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王勇平:从新闻发言人到书法家的华丽转身

2021-08-08 15:52
北京

原创 吴轲 刘建全 中华英才半月刊

人物简介

王勇平,原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中国铁路文联主席兼秘书长,国际铁路合作组织(总部华沙)副主席、中方委员。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发言人研究培训中心共同主任,客座教授,中国新闻智库高级研究员。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七届理事、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理事。

作为媒体人经常打交道的自然是各大部委或各职能部门新闻发言人。2003年至今,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化建设经历了从试点到推广、从个别到普遍的过程。如今,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机关到企事业单位,都普遍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化的建设已经逐步走向健全、规范和完善。最早的一批新闻发言人能让人记住的就少不了王勇平。

>>>>

开拓者甘当铺路石

2003-2011年,王勇平担任了八年的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恰逢2003年“非典”疫情是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起点,2011年甬温线动车事故是中国政府新闻制度建设的重要拐点。作为曾经的政府发言人,他在书中分享了他的心路历程,不仅对自己过往的工作进行了梳理和归纳,还原了2011年甬温线动车事故新闻发布的历史真相,而且在其过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对于建立更加完善、更加规范和更加成熟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使后浪推前浪式的新闻发言人队伍在发布台前更加自觉、更加自信和更加自如。

王勇平在书中说:“作为一名曾经的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我已离新闻发布台渐行渐远。可是,2003年至2011年,八年的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经历还时常在我心头萦绕,挥之不去,成为我一生最重要的职业经历, 也成为我关注新闻发言、投身新闻发言研究的初衷与动力。

庚子之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重点支持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工作,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中强调,要加强舆论引导,强化正面宣传,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广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识,纾解公众疑虑,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舆论氛围。我们看到,今天的新闻发言已成常态化、规范化,人民大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保障。作为一名曾经的政府新闻发言人,我的内心感到特别欣慰。毕竟,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新闻发言事业也在与时俱进。”

如果说2003年的“非典”疫情是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起点,那么2011年的甬温线动车事故应该是中国政府新闻制度建设的重要拐点。作为中国政府首期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有幸伴随了整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勇平从新闻发言人岗位上离去,应该成为一个时代的背景。

他说:把我作为一个时代的背景,我是诚惶诚恐的。但平心而论,在那群具有开拓意义的一代中国新闻发言人的背影中,我的确曾跻身其中。那群背影远去了,人们并未完全忘记。当那群背影在人们视线中逐渐淡出时,也会催生出一些反观与思考以及相关的文化现象,而这些现象引起了业内和社会的关注。2018年6月24日,在一次论坛上,我朗诵了自己创作的一首诗——《发布台》:

