如何全面理解共同富裕

杨志勇
2021-08-18 19:13
来源:澎湃新闻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目标的实现,只能建立在共同富裕的基础之上。

要全面理解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裕,而且还包括精神生活的富裕。物质生活的富裕相对容易理解,目标方向较为单一。精神生活的富裕对共同富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精神生活表现在精神生产、思想传播、精神享受等多个方面。精神生活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说明共同富裕必须依靠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是奋斗目标,共同富裕目标要分阶段去实现。共同富裕是有条件的,在财富不够充分的条件下,共同富裕是做不到的。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在营造财富创造氛围下去实现。只要人人都有创造财富的热情,人人通过勤劳就能致富,人人经过努力,都有上升的通道,共同富裕的目标就可以实现。一个社会最怕的是停滞,收入流动性充分,人人就有努力的方向。共同富裕不是要养懒汉。共同富裕的社会是欣欣向荣的社会,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其富足的社会,每一个人只要尽其所能,都应该可以充分享受到社会繁荣。

在现阶段,要充分估计共同财富目标实现的难度,要认识到共同富裕目标实现需要一个过程。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可以大大缩短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时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一定是创新氛围浓郁的社会。创新可以更快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这样的路径仍然是正确的。高质量发展,不要忘了新发展理念的共享要求。共同富裕的目标不要忘了。如果说以前更多地强调效率兼顾公平,那么今天经济效率的提高仍然是重要的,只是不要忘记了公平,不要忘记了共同富裕是目标,是方向。方向对了,经过努力,这样的目标就能够实现,这是今天强调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意义。

共同富裕不会自然实现。即使生产力高度发达,收入分配的三个层次仍然是重要的。初次分配应该是最基本的分配。初次分配应该重在提高效率,让劳动得到应有的报酬,让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对应的报酬。初次分配领域肯定会有问题,这是市场机制自身所无法克服的。这样的问题应该得到纠正,从而让各种要素的回报更加合理,让各种要素通过真正的公平竞争得到合理的报酬。

初次分配主要靠市场机制分配,所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再分配来解决。收入再分配的方式有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政府对家庭和个人的补助)等,政府通过改善公共服务,也能促进再分配的公平。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改善,可以增加个人(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当前税收制度要更加注意提高直接税收入比重,让直接税在调节个人收入和财产差距中发挥作用。社会保障制度要需要进一步完善,让养老、就业、医疗等都有更充分的保障。再分配之后,基尼系数应该更加合理,社会更加平等。

第三次分配是补充性的。慈善性捐赠就是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方式。社会应该鼓励慈善性捐赠,鼓励更多有能力的人通过捐赠来为社会做贡献。第三次分配需要一些制度支持,第三次分配往往通过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应该有鼓励成立相关盈利性组织的措施。慈善性捐赠政府还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来加以支持。第三次分配是自愿的,但只要做好,社会就有捐赠的良好氛围。共同富裕的目标就更容易实现。

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市场、社会、政府要履行各自的职责,释放市场和社会活力,出台接地气的公共政策,在高质量发展中,人民就可以不断地享受到经济增长的红利,并最终在全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杨志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财贸经济》《财经智库》副主编,著有《新中国财政政策70年》《大国轻税》等。)

    责任编辑:蔡军剑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