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试验区:扩容“试验田” 为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

2021-08-18 09:53
上海

涂山悦

“要围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积极推动制度创新,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出新要求。

设立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2013年以来,几经扩围,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布局逐步完善,现已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

作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历经多年奋进求索,改革进入“深水区”。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之际,区域建设开启了新的篇章。

“不等不靠”

以联动为媒 谋创新之变

春耕夏耘,方得秋实。

8月11日,滨海文化商务中心内响起热烈掌声。随着天津自贸试验区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和天津自贸试验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正式揭牌,过去一年间的不舍昼夜,逐渐浮现在众人脑海中……

时间回到2019年底,渤海之滨掀起了自贸领域的重要改革浪潮。天津自贸试验区在全国“先迈一步”,打破体制机制藩篱,设立专司制度创新的法定机构——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下称:创新发展局),为加快自贸试验区制度、政策、功能、产业创新升级集聚中坚力量。

这场改革大动作,为设立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埋下了伏笔。“2020年6月,创新发展局成立后,我们就在对滨海高新区(下称:高新区)和中新天津生态城(下称:生态城)进行考察。当时是在研究自贸试验区扩区问题,深入调研后发现,这两个功能区有很多需要自贸政策为其赋能的产业和实际需求。”创新发展局副局长周敏华回忆说。

然而,自贸试验区扩区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扩区实现前,要如何满足发展需求?“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等不靠,想到‘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发展模式。”周敏华介绍说,“将需要自贸赋能的产业或区域提前纳入到自贸大家庭范畴,这样一来,既能把更多好的政策创新在这里先行先试,同时也能满足更多企业的需求,还能服务区域发展。”

2019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为这个想法提供了政策支撑。2021年4月,由天津自贸试验区和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联合建设的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在天津挂牌。在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的积极推动下,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紧随其后,获批设立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该基地内企业——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已于今年6月获批天津市首张细胞药物《药品生产许可证》,这对细胞治疗的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说,成立联动创新示范基地是统筹优质资源服务自贸试验区为国家试制度的有益尝试,那么设立联动创新区就是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国家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通过打造“点”、贯通“线”、带动“面”,开展政策创新,寻求更大突破,发挥先行先试作用的又一重要举措。

“联动创新区从启动到揭牌前后用时一年多,期间最难的部分要属方案的研究阶段。”周敏华告诉澎湃新闻,“那段时间,我们多次走访两个功能区的管委会,一起深入区内摸底调研,特别是龙头企业,了解其发展现状和遇到的问题。在帮助他们熟悉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政策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自己提需求,毕竟联动创新区不只是挂了个牌子,要有确实需要赋能的内容。经双方探讨后,将过滤出的精华部分写进方案。”

“两区一城”

让叠加优势 为发展赋能

2021年5月,天津市自贸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总体方案》和《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总体方案》(下称:《方案》),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推动自贸试验区政策向联动创新区延伸复制。

按照《方案》,高新区联动创新区总面积32.6平方公里,分为三个区块:海洋区块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渤龙湖区块重点发展以创新药研发、基因细胞治疗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华苑区块重点发展新经济服务业、医药健康产业。天津自贸试验区将赋能高新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再升级,努力实现自贸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互动、优势叠加、联动发展和双向溢出,加快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总面积3.1平方公里,分为六个区块:城市主中心及信息产业园区块重点发展智能科技产业;服务贸易园区区块重点发展文旅产业;科技创新园区区块重点发展科技研发;南部产业园区块重点发展健康产业;生态城医院区块重点开展医疗创新;北部产业园区块重点发展智能生产服务产业。天津自贸试验区将赋能生态城国际合作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智慧城市示范区建设,努力实现自贸试验区建设和中新双边合作政策互动、优势叠加、联动发展和双向溢出,加快打造“生态城市升级版”和“智慧城市创新版”。

当联动创新区成为“热搜”关键词,作为普罗大众又该如何认识和了解它?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天津市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齐俊妍教授向澎湃新闻介绍:联动创新区是一个可以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与功能区自身特色优势相结合,从而形成以点带面的新区域;也是天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深化改革开放和驱动创新发展,以及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

据齐俊妍了解,全国范围内目前已有部分省市设立了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从做法来看,强调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复制推广和突出特色创新与差异化发展是各地联动创新区比较注重的两个方面。她认为,天津自贸试验区此次公布的两个联动创新区都是极具本地特色和发展竞争力的区域。

滨海高新区有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绿色能源、软件及高端信息制造、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五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主导产业;中新生态城则在高新产业、智慧城市、生态宜居、低碳环保等方面,有着突出优势。

通过打造“自贸区+自创区+生态城”的联动发展新格局,带来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与自创区科技创新和生态城中新双边合作的优势叠加,将促使三者在优化市场资源要素配置、加速创新主体集聚、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先行先试

