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阅兵|徒步方队“劈枪”详解:重现我军“刺刀见红”荣光

朱晓隆 / 军事媒体撰稿人
2015-09-03 08:29
来源:澎湃新闻

70年前的9月3日,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的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投降书,70年后的9月3日,也就是明天,我国将举行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

说起阅兵式,有人喜欢战车铁流滚滚,有人青睐战机铁翼蔽空。而笔者最喜欢看的,还是那些如同峰峦城垛一般的徒步方队。当徒步方队通过标兵时,部队由齐步转为踢正步,旗手从扛旗改为端旗,方队长举手敬礼。就在这踏上敬礼线的一刹那,便是我军徒步方队最壮观的时刻——提枪换端枪。是的,就是 “劈枪”。

1954年国庆阅兵中手持53式步骑枪的步兵分队通过天安门。

何为“劈枪”?

“劈枪”的正式术语叫端枪。根据2010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

在听到端枪口令时,继续向前3步,于左脚着地时,右手将枪移至右肩前,同时左手接握护木(准星同肩高);右脚再向前1步的同时,右手移握枪颈;于左脚着地时,两手将枪导向前,枪面向上,左手掌心转向右,枪颈紧贴右胯,右臂与两肩约在同一平面,刺刀尖约与下颌同高,并在右肩的正前方。

从提枪到端枪,过程简洁而有力,威武雄壮又容易掌握,每当我军规模庞大的方队中以整齐划一的动作完成“劈枪”,那种美丽怎能不摄人心魄!

就如队列与正步那样,“劈枪”有着深厚的实战渊源。在人类战争进入以火器为主的时代,在线列步兵战中,双方总是迈着整齐的步子,端着步枪相互逼近,先是“排队枪毙”,而后白刃拼杀。当时步枪的射程近火力单薄,齐步与正步有助于维持队列、维系火力的强度与密度,而挺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既是射击和拼刺之前必要的准备工作,也表明不惜白刃格斗的态度与气势。因此,阅兵场上的壮美,源自战场上的气势雄浑一往无前。

俄罗斯红场阅兵中穿着卫国战争时期苏军军装的俄军士兵手持莫辛纳甘步枪。

随着军事科技的演进,交战双方的距离变远,也不必再用密集的队形来集中火力。而各国军队却不约而同地保留了正步与“劈枪”,作为仪仗司礼动作的一部分。今日的“劈枪”有了更多的涵义,展示武器,展现气势,同时向阅兵首长致敬。也许在外军中,“劈枪”这样同类的动作可能只是为了敬礼。对于我军而言,“劈枪”却是奔腾在血液中的红色细胞,更是刻在骨髓深处的红色基因,这种传承贯穿今夕,是回荡在历史长河中的黄钟大吕。

这场阅兵旨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场艰苦卓绝、持续14年之久的战争中,涌现出“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刺杀优胜连”等英雄部队,还有许多部队获得了“刺刀见红”的光荣称号。我军一直在以小博大,以弱敌强。面对处于优势的敌军,手中的每一件武器都必须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追寻我军的历史足迹,几乎没有某种单件武器拥有如同刺刀那样的崇高地位。既然此次阅兵展示的是中国军民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就少不了刺刀这样的传奇武器。

人民解放军的“刺刀见红”光荣传统

我们常说的“刺刀见红”,是指以刺刀在1.5米内杀伤敌军,敌军的血液、体液甚至残破的内脏与人体组织,会沿着刺刀的血槽喷溅到持枪者身上,形成一片血红。然而人类天然惧怕血液的横流与肢体的残破,一个正常人会本能害怕见血,不敢杀人,畏惧白刃战。

在热兵器时代,对阵两军大多以远射为主要交战手段,这相比冷兵器战争而言“文明”得多——然而即使这般“文明”,现代军警在履行职责击毙不法者后,也需要专门的心理疏导。与之对比,逼近到跟前,在看得清对手面目,感受得到对方气息的情况下,以冷兵器将其格杀,所需要的勇气比扣动扳机大得多。

回溯历史,土地革命战争中,红军一直是擅长拼刺格斗的部队,原因是武器不足,弹药缺乏,而在总计五次反围剿作战期间,红军凭借优越的战斗意志,以白刃突击打垮了无数国民党军部队。在抗日战争中,他们的对手,变成了以刺刀格斗凶残而闻名的日军。

从红军到八路军再到解放军,人民军队一直重视刺杀训练。

日军自明治维新建军以来,在陆军中突出两项基本技能,一个是武器的精确射击,一个是刺刀白刃格斗,并且将这两项作为武士道精神的体现。在二战之前,经历了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俄战争、一战对德军的青岛战役,日军积累了丰富的白刃战经验。任何人,一旦胜利往往就会骄傲,日军认为自己崇尚刺刀的理论完全没有问题,坚信“决定战斗最终胜负的方式是刺刀突击”,甚至在冲锋枪和机枪上都安装了刺刀。

