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声鹿鸣,不是绝唱——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讲好自然保护地故事
这是保护地故事发表的第26个作品
作者:阿圈 设计:魏明格
音频:机灵 杨双魁 编辑:阿圈
本文共2809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01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自古以来,由于“鹿”与“禄”音似,梅花鹿频频出现在各种传统画上,比如传统的寿星画像上会有蝙蝠、梅花鹿、寿桃的元素,分别象征着“福、禄、寿”。加之外形清丽可爱,气质出众,梅花鹿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美好的象征,和仙鹤一样被冠以“仙”名,叫做仙鹿。

莫高窟中的《鹿王本生图》©数字敦煌 257号窟
可惜,梅花鹿身上寄托的种种祝福,没能庇护它们,曾经广泛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鹿群不断萎缩、消失,我国6个亚种野生梅花鹿,目前可能仅剩下三种在野外保有一定数量的种群,其中梅花鹿华南亚种的主要栖息地就是这里——桃红岭。

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脚爬客
02
山有文禽奇兽 美鹿争鸣
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境内,北邻长江,身侧便是鄱阳湖,保护区东、北、西三面以公路为界,分别与东升镇、上十岭垦殖场、黄花乡、黄岭乡相毗邻,南面地形较复杂,以沟谷为界与杨梓乡接壤。

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范围示意图©脚爬客
这里和梅花鹿的故事,结缘于遥远的时光之前。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这里因靠近彭蠡湖(今称鄱阳湖),被定名彭泽,首次设县。据彭泽县志记载:“山有文禽奇兽,美鹿争鸣”,以鹿为邻,自古以来人们就与梅花鹿一起在这片土地上生活。

彭泽县风光©中国彭泽网 摄影:朱业犁
1981年,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梅花鹿,江西省人民政府建立了江西省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作为国内唯一以南方亚种野生梅花鹿种群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2001年,因其重大的保护价值,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里之所以能够成为华南野生梅花鹿最后的栖息地,源自桃红岭独特的地理、植被环境和气候条件。

梅花鹿正在人工盐碱地上补充盐分©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
桃红岭保护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属于中亚热带的过渡带,是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1℃;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约1300mm;季节分明,具有高温高湿的大陆季风气候特点,有利于各种植物生长发育,其中葛藤、紫花地丁、乌饭树的叶、果以及茅栗叶、耳叶牛皮消、羊乳、玉竹、黄精、美丽胡枝子、蕨类及苔藓等都是梅花鹿喜食植物。

梅花鹿的喜食植物©脚爬客
这些植物不仅是梅花鹿的直接食物来源,也是它们绝佳的“掩体”。梅花鹿得名于身体上排列整齐的美丽斑点,在夏天,这些斑点模拟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地上的样子,在树林间、灌木丛中能够很好地隐藏身形、保护安全。十月份左右,它们会换毛,白斑处的白毛变为火红色,所以冬天的梅花鹿身上的“梅花”看起来和消失了一样。

夏、冬季梅花鹿的毛色变化©脚爬客
这种保护色是梅花鹿最大的特征,也是它们在大自然中生存下去的手段,由于梅花鹿生性机警,胆小易惊,听觉、嗅觉均很发达,视觉稍弱,它们喜欢在植被较为低矮、地势较开阔的地带生活,还会每天不断的更换活动区域,几乎没有固定的巢穴。

光斑洒落在梅花鹿身上©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
桃红岭保护区一带的地形就十分符合梅花鹿对栖息地的要求。
从长江南岸到保护区边缘是平缓起伏的低丘冈地,进入保护区后地势陡然抬升,减少了外界的侵扰。位于保护区核心的桃红岭是一个独立的地垒式断块山,外观呈半岛状高台低丘冈地,高台四周大多是海拔400-500m的山峰,而中部的地势又转为平缓,梅花鹿常在此出没。

