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弄堂,见初心|慎成里微更新:评审团的点评与地方的回应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昀
2021-07-27 13:30
来源:澎湃新闻

7月6日上午,在澎湃新闻20楼三号会议室,慎成里微更新的方案汇报如期举行。9组参评者逐次对自己的方案作出陈述。而评审团成员们将本次征集到的慎成里微更新方案,放在更大的点评,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工程实践、设计演变、社区营造等方面去考量,使人愈发感到这片地方的魅力,进而思考设计可以从何处着力、人与地方的关系等问题。

7月6日,汇报者在等待上场。

评审团成员包括:上海建筑装饰(集团)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中伟,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教授范文兵,无样建筑工作室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冯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蒋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李颖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刘刚,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总干事浦睿洁,上海城市愿景社会创新服务中心理事长孙大伟,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教授王林,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朱捷。

范文兵在点评中。

“面对存量的设计,大家不仅谈要做什么实体的东西,还要谈策划什么功能和活动。这是非常好的。”范文兵教授指出,设计师需要自觉意识到定位的问题。“需要意识到,整个设计,最重要的是给游客,还是给居民;在文化特色和一般功能之间,比如创造红色文化特色,和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也是需要衡量的;还有,是用轻的手段,引起大家的关注,还是用重的手段,使之成为居民日复一日的生活必需品。当然,这些平衡,每个案子里可能都有。”

刘刚在点评中。

而刘刚老师也表示,可以明确感受到,当下的设计更为看重社区精神层面,具体体现为社区公民意识,这是令人鼓舞的进步。“今天很感动的是,我从前到后,看到文艺大叔、青年文化代言人,有很多类型,共同体现出的社区公民意识,将来对城市精神大有裨益。”同时,刘刚也提到,从务实方面看,作为研究者和设计师,有三个层面的工作:其一,需要对文化和民生需求,进行梳理和认知;其二,相应针对性的策略,许多做法已经成熟,日后有许多可以采纳的部分;其三,在微观的成果形式层面,精致的、人性化的与社区特质相结合,理论空间的潜力也在不断兑现,还需要继续挖掘和更新。

蒋杰在点评中。

作为文史学者,蒋杰则认为,大家的方案比较四平八稳。在他看来,一方面,慎成里的红色文化,还可以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当初的中共江苏省委,是个在法租界里潜伏的机构,如果把历史放在弄堂口,就搞错了得以隐蔽的基础。因此,中共江苏省委需要着重打造,但不能放在门口,而应该落在现在的、一般人找不到的位置,这才是历史的本源。“另外,这个房子可能以前不存在公共讨论的空间;石库门建筑的一个好处是私密。因为有后花园,不需要在弄堂里和人聊天。是否需要设置这类空间,需要慎重。不能现在搞得高兴,过几年没人管,是浪费。”

冯路在点评中。

而建筑师冯路认为,最核心的矛盾,在于空间短缺。无论是人车的冲突,还是私人物品占据公共空间,都是这类核心矛盾的反映,这也是老旧小区的核心问题。而设计就要考虑如何释放空间,每个老的里弄,都有被忽视的边角空间,值得被挖掘。比如设置烘干和淋浴空间,或是垃圾箱入地等,也是从空间置换的角度,来释放出空间。不过,更需要注意的事情是,很多时候,可以把问题放在街区层面考虑。弄堂本身很难挤出富余空间,但扩大到街区,肯定有很多可资利用的地方——比如慎成里旁边就是口袋广场。而如果这些方法都已穷尽,设计比较重要的任务,就变成制定空间规则。设计师可以协助制定空间调停的机制,如何区分公私之间的关系,这又牵涉到人的组织。“所谓自治空间。人如何使用,要跟硬的空间结合在一起。”

朱捷在听取汇报中。

同为建筑师的朱捷认为,微更新应该提升生活品质,因此设计师应该与老百姓充分交流。而沿街店面不要过分统一,管理才是更重要的事情。一部充分的设计导则,允许个体的活力发挥出来,就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口袋公园也有设想,是否做一些半地下的空间,来承担停车的功能。但最后有太多限制——比如施工时间,还有政府投入。最后我们说,简单一点,就给出这样一个城市广场,其他留着以后去解决。”他强调,公共参与性非常重要,因为设计再好,没有好的运营,就没有用处。而慎成里是以生活为主,虽能吸引感兴趣的人来玩,但仍然不是为观光服务。

孙大伟在点评中。

从事社会工作的孙大伟提出,这片地方老龄化程度高、外来人口多、不具备停车条件,要考虑居民面对外立面修缮的心态——内部煤卫合用的情况无力改善,矛盾纠纷无法因这次改造得到根本解决。同时,设施也应对老龄化有所回应。另外,通过设计促进房主和外来人口形成一定共识,应是这个任务的重要目标。“在微更新的导向上,可能也要区分是纯粹的民生,还是更开放的文创和旅游。也需要在实施路径和时序上进行安排。”孙大伟还指出,可以采用社区基金会的形式,更多激发居住人群的共识,形成在地的、可持续运作的自组织。这就要依靠居委会的力量。而且,也可引入更多社会资源。

