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提到“杏”福的标签,你会想起啥?

2021-08-15 16:49
内蒙古

一颗小小的杏,能有多少“甜度”?

可以在准格尔旗漫山遍野的杏树林下来找答案。

杏树

进入准格尔旗,沿着沙圪堵镇刘家渠村方向走,高低起伏的山坡一道接着一道。杏林、松林如密集的棋子一般,把绵延的山坡装点成绿色的棋盘。

在刘家渠村2000亩的杏林中,掩映着一家“有味道”的食品厂。食品厂就地取材,以当地的纯天然野生杏仁为原料,为小村贴上了“杏”福的标签。

生产车间

人还未到,远远地就闻到了一股杏仁的香气。王氏父子在车间里忙着新一批订单,伴着脱皮机的高速转动,白胖胖的杏仁像雨点一样落入桶中。

流水线上,泡好的杏仁在炒货机里翻滚打闹;流水线末端,炒好晾凉后的杏仁经过包装、封口、喷码等一系列操作,很快就“新鲜出炉”了。

忙碌的王泽源

“尝尝有多香。”王泽源把炒杏仁递给记者,自己顺手拿了一把凑在鼻尖轻嗅。做了五年,他闻一闻就知道火候到不到,香味足不足。

在10亩大的厂区,指着一台台“会赚钱”的机器,王泽源向记者展示一颗杏打下来的“江山”。

2016年,王泽源辞掉稳定的工作,和父亲王玉林一道回乡,成立了准格尔旗源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专门做炒货、坚果。

大学生回乡,就做个这?不少村民觉得,烂一地没人捡的杏成不了个事。

而王泽源对自己很有信心。他分析,人们对饮食健康越来越重视,而杏仁营养价值丰富,开发利用空间大,是一个有前景的产业。

坐在老家成片的杏树林下,王氏父子合计了许久。看着一山随风摇曳的杏林,看着一颗颗饱满的杏子,他们拍了拍身上的泥土,随后筹措资金,建厂子购设备,创业起步。

他们从村民手中收购杏核、杏仁,反复试验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把炒杏仁的口味调到最佳“峰值”。“蒙怡源”品牌“横空出世”,“杏”福之路至此开启。

炒杏仁

产品出来之后,他们线上开通淘宝、拼多多等店铺,线下找各个地方的经销商,主打旅游市场,在内蒙古范围内各旅游区、特产店售卖。

经过几年的市场开拓,“蒙怡源”的香气飞出内蒙古,飞到全国各地,甚至传到了海外。准格尔旗的炒杏仁实打实卖到了北上广,并在北上广和西安等地有了销售点。

包装好的杏仁

一颗小小的杏,成了王泽源的一大“杏”事。杏有多甜,可用笑容“全糖”来衡量。

刘家渠和附近的村民也收获了小“杏”运。无人捡拾的杏核是“金蛋蛋”,还能就地在厂子打日工,“这么美的事以前可没想过”,正在分拣杏仁的打工人们很开心。

远销海内外的杏仁

在小村里,王泽源靠炒杏仁成功“出圈”。食品厂里机器的鸣响,奏出了乡村的“活力曲”。

而放眼准格尔旗,“业界大咖”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早已以杏为基、凭杏而荣多年,并辐射带动了全旗10个苏木乡镇、3.5万户农牧民增收。

公司成立十几年,主要生产杏仁露系列产品,同时不断延长产业链,以杏肉为原料研发出了酸杏汤等健康饮品,把一颗杏“耍活了”。

而距离高原杏仁露厂址不远处,蒙特酒业利用准格尔旗特有的海红果资源,成为全国首个用海红果及果干酿造白酒以及白兰地等“洋”酒的企业。

海红果

“海红子打炭,大小算疙蛋”,和杏一样,背靠企业这些“大树”,当地的特色“小果果们”找到了不一样的存在感,数以万计的果农收获了意料之外的甜。

况且,一颗杏中还有绿水青山,那连绵不绝的杏林分明映出几个大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杏花节

一颗杏中还有诗与远方,一年一度的烂漫杏花节,醉了游人,醉了乡村风景,带起了第三产业。

瞧!一颗杏里里外外有这么多层意思。前一刻还不起眼的小东西,或许在下一刻就成了乡村振兴、一方产业兴旺的“小利器”。

官方数据显示,准格尔旗种植林果总面积共306668亩,其中大苹果12851亩、杏279743亩、海红子5820亩、枣5280亩、桃2974亩,种植各类果树超过50亩的大户有752户。

看那一坡坡杏树林下、一片片海红果树下,人们还在合计着什么,想要把一颗果子的“甜度”拉满。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原标题:《【关注】提到“杏”福的标签,你会想起啥?》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