这是一张普普通通的发布台

却又那样的令人关注、令人期待

有人说,它是传播信息的平台

有人说,它是联系民众的纽带

有人说,它是吸引眼球的焦点

有人说,它是唇枪舌剑的要塞

而我们说啊,发布台

就是发言人的阵地

我们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我们全力以赴严阵以待

站在发布台前

国旗与我们同在

政府的授权

人民的重托

让我们有了厚实的

底气博大的胸怀

翻腾的心浪豪迈的气概

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

我们发布——

金山银山铺锦绣

青山绿水花盛开

我们发布——

大地飞驰“复兴”号

一路温馨一路爱

我们发布——

北斗卫星导航准

科技强国创品牌

我们发布——

“神舟”飞船游苍穹

中华利器喜归来

我们发布——

“一带一路”架金桥

丝路漫漫连四海

我们发布——

改革开放向前迈

中国跨入新时代

生活也会有坎坷

天空也会有阴霾

当直面各种灾害

谁的心能不沉痛

遇到伤心动情处

潸然泪下挂满腮

突发事件降临

我们会早说快说主动说

决不犹犹豫豫期期艾艾

公共危机发生

我们会定义定调定性质

决不静默无言左右摇摆

我们深知,丝毫的疏忽和遗漏

只会诱发舆情扩大事态

正确引导舆论的走向

永远是发言人的

职责所在价值所在

这里,不允许圆滑和做作

这里,不容忍谎言和轻率

一举一动都受世人的检阅

一言一行都被历史所记载

代表国家出声

声音就得光明敞亮

代表政府发言

言语就得实实在在

诚实是发言人的品质

担当是发言人的气派

真挚是发言人的格调

自信是发言人的襟怀

对媒体以诚相待

才能赢得媒体的青睐

对民众高度负责

才能获得民众的喝彩

对时代忠实同行

才能留下时代的风采

走向发布台

看似步履轻盈

实则心潮澎湃

有时,这里会风起云涌

有时,这里会路转峰回

聚光灯下也会怦然心跳

面对镜头就是面对世界

有时也会有失误

历经风霜不气馁

吸取教训又重来

有时也会有委屈

弘道养正不徘徊

云淡风轻抒慷慨

信念支撑起不弯的脊梁

理想燃烧着不灭的情怀

这神圣的发布台

这庄严的发布台

凝聚了多少心血

倾注了多少挚爱

在这特殊的岗位上

情牵百姓的忧乐

心系国家的兴衰

岂能忘记初心

时刻牢记使命

不停步,不懈怠

信心满满地向世界宣告

中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请上下滑动查看↓

王勇平诚恳地说,这首诗比较客观真实地表达了我对新闻发布台无比珍重和敬畏的心情,我也希望以此轻松、艺术的手法来塑造中国新闻发言人的群体形象。当我朗诵完将要返回座位时,论坛主持人、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高钢走过来,在热烈的掌声中将我紧紧拥抱。

>>>>

知行者从不惋惜走过的路

对往事王勇平淡薄又平静。他说:“对我而言,新闻发言人那段跌宕起伏、风云际会的经历已经过去,但这是一段充实而令人难忘的路。其实,人生没有白走的路,长路漫漫,每一步都是财富,每一步都有收获。经历过了,便明白了这段人生的道理,懂得了这段人生的真谛,拥有了这段人生的阅历。站在发布台上,可以从中领略风光,感受压力,接受挑战,深思生命的有限与永恒。于我而言,虽然新闻发言人生涯已经成为历史,尘封在过去的时光里,但这段经历仍时刻鞭策着我,促使我不断前行。沧海桑田,历经风光与风波,初心犹在,信念犹在,情怀犹在。”

那是一段融入了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特殊经历,它辉煌而艰难,铸造事业大厦的所有参与者、建造者,以及宣传者的忠诚、努力和奉献也被记载在史册,留下无怨无悔的欣慰和记忆。在发布台前的每一次新闻发布,都会留下历史的痕迹,其中包括了新闻发言人应接时代脉搏的心路历程。站在呼啸而过的历史风声中,把散落在心灵深处的一些历史碎片用心地捡拾起来,对过往生活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纳,它的意义当然不是让人纠结于历史的烟尘,也不仅仅是还原历史的真相。更大的目的是使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借鉴过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更加完善、更加规范和更加成熟,使后浪推前浪式的新闻发言人队伍在发布台前更加自觉、更加自信和更加自如。

王勇平在中国传媒大学耕耘着,他说:“令人欣慰的是,相比以往在重大新闻发布和日常信息沟通中,新闻发言人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多地引起党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放眼望去,全国上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了新闻发言人,有声势地形成了新闻发言人矩阵。不仅新闻发言人总体数量较以往大大增加,并且新闻发言人幕后的支持团队也在不断加强,使新闻发言人具有更多的力量支撑。一些基层单位主要领导还亲自担任新闻发言人,对新闻媒体更多具有了开放包容的意识。这为新闻发言人协同新闻媒体,实现有价值高质量传播提供了重要的领导支持和良好环境。新闻发布会开得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得心应手,社会各界对政府这种在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过程中所持的公开透明的态度也越来越认可。新闻发言人代表国家和政府发言,要有对国家的赤子之心。首先要忠诚于国家,应该利用自己的岗位报效国家和人民,以生命的质量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以本色的情怀为国家利益奉献。要选择好人生的理想风标和价值坐标,树立为国为民崇高的初心,并用一生来守护和践行,画出最美的人生轨迹。舆论有倾向,发布有导向。身处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风口浪尖,新闻发言人需要信念与精神的支撑,洞察时代发展大势,从国家、民族、时代的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我将无我,不负国家,不负人民,不负韶华。”