借政策红利 助提档升级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层面对细胞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与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天津“细胞谷”试验区通过建设细胞产品质控研究评价中心、搭建临床医疗与生物医药产业联动发展机制、建设核心载体等,为天津区域内企业打造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源协和)是一家以发展“精准医疗”为核心愿景的生命科技创新型企业。经过20年的深耕细作,公司打造了覆盖细胞存储,新药研发,基因检测,体外诊断试剂、基因、蛋白、抗体的研产销等全产业链条。目前在全国19个省市建立了细胞资源库,细胞存储量已经超过30万份,构建了全国性细胞资源存储网络。

“作为扎根滨海高新区的企业,在天津市政府和新区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公司实现了持续、稳步发展。特别是联动创新区设立后,带来了自贸政策外溢,中源协和也将随天津细胞产业发展步入成长快车道。”公司总经理王勇告诉澎湃新闻。

王勇介绍说,在高新区联动创新区内,通过采取闭环运营和全生命周期监管模式,可率先针对技术成熟、适应症明确且安全有效的低风险细胞产品,开展小范围试点临床应用。在先行先试政策的推动下,企业实现了风险分级管理和监管程序的优化,逐渐从规模化储存向规模化应用转型升级,形成了以储存保应用、以应用促储存的良性循环,在“质”与“量”上实现双突破。

据了解,高新区联动创新区内的制备企业、评价机构与医疗机构通过共建质量管理体系、细胞制剂质量评价体系、实现临床前评价与临床评价的桥接,解决了因工艺、检测设备与方法、评价标准等差异,影响细胞治疗效果评价及新药上市的情况。此外,区内现已有一个干细胞新药正准备IND申报和一个免疫细胞新药正准备NDA申报。

在距离天津市中心40公里处,有一片绿意盎然、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或许你无法想象,它原是一片盐碱荒滩。经过十三年的开发建设,昔日盐碱地上崛起了一座生态智慧之城,这里就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战略性合作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下称:生态城)。

作为生态城的主体开发商,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下称:生态城合资公司)成立12年来,始终致力于将生态城打造成一座环境友好、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智慧城市。

“生态城是连通京津冀与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节点和通道。”生态城合资公司总裁张永昌告诉澎湃新闻,“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的设立,对中新两国未来的合作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将进一步加强两国经贸往来、深化中新双边合作,也将为生态城及我们公司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张永昌介绍说,生态城现拥有12万多常住人口,11000多家市场主体。在联动创新区的赋能下,不仅加强了生态城的产业定位,也在优质资源整合和准入门槛等方面制定了扶持政策,将为有意进军生态城及华北市场的新加坡等国际企业提供更多机会。

目前,生态城已成功吸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全球物流和不动产领域行业领袖——普洛斯、风电领域领先企业——特力佳(天津)有限公司和丹娜生物等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与企业落户于此。可以预见,随着联动创新区后续方案细节的逐一落地,这里的营商环境将更加优越和国际化。

据了解,生态城合资公司业务涉及绿色住宅、产业及商业项目开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建筑管理及维护等多个领域,且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公司还计划携手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机构成立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研究中心,为大力推广生态城建设发展经验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

谋篇布局

变“投石问路” 为“进阶之梯”

中共天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一时引发天津上下热议。在以全新城市格局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水平发挥自贸试验区作用,对加快构建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滨海新区“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探索在高新区、生态城等区域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推动实现滨海“全域自贸”。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在天津滨海新区这片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东疆保税港区、生态城等五个经济功能区星罗棋布。

天津自贸试验区目前已有的三个片区,分布在保税区、开发区和东疆保税港区。此次选择与高新区、生态城建立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可谓打通了改革创新与探索实践的“任督二脉”,是立足区域深度协作、政策协同、统筹发展所做的谋篇布局。

创新发展局副局长周敏华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设立联动创新区等于为好的项目、好的区域打开了“机遇之窗”,将来或许都有机会申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挂牌后,不仅是得到了所谓的“政策赋能”,同时也意味着肩负的责任义务更重了。若能以此为契机,更好地为国家试制度,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才是通过此举实现的最大利好。

周敏华介绍,下一步工作重点还是希望把联动创新区做实做好,总的来说就是八个字:“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做好与各部委的沟通,做好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的工作,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向更高质量迈进。

围绕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齐俊妍教授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梳理自贸试验区在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准入、贸易投资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明确在联动创新区复制推广的主要方向。在“双自驱动”的基础上,加强与自贸试验区各片区、与天津其他功能区、与周边港口和城市的整体联动,充分开展平台、产业、项目和人才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推动优势互补和差异化发展,扩大制度创新的辐射溢出作用。

同时,也要强化对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实,坚持改革与创新并重;积极对标RCEP、中韩FTA、中欧CAI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努力在联动创新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形成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成果加速转化、核心技术加快攻关,且具有突出示范带动作用的高质量联动区域。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的关键时期,天津自贸试验区在积极推动实现滨海“全域自贸”这盘棋上掷下关键一子。我们不妨将其看做是天津对进阶远景目标的“投石问路”,期待这片国家“试验田”在新布局下实现更大发展。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