抗日战场上,双方普遍缺乏近战火器,于是就有了大规模拼刺刀白刃战的场面。且看在9月3日受阅的部队中那些荣誉单位在70多年前是如何挺着刺刀一往无前,以侵略者的首级,为自己的荣誉奠基的:

位于第二方队的“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现为第40集团军机步某旅装步1营2连,抗战中,该连为八路军鲁中军区1团5连。该连在大练兵中被鲁中军区授予“刺杀优胜连”——刺杀标兵多,能连续刺枪1000次的也很多,这个训练成绩的称号很快就得到了验证。

1944年9月,在沂水南葛庄,日军53旅团43大队450人、伪军500多人,被鲁中军区3个团伏击。日伪军招架不住,纷纷后退。奉命堵住敌军退路的是1团。而首先冲上公路,与日军展开肉搏战的是1团5连。5连从路边山坡上首先扑向敌人,在真刀真枪的交锋中,训练的效果立即显现。冲在最前面的鬼子相继倒下,再冲过来,再倒下。6班曾本义先后刺死4个鬼子,战斗结束后发现刺刀都弯了。

1团其余部队一样凶悍,2连班长曹世范连续刺死5个鬼子。日军中队长岗田建挥指挥刀,向3连副排长侯玉俊劈来。侯用枪一挡,飞起一脚,把他踢翻,一刺刀将其钉在了地上。然后顺手捡起那把指挥刀,又迅速砍翻2个鬼子。

为了战胜拼刺凶悍的日军,八路军进行了刻苦的拼刺训练。

而第三方队“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隶属第14集团军,前身主要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等抗日武装力量。百团大战中,8连与日军白刃格斗获胜,被八路军总部授予“白刃格斗英雄连”称号。1940年8月,百团大战打响,8连所在的一纵队二十五团担负破袭正太路、切断敌交通命脉的任务。在我军猛攻马首车站时,盘踞在戴家垴的日寇为解马首之危,于8月21日夜由小队长登木率50余人,趁着风雨夜,偷偷绕过龙化山,意图偷袭二十五团指挥部。

日军被8连炊事员张生旺发现,团参谋长李懋之立即指挥8连进行反偷袭。时任8连连长任尚琮当即率一排、三排抢占村东北高地,进行阻击。指导员张万清率二排赶往村东南抗击敌人。二排官兵边跑边上刺刀,刚出村口就碰到一群鬼子端着刺刀迎面而来,相距只有10米远。双方立刻陷入白刃战,白刃战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日军剩下不到10人仓惶溃逃,小队长登木被击伤后装死,在打扫战场时被炊事员张喜击杀。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授予八连“英勇顽强”锦旗一面。战后,八路军总部授予八连“白刃格斗英雄连”称号。

抗战中我军至少有2个“刺刀见红”称号,其一为现海南省军区某旅(原同番号师于2003年缩编而成)某团1连,抗战中该连为新四军第3师特务团1连,前身为1927年11月在大别山起义武装一部。1945年春,在淮阴攻坚战,1连担任尖刀连。1945年3月,新四军第3师授予该连“刺刀见红连”称号。而现第13集团军某师某团7连,原为八路军第386旅第20团7连。1945年4月,参加豫北战役第一阶段毛庄战斗,毙俘伪军1个中队。1945年4月,八路军第386旅授予该连“刺刀见红”称号。

前面提到老前辈们连续刺枪1000次的数字,令在大学军训中曾经担任方队长的笔者好奇。笔者曾经以56式半自动步枪尝试过刺枪动作,以勉强合格的动作,连续刺枪50次,就已经感觉到从腰腿到双手的全身酸麻,刺枪动作也随着体能的耗尽而严重变形。坚持刺枪到79次,笔者几乎要拿不住武器丢下枪休息了——也无怪乎那些能在训练中连续刺枪1000次的老前辈,能在以刺刀格斗闻名的日本侵略军面前打出“刺杀优胜连”的荣誉称号。

挺着刺刀的志愿军战士俘获美军军人。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再次遭遇了火力和机动性上都占优的敌军。美军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亲身体验过日军的刺刀“猪突”,却依然对达成世界军事史上轻步兵突袭和近战能力巅峰的志愿军老前辈们难以适应。无论中美双方,都有记载美军士兵被夜间渗透进阵地的志愿军战士用刺刀扎死在睡袋里的情形。

军队的战斗力依靠荣誉与传统来凝聚,后来人民解放军步兵部队脍炙人口的“200米内见真功”,以及后来一位元帅所说:“任何解放军战士,必须有刺刀30米内见红的能力”,正是我军与刺刀不解之缘的延续。