>>>>

笔墨寄予情怀,书写时代风采

有位艺术评论家这样说,王勇平的草书作品,似乎更注重共性的发掘。因此,如果不细细品味,他的草书在风貌上似乎很少有特异之处,不容易一下子想到某家某帖。但以其对草法的准确把握,可明显看出王勇平其实对草书经典一定是下过功夫的。对于一件作品而言,“新”与“美”哪个更重要?当然既新又美是最理想的,但如果只能具备其一,那我愿意选择后者。作为艺术品,艺术风格的与众不同是其艺术生命的最直接的表现,但对于欣赏而言,有了美,足矣。相对而言,因为有古代经典作品的比照,对“美”更容易把握,而对“新”的认同,情况就复杂得多。书法的审美标准的确立,是建立在对经典作品的鉴赏基础上的。

纵观古代书法经典作品,行草书在数量上也毋庸置疑占有绝对优势。这种现象的产生,固然与行草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不无关系,而其对空间和时间的两方面比其它书体相对充分的开发表现不无关系。仅从这点看,行草书在技术难度上应该是超过其他书体的,这也是行草书的魅力所在。以此类推,草书则比行书也是如此,前者对时间空间的处理应用较之后者更具有优势,所以,人们对草书兴致勃勃就不难理解了。古人论诗,有“诗有别才,非关学也”的说法,移为论书,则可谓“草书有别才,非关学也”。古往今来,在篆书、隶书、楷书上有很好表现的书家,他们的行草书尤其是草书水准令人大跌眼镜的不在少数,所以,可以说,草书对她的追寻者来说,无疑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勇敢地攀登草书艺术高峰的书家,我们有理由对他们表示敬意。王勇平醉心草书多年,对草书艺术语言已经有了较深的体会,这从他近期的作品完全可以看出来。

熟知他的一位湖南朋友这样评价他,王勇平与草书是有缘的。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是一位诗人,已经出版过好几本诗集了。从小他就酷爱书法,跟他爷爷习练书法。他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李木马先生这样评价他的书法作品:王勇平自幼醉心翰墨,自颜柳唐楷入手,直追魏晋行草书,尤对“二王”浸袭最深,于怀素《小草千字文》和孙过庭《书谱》用力最勤,近年来又受张旭、黄庭坚、王铎、傅山等大家作品的启迪,手摹心追,日课不辍。师从当代书法大家李铎先生。其行草书,取法古人又极富现代气息,以苍劲生动的线条、精妙自然的结构,气息通透的章法,体现出潇洒雄浑又儒雅含蓄的书风,在平和中蕴藏力量,在流畅中体现节奏,让人能够静静地感觉到一种内在的力量与激情。

在讲求视觉冲击力的今天,王勇平的草书无疑是在潮流之外的,而正是这种“不入流”,才使得他的作品以另一种姿态,骄傲地自立于当代书坛。这种“不入流”,其实是不随波逐流,而这除了勇气,更需要识见的资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我们在他的作品前,用眼睛倾听其掩映在字里行间的心声的时候,一定可以更真切地感觉到别样的风华。

>>>>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王勇平在书法艺术上孜孜以求,已经具有了相当扎实的功夫,书法而外,他还是一位颇有成绩的作家,对诗歌更是有兴趣,尤其是他的旧体诗,遣词造句,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常有精彩的句子可以让人吟咏玩味。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对于任何一门技艺,读书行路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也就是俗话说的水涨船高,其中的道理似乎不难理解。文章最后我们一起欣赏他的佳作。

南湖,有一条红船

文/王勇平

2017年10月31日的嘉兴

晴空万里,阳光灿烂

带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喜悦

中央政治局常委全体成员

来到南湖红船旁

伫立一排,向“母亲船”肃然致敬

穿越历史的烟尘

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

探求党的精神密码

寻找党的成长基因

重温入党誓词以及党章、党纲

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内心感慨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

他的目光,眺望碧波荡漾的远方

这是96年前的一束时光

定格在7月的一个晚上

一只小船在南湖波光中欸乃摇晃

几天前,凄风苦雨中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在上海秘密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借用共产国际的指南针

