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紫禁城》:回到永乐年间北京城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21-07-21 23:14
来源:澎湃新闻

最近,儿童文学作家黄加佳创作的历史知识儿童读物“甲骨文学校”系列新作《大明紫禁城》由新经典文化·爱心树出版并举办了新书首发活动。作者黄加佳与阅读推广人李一慢、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高希,就如何让青少年轻松走近中国历史、提升语文素养和写作创想力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对谈。

活动现场

近年来国家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古城保护、文物保护的工作,而全国语文新课改后,也大幅增加的历史文化专题,这些改变都体现着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今年4月,北京提交《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二审,加快了中轴线申遗工作的脚步,黄加佳也在她的“甲骨文学校”系列第四部《大明紫禁城》中,聚焦到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和历史故事。

《大明紫禁城》延续了“甲骨文学校”系列故事的设定,讲述了悠悠、田田和小布丁暑假游学故宫时,跟着一只会说话的蟋蟀,穿越到了600年前明朝永乐时期的北京城。故宫、天地坛、大运河、鼓楼、什刹海、前门等在课本常常出现的地标建筑,在冒险三人组的视角下,一一展现在读者们眼前。北京中轴线上近四十处古建筑、老北京民俗文化及方言特点等也融入到故事中。

关于中轴线这个设定,高希谈道,中轴线这个概念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的古籍中就反映出中轴线的概念,当时不叫中轴线,但是有一本书叫《周礼·考工记》,里面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意思是说建一个国都,一周大概九里;“方九里,旁三门”是说每个城墙都有三个门。“国中九经九纬”,纵的街道有九条,横的街道也有九条。九经九纬,九条线,自然有最中间的一条,这就是古代所说的中轴线;后面写到“前朝后市”,前面是朝廷,后面(北面)是市场,现在的北京城也差不多,比如在清代和民国的时候,北京城的北面,像鼓楼一带集市非常热闹。

“明清紫禁城一直到现在,都是围绕古代两千多年前传统建都的典范和理想化的概念来建成的,但是汉、唐,包括南宋临安,都不是正南正北,所以中轴线的对称都不理想。唯独到了永乐时期建的紫禁城,中轴线正好在最中间,它把宫殿像一个个珍珠一样串成珍珠项链。所以明清的紫禁城是尤其需要关注的。”高希介绍。

在《大明紫禁城》中,几个小主人公逛庙会、蹭吃美食、提着河灯嘻哈游街……因为一桩皇室赛事,冒险三人组进入紫禁城,穿明朝服饰,吃宫廷美食,参加斗蟋蟀大会,还帮助皇太孙朱瞻基破解了紫禁城三大殿被烧谜案。责编陈雅婷介绍,作者让只在电影、传奇里出现的八臂哪吒,摇身一变成为功课缠身的“苦”神仙。八臂哪吒和现代孩子悠悠揽肩把臂诉说学习和生活的烦恼这些桥段,都让读者们捧腹。

以趣味性、幻想性和知识性主导的《大明紫禁城》不仅介绍了北京宫殿、城楼等建筑文化,还介绍了明朝社会的生活细节,该书主编李浩介绍,作者创作时参考了《明史》以及北京建城诸多史料,同时结合古代建筑中的文化内涵,如脊兽文化狻猊、天马、斗牛等象征。在保证史实准确的前提下,蹬上长靴,潇洒飒爽,小布丁和田田穿上对襟袄裙,穿梭在北京城各个城门间。还比如故事中,三个小主人公早晨跟着皇太孙朱瞻基到十王府参加皇室斗蟋蟀大会,午间到皇城外,在此起彼伏的京味儿吆喝声中,吃着热卖的元宫秘制宫廷奶酪,逛起京城最繁华的朝前市。

黄加佳在谈到《大明紫禁城》的创作时说:“写作的时候,最主要的不是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而是把这个故事放在一个什么场景里去说能够更符合那个时代的感觉,这是这套书比较难的地方。比如《大明紫禁城》中间有一段是他们在逛前门的市场,一路从东华门走过来。当时我遇到很多困难,因为那时候皇城是封闭的,只有几个出入口,他们这个路线怎么走?他们走到天安门前面,天安门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难以确定的知识点。”

“我在做北京老照片的时候发现一整套民国时候北京人过中元节的照片,场面非常震撼,他们糊的20多米的大纸船,船上有五米多高的开路鬼,还有黑白无常,形象都非常萌,一点也不可怕,还挺搞笑的。这些人把大纸船搁在北海或者什刹海的水面上,最后烧掉,北京人也在中元节这天放河灯,这种画面感的内容给我很大的冲击。所以《大明紫禁城》有一个特别热闹的封面,表现三个主人公初次来到大明北京,在什刹海碰上中元节,大伙一块玩儿、游行,戴着面具,手里都拿着一些灯,像一个狂欢的好玩的节日,而不是一个让人觉得恐惧的场景。”黄加佳说。

“甲骨文学校”每一本都有魔幻的色彩,比如第一册《甲骨文学校》里面有《山海经》里面的神奇动物,像鲛人,会飞的耳鼠。“如果明朝再遇到一个精灵或者神仙,什么最合适?可能非哪吒莫属,因为北京城就叫哪吒城,这三个小朋友就在北京城建成的第一年碰到北京的吉祥物哪吒。”黄加佳谈道。

有趣的是,“甲骨文学校”系列已经几次押中了考试题,今年北京中考语文题就是从中轴线入手的,包括《丝绸之路历险记》出版当年,北京的中考语文题第一大道题是以丝绸之路切入,结合丝绸之路这个文化热点,进行整合。黄加佳说:“因为我本人是记者出身,所以我对时事新闻比较敏感,比如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当时我想考试题肯定会有这道题,我们经常说的丝绸之路、大运河,包括中轴线,这些都是很容易进入考试题的视野当中。所以我经常跟我儿子说,你不要整天看课本上那点东西,你要看看新闻。”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