把“劈枪”进行下去

是的,战争中的刺刀见红见证了我军无限的光荣。那么到了阅兵时,就应当以另一种方式让它的辉煌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劈枪看似只是一种礼仪,但也是我军战术动作系统中的一部分。观摩我军各历史时期的演习操练,就会发现提枪、肩枪、挂枪、托枪,提枪跃进,出枪……这一系列动作都可以与端枪(劈枪)联系在一起,每一位训练合格的我军战士,都可以用帅气潇洒的动作进行转换。

随着我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工作的进展,虽然武器屡次更新,但是这套动作一直保留了下来。值得注意的是,在1990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队列条令》第208页,冲锋枪(指56式)和81式自动步枪操枪动作中仅规定肩枪、挂枪、背枪三种动作,56式半自动步枪才有端枪的规定动作。也无怪乎在1984年建国35周年阅兵式上,虽然我军已经列装81式,阅兵中“劈枪”的武器依然是56式半自动步枪。

我军维和部队用95式自动步枪进行“劈枪”训练。

而随着95式自动步枪的大规模列装,无托结构使得武器长度大大缩短,便于机械化步兵上下车,也适合在城市巷战等环境下进行近距离作战。然而较传统布局步枪而言,95式较为粗短,难以作出劈枪的动作。2009年的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携带95式自动步枪的受阅部队只是挂枪正步通过敬礼区。而与之相对应的,实战中95式自动步枪的战术动作也与之前一系列武器完全不同,部队几经摸索革新才总结出一套与过去大不相同的战术动作。

也有不少部队并不甘心,他们按照条令,将81式自动步枪的提枪-端枪动作运用到95式步枪上,只是将右手握在弹匣而非握把上,虽然武器长度和趁手程度稍显不足,但是至少把劈枪的动作做出来了。

军队的战斗力总是靠着荣誉与传统来维系,也正因为如此,各国军队队列与操枪动作各不相同,但是强调整齐划一,讲究人与武器合一,却是其中的共通点。

朝鲜军队仪仗队“劈枪”

在阅兵村训练的古巴仪仗队

与我军各操枪动作主要围绕右手进行不同,许多外国军队的托枪和提枪往往依靠左手来完成。像朝鲜与古巴军队的“劈枪”动作,就相对繁复一些,他们需要将枪械从左肩换到右手再劈出——朝鲜军队更是特点鲜明,他们托枪时是弹匣对着肩膀,而在完成最后劈出动作之前,始终是单手操枪,整个过程更是在2步之内完成,颇具表演感。

美国空军枪操表演队。

而说到表演感,当然不能忘记西方各国军队的“枪操”(rifle drill,俗称耍花枪)。这是西方军队经典的传统表演动作,其中的代表就是美军诸军兵种专门的枪操表演队,镀铬的步枪和刺刀银光闪闪,上下抛接翻飞很是精彩。美国军队的影响力非同小可,日本自卫队的操枪动作几乎拷贝自美军,而韩国与中国台湾地区更是整套照搬了美军枪操,甚至在节庆场合配上当地的流行歌曲进行表演,然而作为军队仪仗队而言,这种表演实在有损庄严肃穆的形象。

台湾地区军队枪操模仿自美军,但是总觉得欠点火候。

除此之外,德国联邦国防军的仪仗司礼部队在进行枪操时不上刺刀,翻转武器的频率也更高一些,与美军枪操表演队风格不同。在我们的邻国俄罗斯,该国的总统卫队近年也经常作“俄罗斯风味”的枪操表演,俄式90°正步与伸直手臂托枪的动作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2014年12月,北海舰队新兵进行拼刺训练。

与之相对,天安门广场的阅兵式远不如红场那么频繁,因此每一次阅兵都弥足珍贵。曾有军迷感慨,1999年的50周年大阅兵已经是大规模“劈枪”动作的绝唱。2009年60周年的阅兵中轻武器的主角是95式步枪,只有预备役部队方队使用81式自动步枪进行了劈枪,而传统布局的03式自动步枪则折叠枪托以挂枪姿态接受检阅,原本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武警方队则换用了霰弹枪。

与劈枪一起,我军的刺杀训练也曾经一度取消,只作为选训科目。直到2009年,我军新作训大纲颁布,规定陆军特种作战大队、武警等一些部队将刺杀训练作为必训科目,其他部队为选训科目,刺杀训练才又重新回到正轨。近年来诸军兵种主动恢复了拼刺训练,就是为了重现“刺刀30米内见红”的精神面貌。

2015年9月3日,当年阅兵劈枪的盛况将重现天安门广场。

而在9月3日,那个激动人心、振奋精神的劈枪又要回来了!有多个方队将在踏上敬礼线的那一刹那,劈出上了刺刀的03式自动步枪,这是历史的荣耀投射在现实的印迹,这是这支军队军魂传承不灭的象征。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为此后的阅兵式创立了一个精彩的蓝本。此后的阅兵式上,人民军队不仅将大方地展示那些血火熔铸的荣誉旗帜,新一代的人民解放军将士也会握着上好刺刀的新型5.8mm步枪,将“劈枪”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