在扑朔迷离中洞察航向

中途转移到了这条游船上

桨声渔火中,完成了历史的宏大开篇

中国,掀起翻天覆地的巨浪

也许

一开始就预兆未来路子的曲折艰难

魔炎魅火,危机四伏

一个不速之客闯进一大会场

敏锐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准确判断这是盯梢的密探

从上海里弄脱险

躲过石库门的刀枪

这条15米长的小小游船

载上了一个初生的红色政党

栉风沐雨,吞吐岁月

满载中国革命的梦想

南湖红船从这里起航

船头上坐着一个叫王会悟的年轻女士

她建议会址改换到嘉兴南湖

这是她美丽的家乡

王会悟秀气的眼睛扫视着湖上的一切

芦苇中掩映着楼台亭阁

湖面上,水汽氤氲暮色苍茫

她以女性特有的警觉和细致

守护着这张接天连水的“产床”

她轻轻地哼着家乡小曲作掩饰

柔秾的歌谣在晚风中飘荡

后来,党的每一次代表大会都会唱歌

《国际歌》的旋律高亢嘹亮

再也不会轻吟低唱

船舱里坐着13位热血男儿

他们来自东南西北四面八方

代表着全国58名中共党员

聚在一起,追求着共同的信念和理想

谁能预料到,这最初的58名党员

发展壮大到九千五百多万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

13名代表平均28岁

风华正茂,像初升的太阳

船舱里充满了低沉而激烈的争论

碰撞着经邦济世的思想

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

重要的无法估量

中国革命要走什么样的路

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

每个与会者都要替历史负责

需要郑重思考反复争辩形成正确主张

代表们在慷慨激昂

一个个决议指点江山

一项项提案文采飞扬

红船的桨

划开了茫茫长夜的黑帐

红船的舵

规定了党的奋斗方向

红船,在波纹里摇曳

激情,在夜幕下燃烧

初心,在星空中飞翔

最后一项议程伟大而又简单

代表们放低音量举起右手齐声呼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口号铸牢了永恒的信念

响彻在冲锋的战场

响彻在就义的刑场

响彻在庄严的会场

响彻在沸腾的广场

响彻在革命史诗中的每个音节每个乐章

信仰,插上了扶摇直上的翅膀

红船上的代表,挟着雷裹着电

迈向如海的苍山如血的残阳

人马越走越多,队伍越走越壮

一路穿云破雾,一路澎湃激荡

走向南昌

打响武装起义第一枪

走向井冈

建立第一个红色根据地

走向遵义

巨手拨正前行航向

走向延安

催开红艳艳的山丹丹

走向西柏坡

迎接革命胜利的曙光

从雪山草地到进京大考

从强渡大渡河到百万雄师过大江

走了28年,走上了天安门城楼

五星红旗在蓝天下高高飘扬

万里长征走完一步又一步

走出中国革命的华彩篇章

没有休止符,始终在路上

前进的道路从不一帆风顺

筚路蓝缕,大浪淘沙

考验中,有人动摇彷徨

艰难中,有人堕落迷茫

诱惑中,有人改弦更张

甚至,在红船上开过会的代表

也接受了风浪的无情洗礼

分出了伟大与渺小、赤诚与肮脏

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为代表的

真正共产党人

百折不挠,披肝沥胆

一往无前,排除万难

即便有动摇者离开了队伍

红船的精神始终不散

即便有战友倒在了身边

擦干了血迹又上战场

以对党的无比忠诚

高昂起头颅,挺直起胸膛

越过了一个又一个变幻莫测的险滩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辉煌

从开天辟地到开拓进取

从劳工神圣到人民至上

隔着百年与红船对望

在一脉相承中茁壮成长

在岁月锤打中百炼成钢

驾驭乘风破浪的巨轮

站在百年变局的门槛

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请上下滑动查看↓

王勇平书法作品

《中华英才》半月刊发布

作 者:吴 轲 刘建全

制 作:李 鹏

编 审:范丽庆

原标题:《名家|王勇平:从新闻发言人到书法家的华丽转身》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