桃红岭一带地形示意图©脚爬客
平地耸起的山岭、绵延的低矮丘陵和茂密的植被,大自然一次不经意的机缘巧合营造了这里较为独立封闭的生活环境,让野生梅花鹿得以幸存,同时也为大量的珍禽异兽提供了优良的栖息和繁衍环境,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据统计,桃红岭保护区内保护有野生梅花鹿南方亚种约365头,是我国梅花鹿南方亚种最大的野外种群。此外保护区已查明的鸟类有173种,兽类44种,除梅花鹿外,还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云豹、金钱豹、白颈长尾雉、苏门铃、豺等。

苏门羚 ©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
03
行走在荆棘中的鹿
时至今日,很多动物园和森林公园都繁育和生活着梅花鹿,并且我国梅花鹿养殖产业日趋成熟,圈养的梅花鹿更是数以十万计,梅花鹿的数量在逐渐增加。但是,野生梅花鹿的境地却一直岌岌可危。

梅花鹿养殖产业成熟,却仍有迷信“野生更好”的情况©摄图网
梅花鹿曾广布于我国东北、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而目前我国的野生梅花鹿仅有1000头左右(1998年数据),濒临灭绝。桃红岭保护区保护的不仅是华南野生梅花鹿中的绝大部分,也是全国近三分之一的野生梅花鹿种群。

我国现存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与野生梅花鹿的对比©脚爬客
大熊猫数据来源: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报告 野生梅花鹿数据来源:1998年全国统计数据
在我国分布的6个梅花鹿亚种中,华北亚种和山西亚种已于上世纪20年代灭绝,而台湾亚种和东北亚种也多年未见,野外种群仅存下四川亚种和华南亚种在野外残存。其中华南亚种现仅分布于江西、浙江和安徽省的片断化生境中,被分割成几个独立的种群,适宜栖息地面积继续减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破坏自然环境和过度猎捕。
正如犀角给犀牛带来了灭顶之灾,而梅花鹿的鹿角、鹿茸、鹿胎、鹿尾、鹿筋、鹿骨、鹿血、鹿皮、鹿肉,都具有食用、药用等价值,所以历史上的捕捉活动一直不曾停止。加之栖息地大量消失,野生梅花鹿的境况如同被驱赶进荆棘之中,被扎得遍体鳞伤。

保护区工作人员收缴的非法猎捕工具©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
在桃红岭保护区建设初始,区内的野生梅花鹿的数量不足60头,这些拥有着珍贵的华南梅花鹿野生型基因的动物们一度濒临灭绝。桃红岭保护区是它们最后的家,也是最后的庇护所。经过长时间的保护,近年来在保护区内统计到365头野生梅花鹿,它们被人们从灭绝的边缘拉了回来。

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正在救助受伤梅花鹿©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
可是,它们依然没有摆脱困境。
俗话说“山败鹿来”,由于它们取食植物的高度有限,处于植被初级演替阶段的草本灌丛才是梅花鹿的适宜栖息地,但是随着保护区植被逐渐恢复,当地植被演替的顶级植物群落——阔叶林数量增加,梅花鹿的取食越来越困难。

梅花鹿惯于采食较低处的植物©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
加之保护区面积有限,栖息地的承载能力即将到达临界点,野生梅花鹿的种群增长已经开始减缓,区内的梅花鹿开始向周边地区扩散,这对保护区又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如何将华南野生梅花鹿的血脉延续,桃红岭保护区没有成熟案例可以复制,也没有捷径可走,人工矮化植被、火烧改良栖息地、规划和开展栖息地改良管理、增加梅花鹿食物资源,这些实验和尝试都需要他们和梅花鹿一起继续在荆棘中探索。
以前人们追逐鹿进入荆棘,现在,人们为鹿披荆斩棘,重开生路。

架设在野外的相机记录下的梅花鹿影像©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
梅花鹿的保护和恢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周边居民共同参与、共同保护的过程。不仅要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更要避免损害他们的利益,缓解人兽冲突,协调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和谐共存。
不要让响彻彭泽之畔的千年鹿鸣,成为绝唱。
本文版权归属保护地故事,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阅读更多自然保护地故事,请关注保护地故事(ID:NR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