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快乐了?

2021-08-17 16:56
上海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羡慕那些总是很容易就开心起来的人,因为自己好像很难笑出来。

豆瓣上有这样一个小组——循环性情绪低落症侯群,这里聚集着233276位“快乐无能”者,点进小组,几乎每个帖子都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快乐、低情绪、和循环性痛苦:

坏情绪总在恶性循环

总爱给自己找不安全感

焦虑、烦躁、恐惧

生活真的,好无聊

想有人一直陪着说说话

......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曾做过一个针对上海本地民众精神状态的调查,调查显示:十年前上海社区的抑郁症发病率为 1%,而十年后则达到了近5%,短短 10 年翻了 4 倍多。

为什么,这些年轻人越来越不快乐了?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3.5亿“快乐无能”的成年人,

是什么在偷走年轻人的快乐?

01

是什么偷走了我们的快乐?

ACT心理学家史蒂文·C·海斯曾在《跳出头脑,融入生活》提出过一个观点:“当你在意什么东西时,你就可能感觉到痛苦。”

大多数人的痛苦、不快乐、焦虑不安等坏情绪都是伴随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来的。这些问题不仅是当下产生的,更多的是一些困扰我们多年的“陈年旧疾”。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年轻人被女友抛弃了,他痛苦万分迟迟走不出来,无奈只能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了解了年轻人的状况后,问了他一个问题:假设你现在正在公园的长椅上休息,旁边放着一幅自己心仪已久的画,突然来了一个人把你的画坐坏了,你会怎样样?

年轻人答道:肯定要气死了,他没看到椅子上放了东西么?

心理咨询师又问:如果,坐坏画的,是个盲人呢?

年轻人想了想无奈道:算了吧,他看不见,肯定也不是故意的。

心理咨询师笑了笑说:这其实是同一件事情,同一个结果,你之所以会有两种反应,并不是画坏了事件本身,而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青年听完后恍然大悟,只要自己抱着及时止损的心情面对失恋,就可以走出伤痛,更积极的面对以后的生活。

史蒂文·C·海斯认为,在生活中越是想要消除这些眼下的痛苦 ,就会感觉到越多的痛苦,特别是不在场的痛苦。

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困扰我们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无法将自己的关注从问题中抽离出来。这不仅会无限的放大循环我们的痛苦,更是会无限的放大问题本身,致使我们在问题面前踌躇不前,惯性逃避。

02

逃避带来的问题——是双倍的

在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概念——习得性无助。

意思是,我们总是很容易陷入困境和问题之中,找不到解决的方法。

很多人习惯用这个概念为自己的坏情绪做解释:工作上有了不如意,情感上遇到了一些矛盾和误会......总是会在第一时间选择一边放大问题做最坏的打算,一边选择逃避。

真的是这样么?

在这本《跳出头脑,融入生活》中,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逃避带来的问题——是双倍的。

这是因为,我们在进行逃避的动作时,往往是通过语言和思维等方式进行的,我们会想自己如何能避免麻烦,自己默默念叨“如何能不把事情搞砸”......

但事实往往是,事与愿违越逃避,越容易引起问题出现。

这其实是因为,我们的逃避行动触发了语言与思维会为我们设置的痛苦陷阱。

思维会像所有人的思维一样 ,会设置一个又一个的陷阱 ,安排一个又一个的障碍。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恐高的人如果走到一个高楼的阳台向下,就会感觉自己正在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越看越怕,越怕越觉得自己马上要掉下去了。

思维陷阱诱发恐惧,令恐高人感觉到痛苦,恐惧的痛苦进而刺激了某部分的肌肉,使得我们难以抑制的产生“掉下来”的行为倾向。

那么,语言优势在怎样诱导我们落入痛苦陷阱的呢?

在书中,作者表示,我们之所以会产生痛苦,原因之一就是人类的本质是个语言类动物。我们会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转化为语言策略去解决它。

比如,当我们非常不愿意想起一个不喜欢的事情时,就会通过“不要想x”这个语言规则去指挥自己的行动。

然而,刻意地忘记就是提醒,这句“不要想x”里本来就是在重复的提醒我们记得这件事,只会顺势加重我们的焦虑想法。

总的来说,无论是思维退避还是语言上的刻意忽略,其实都是我们在用逃避的方法去面对问题。而逃避,只会强化任何想避免的问题的重要性带来成倍的痛苦与坏情绪。

03

接纳痛苦,融入有价值的生活

《圆桌派》有一期关于“情绪”主题的节目,邀请了演员陈坤。

陈坤在节目里讲述了自己这些年有关负面情绪的心路历程。年少成名的他,一直走在被人议论、评判、反对的路上。

曾经的他很容易收到外界的评论影响,产生痛苦的情绪走不出来。他也曾出走多年,不断的进行自我坚持与外部环境影响的对抗与角逐。

直到他发现,当自己觉察到情绪,并且开始观察它的时候,反而会慢慢的获得了一种真正的平和。

作家狄更斯曾说过:“对痛苦了解的越深,就越能减轻痛苦的程度。”

史蒂文·C·海斯曾的这本《跳出头脑,融入生活》,作为接纳承诺疗法(ACT)的开山之作,通过认知解离、积极应对、正念练习等方法,帮助深陷不快乐的我们,从根源上摆脱痛苦,过有价值的生活。

01.认知解离,跳出思维泥潭

所谓的认知解离,其实就是将我们的思维与其所指分离。它并不能消除或是控制痛苦,但能让我们学会如何以更自由和更灵活的方式活在当下。

认知解离就像是摘掉眼镜,拿到离脸十几厘米,这么你就会看清楚眼镜是怎么使得眼前的世界变成黄色的,而不是只看到一个黄色的世界而已。

作者在书中也给出了相应的解离认知的方法:给想法贴上标签,与思维保持一定的距离,分清评价和描述、保证开放的心态、寻找感受等等。

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掌握,我们可以在面对痛苦情绪的时候做出不依赖思维与语言的,可靠的判断。

02.学会接纳,积极应对

积极态度和接纳心态意味着留给自己足够的呼吸空间。通过采取积极态度和接纳心态,我们可以打开了自己房间里的所有黑暗角落和窗户,让亮光和新鲜的空气照亮我们的生活。

它目的并不是让我们自我感觉更好,而是让我们对当下的生命力持有更开放的态度 ,更好地朝自己重视的方向前进。

03.正念练习,选择有价值的生活

正念是一种观察自我体验的方式,主要形式为感知自身、专心致志和冥想,西方心理学最研究已经证明,进行冥想对人们的心理有相当显著的益处。

这本《跳出头脑,融入生活》,建议深陷负面情绪的我们,最好每天都抽出时间进行一次正念练习,可以具体通过:吃葡萄干、喝茶、听古典音乐等形式来进行正念练习。

史蒂文·C·海斯在《跳出头脑,融入生活》的最后讲:

“人生就是选择,在这里的选择不是要不要拥有痛苦,而是要不要拥有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你已经受够了,跳出头脑,融入生活吧”。

人生很短,稍纵即逝,而痛苦本就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既然逃避无用,不如积极的接纳它们吧~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 | | | | | | | | | | |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 | |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 | | | | (2018) | | |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原标题:《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快乐了?》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