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2021-08-21 12:01
北京

近日,电影《怒火·重案》可谓是口碑爆棚。不管是因为它是陈木胜导演的遗作,因为演员们的个人魅力,还是因为大家对港式动作片的期待,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引起了大家对于香港电影的再次关注。

那么香港电影究竟是如何在登上神坛之后,又渐渐没落的呢?

01

最具活力的大众电影

纵观全球,香港电影都是名声在外。香港电影不仅创造出了无厘头喜剧和特色动作电影等特色的电影类型,还推广了中式的功夫片和武侠片。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行业处于全盛时期,主导了东亚的票房,并在西方享有极高的声誉。

在当时,香港的电影出口量仅次于美国。成龙和吴宇森成为了真正的好莱坞明星,周润发和李连杰等人也在美国大受欢迎。电影历史学家鲍德威表示,鼎盛时期的香港电影“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具活力、最富想象力的大众电影”。

大家普遍认同,在香港制作的第一部电影是《庄子试妻》,拍摄于1913年。到了1939年,香港当地的电影制片厂每年可以拍摄100多部电影,包括粤语电影和普通话电影。

随着新中国成立,华人社区遍布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香港电影在亚洲各地都收获了大量热心观众。上世纪60年代,香港电影公司以日本的武士电影为灵感,制作了自己的中国版武侠电影,比如大受欢迎的1966年电影《大醉侠》和1967年电影《独臂刀》。

然后李小龙的动作电影也登上了国际舞台。1971年的电影《唐山大兄》由至今仍是国际名人的李安导演、李小龙主演,创下了亚洲的票房纪录。1972年电影《精武门》进一步让李小龙名气大涨。李小龙的最后一部电影是1973年的《龙争虎斗》,这部电影是在他死后上映的。李小龙虽然英年早逝,但仍是一位影响巨大的国际巨星。

差不多同一时间段,在1972年,邵氏兄弟的《天下第一拳》和《龙争虎斗》在美国上映。这些电影让香港电影走出了纽约、旧金山和温哥华等地的中国城电影院,而被主流电影业所接受。它们充满异国情调,但又平易近人。它们在国外电影业的影响力很大,香港电影人还专门为国际观众制作了功夫电影,而这些电影甚至不会在香港上映。

大预算的武打电影非常受欢迎,而且几乎都是用普通话拍摄的,因为粤语市场要小得多。虽然我们现在看上去很奇怪,但在1972年,香港根本就没有制作粤语电影。

到1973年,当时喜剧《七十二家房客》上映后,在香港登顶票房榜,并创造了新的票房纪录。1977年,香港国际电影节的成立,增加了外国电影进入香港电影院的机会,为香港新浪潮电影和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奠定了基础。

02

好莱坞 VS本土电影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已经占到好莱坞票房收入的一半以上。拥有庞大的人口和日益繁荣消费能力的东亚,是好莱坞电影业进一步扩张的主要目标。随着《侏罗纪公园》(1993)《逃亡者》(1993)《生死时速》(1994)和《真实谎言》(1994)等电影的成功,美国的电影公司开始投资日本和其他主要市场的电影院,让他们积极推广好莱坞大片。美国大片不断吞噬着越来越多的票房。

上世纪90年代,现代多厅影院在香港的出现,也引起了一些问题。虽然它们为顾客提供了最先进的音响、座位和投影设备,但由于它们取代了之前可以容纳1000多名顾客的旧影院,所以即使电影院的数量在增加,可售座位和门票的数量也依然在下降。

另一个问题就是电影院的成本。虽然电影院的座位数量减少了,但成本却开始飙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明星们的薪水变高了。据报道,在90年代初,李连杰的片酬已经高达百万美金,这就占掉了一部电影三分之一的预算。随着香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连锁影院总是通过提高票价的方式,将高额电影院租金的负担转嫁给顾客,很多顾客因此选择到其他地方去找乐子。

随后,猖獗的盗版光碟也给香港电影公司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由于VCD产业的发展,盗版光碟在八九十年代迅速盛行。香港的盗版光碟产业如此猖獗,以至于《古惑仔》系列电影的制片人王家卫,在1997年《古惑仔4》首映的当天,就买到了盗版。

03

香港电影的陨落

在90年代初的电影制作高峰期,香港的电影事业十分活跃。但实际上,这也是香港电影行业的一个巨大弱点。因为在此期间,他们制作了数百部电影,但很多都是不合格的。由于大量投资者,希望在这个蓬勃发展的电影市场中快速获利,从而导致过量制作劣质电影。再加上电影的情节相似,从而导致了观众的审美疲劳。突然之间,香港传奇般的连续快速制作电影的能力,从优点变成了致命的缺点。

1988年,香港影院售出6500万张电影票。到1993年,只卖出了4500万张,而三年后,就只有2200万张。在90年代早期,香港每年可以制作大约400部电影,但到1997年,每年的电影产出量就下降了一半多。

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进口电影的总票房收入,在几十年来首次超过了本土电影。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转变标志,它粉碎了香港电影业的自信心。

随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打击了这个已经步履蹒跚的行业。

香港电影长期以来有赖于国际明星的支持,如李小龙、成龙和张国荣等,他们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然而,香港电影业却没有解决好由谁来继承下去的问题。

现在周润发已经64岁了,刘德华已经58岁了,就连香港电影界最年轻的明星古天乐今年也将满50岁。在过去的20年里,还没有出现新的巨星来取代老戏骨。不管那些演员在国内有多受欢迎,但在世界其他地方,似乎大家更想看到的,都是香港老电影里的老演员。

原文链接:

https://www.scmp.com/magazines/style/celebrity/article/3081457/how-did-hong-kong-film-industry-get-so-big-and-why-did-it

原文作者:Douglas Parkes

译者:Li Shanshan

监制:April

版权说明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商业合作请联系editor@yeeyan.com

原标题:《香港电影,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