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湃 | “古味”政治讽刺地图,你看出其中奥妙了吗?

澎湃新闻 鱼禾
2015-09-17 09:58
来源:澎湃新闻

地图即政治。似乎很难去否定这一点,即便是谷歌之流的科技巨头,也不得不在电子地图上秉持着“政治正确”原则,根据使用者所在的国家来调整争议地区的划分,哪边都不得罪。地图也终究隐含着制图者的世界观: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忽略、不恰当的投影选择就可能让一切变味,纷争四起。

如此比较,颇具政治讽刺意味的地图似乎有着更多的尺度空间。它们游走于政治与幽默的边缘,常于硝烟战火中空降民间,刺激众人的观感。

其中,就有一幅你我都非常熟悉的《时局图》。

图片来源:新华社、美国国家档案馆

这张著名的时局图有不同的版本,左边稍早一点的版本上,谢瓒泰的题词还清晰可辨:“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而被更多教科书采用的是右边的彩图版,原图是由朱士嘉于1940年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发现的。此图题以“一目了然、不言而喻”八个大字,警世意味浓厚。

看上方的沙皇俄国张牙舞爪,右侧的日本国虽小,却脚勾朝鲜半岛、拉扯着台湾岛,还要光射清国大地。

从揭露列强的侵略到抨击朝廷的腐朽,从讥讽官场的贪弊到讽刺民众的麻木,这张图里都有了。1903年12月,《俄事警闻》在上海创刊,主编者有蔡元培、章士钊等人,《时局图》被刊登在创刊号上:“因为这一张图,我们中国人知道的虽然不少,还有一大半是不知道的,所以特地登在第一天警闻上头,请我们四万万的中国人都开着眼看看,扪着心想想,恐怕不知不觉要赶紧去想法子了。”

彼时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并不遥远,陷入纷争的国家又岂止暮年的大清。新政权的崛起、革命与战争,无一不为欧洲的讽刺艺术家们提供创作的养分,而现代印刷术的应用也为这些作品的流传提供了技术条件。

图片来源:大不列颠图书馆

1877年,克里米亚战争还在眼前,沙俄对土地的野心未绝,章鱼般的触角伸向各地。端看上图细节,匈牙利与沙俄的暧昧、西班牙的沉睡、德国的警惕都在其中,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各方撕扯中艰难喘息。这幅讽刺地图的创作者为Fred W. Rose,英国BBC出品的“地图之美”纪录片 ( The Beauty of Maps ) 还对它进行了重点赏析。

1899年,同样是这位作者,却画出了不同的大事件与暗喻。下图中,奥匈帝国共同为伊丽莎白皇后/王后(即“茜茜公主”)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而哀悼;挪威与瑞典的盟友关系即将分崩离析,法国内部的权力争夺也势头正劲。而此时沙皇俄国一改巨型章鱼的侵略形象,抛出了和平的橄榄枝,其一身戎装却让人心生警惕。

一战爆发后,衍生了更多经典的政治讽刺地图,光看这些不同作品里的暗喻,就能看到战场厮杀之激烈。

图片来源:阿姆斯特丹大学

此时,德意志已掉头反向,在英国人的地图里,德国时而为鹰隼,时而化为猎犬与欧洲各国互相撕咬。相较于这个时期主题集中的欧洲讽刺地图,日本的地图作者显然更有放眼世界的“情怀”。在下面这张“滑稽时局世界地图”中,许多国家被比拟成了动物。彼时清国气数已尽,中华民国被比作读着“晴雨表”的一头肥猪。仔细看看,那晴雨表所指代的区域不就是东北地区?化身豪猪的德国、怪鱼状的大英帝国、睁着双眼的印度象:虽然作者犯了几个拼写错误,但想象力还是十分丰富。

图片来源: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

如何界定政治讽刺地图与政治宣传地图的差异?二者之间似乎很难划出楚河汉界。不过下面这个例子也许会给你点提示。这张1944年的纳粹德国海报,把丘吉尔描摹成叼着雪茄的章鱼,试图把野心蔓延到非洲与中东,却被纳粹军队的“威力”砍断了触手。视觉上,海报色彩的冲击力已完全抹去了幽默感的存在,只剩下赤裸裸的主题宣传。

图片来源:大不列颠图书馆

今天,人们依然爱拿地图说事,“美国人眼中的世界”、“北京人眼中的中国”等简版手绘地图在网上随处可见。它们的传播效力惊人,至于读图者是注重其中的幽默意味,还是付之一笑、转发朋友圈后加深自己的地域偏见,我们不得而知。说实在的,依赖归类贴标签判断事物的懒惰行为俯拾皆是,又岂局限于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