李颖春在点评中。

研究建筑历史的李颖春指出,城市微更新做到现在,有三点比较重要。首先应该是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打造新的空间,却制造出许多新的问题;其次是要做物质形态的设计,将之作为一种媒介,去激发新的活动;第三,具体物质空间并非最终结果,城市微更新的核心,还是居民的心态。她认为,按照原貌去修复细节,是非常有效的工作;而通过仪式感来规整空间,也可以激发居民的自发活动,也需要引入公共和私人空间的规则;最后,在历史保护街区,导则不能仅针对空间,也需要针对个体的生活。

浦睿洁在点评中。

从事社区营造的浦睿洁提出,设计师需要讨论空间的使用规则,去了解公共空间如何更好地承载公共生活,以及公共生活的问题有哪些。以及需要考虑弄堂可持续的更新,引入更多的单位参与进来,通过公共空间可持续运营带动当地的更新,以及未来可能的新的文化生活。另外,设计师需要考虑,居民参与的方式,需要有一定层次。

慎成居委会书记方华俊在发言中。

对设计师给出的方案、专家的评审意见,在场的居委会和居民代表,也做出了回应。慎成居委会书记方华俊表示,设计需要居民参与其中提出诉求,如果针对老人和外来住户的情况,有更多设想,方案就会有更多落地的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以有更多深化的部分。

居民张海清在发言中。

居民张海清说到,如果在门口路过的每一个人,看到慎成里,觉得可以进去看看,那就实现了“见初心”的目的。这里地方小,晾晒的功能不能满足,助动车的停放也是问题。针对性的设计方案需要有延续性,对居民自身也是压力,该怎么管理,来维护好慎成里的老建筑,还需要继续探讨。

天平街道的陈长曦在发言中。

天平街道的陈长曦则表示,从智能化、公共安全、公共服务三项来说,慎成里的挑战比较高。对房屋而言,大方向是历保修缮。这些设计方案,让自己产生很多触动,也与之前的工作并不矛盾。原先是一家一户,现在是这么多住户,需要着眼于其中的复杂性。而且,也已到了一定使用年限。这些情况,都对应着很多压力。

徐房建筑施工部副经理岳嘉勇在发言中。

徐房建筑施工部副经理岳嘉勇则认为,作为管理单位,首要考虑的,是可操作性和管理问题。慎成里的居民可能不一定希望打开弄堂让人参观,而人们还是更愿意把电动车停放在自家门口。

徐汇区文旅局副局长范郴在发言中。

而在徐汇区文旅局副局长范郴看来,微更新要让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少许改善,也许幅度无法很大,但至少在视觉上可以规整。而原有的风貌还是需要保持。至于江苏省委旧址,当下人们对党史感知习惯之下,也可以被直观展示,而不必非要兜兜转转。

天平街道责任规划师王林在发言中。

评审团主席、天平街道责任规划师王林指出,上海里弄在发生深刻变化,每个方案都有亮点。有的是永嘉路上的人,知道住在这里的人需要什么。还有的是特别酷的外来的人,想从里弄里学到一点什么。城市微更新从由上而下政府主导,变成与老百姓的互动。大家是共治共建和共享,一起进行深层次的探讨,这个过程特别有意义。进一步来说,也希望有更深度的居民参与,把空间设计变成他们自己的选择。

徐汇区房管局副局长秦峰总结。

作为本次征集的主办方,徐汇区房管局副局长秦峰总结到,未来会把成果汇总,将好的方案和经验做法提取出来,转化为能落地的方案,下面也要听取百姓的意见。我们所做的改造全部是为了给百姓提供新的生活样态。徐汇的衡复风貌区,也是一个典范。本次征集也是探索经验,希望创造一种机制。

汇报者、评审团、主办方与活动组织者等,评审结束后合影。

附:慎成里微更新方案征集评审结果

根据2021年7月6日慎成里微更新方案征集评审会上专家和部门评分,最终评审结果如下:

优胜组(一等奖,奖金2万元/组):同济大学建院 WE DESIGN TEAM21

佳作组(二等奖,奖金1万元/组):上海大小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析达规划及设计

创意贡献组(三等奖,奖金5000元/组):本义建筑(居住改善创意奖)、或间建筑工作室(文化传承创意奖)、西知(上海)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历史风貌贡献奖)、路途设计(活力提升创意奖)

入围组(奖金2000元/组):宁波平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一方建筑

    责任编辑:吴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