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镜头下的上海建筑故事,带你了解这座城市生动的一面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21-07-21 11:29
来源:澎湃新闻

“不是我拍得有多好,是绿之丘本身太棒了!”7月20日,“百年印记 魅力上海”——“建筑可阅读”全民拍摄影大赛作品展在杨浦滨江毛麻仓库拉开帷幕。王洪刚的作品《生态绿之丘-组照》获得了一等奖。这组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杨浦滨江由烟草公司仓库改造而成的绿色“天空之城”——“绿之丘”。

现场选取了100幅获奖作品展示

100幅获奖作品展示城市建筑人文情怀

此次展览主要分为红色记忆、历史光影、海上华章、人间烟火四个章节,共展出100组获奖作品,并设立“百BU穿YANG”杨浦“建筑可阅读”特色品牌展示专区。一栋栋历史建筑,透过市民的镜头,挖掘出更多背后的故事,传递着上海这座城市的人文情怀,也让人们更好地感受“里弄小巷石库门、梧桐树下小洋房”的独特气质,看到“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的城市变迁。

在杨浦滨江贯通工程规划之初,由于烟草公司仓库巨大的体量以及与规划道路相冲突等问题,一度面临被拆除的命运。好在政府和设计团队合力将它保留下来,并经过巧妙的设计让它焕发了二次生命,现已成为杨浦滨江网红打卡地之一。

《生态绿之丘》

“我想《生态绿之丘》之所以能获奖,并不是我拍得有多好,是绿之丘本身太棒了。” 《生态绿之丘》的作者王洪刚说。

“这个作品得了一等奖我也很高兴。”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教授章明是绿之丘的设计师。摄影作品记录的是当下改造一新的建筑,章明看到这组作品,脑海中浮现的是它从烟草仓库一步步转变成当下立体城市花园的过程。

当时章明团队在规划设计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主动提出让城市道路从厂房下穿越,保留老厂房。因为厂房体量较大,对滨江空间造成闭塞感,他们对厂房做了“减法”,减去50%的建筑面积量,还挖了中庭,使之和滨江空间有一个很好的契合。

更新改建之后的绿之丘,不仅可以让市民通过建筑过桥到达杨浦滨江空间,还让一个冰冷的厂房变成了立体花园。

重阳节时,章明看到有老人去绿之丘登高漫步,“那一刻非常欣慰。”有建筑师朋友参观过绿之丘后告诉他,“绿之丘只有在上海才可能出现。”

《老上海的经典》

徐黎的作品《老上海的经典》获得了二等奖。画面中是拍摄武康大楼的最经典角度,武康大楼像一艘乘风破浪的船迎面而来,一位摩托车手的背影恰好出现在画面中,形成强烈冲击感。

武康大楼是由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的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徐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路过时,看到大家都举起手中各类摄影器材拍摄武康大楼的全貌,他想自己也不能错过,于是以低姿态的角度用手机拍摄了这幅照片,“而在我按下快门的瞬间,正好有位穿着夹克的机车男骑着复古机车驶过——机车的牌照‘沪A’、夹克背后的英文字母‘SHANGHAI’以及机车本来自带的复古风与这座大楼构成了巧妙的组合,毫无违和感。”

《不忘初心 再上新程》

“我想用镜头记录下中国共产党100周年时文化基因传承的重要事件,于是开始跟踪拍摄‘一大会址’修缮过程中的重要时刻。” 在3月15日上午,金炎捕捉到了其中一个重要时刻:“恰逢工人们正在安装‘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的会牌标志,我按下快门,留下了这张作品。”这张名为《不忘初心 再上新程》的作品获得了二等奖。

华建集团上海院资深总建筑师唐玉恩认为这个瞬间抓得非常动人,“大家看到一大会址时往往都是已经装修得非常完整的画面。一大会址凝聚着公众百姓的热爱和期盼,这幅摄影作品中,工人们虔诚装标牌的影像抓拍得非常好。摄影是一个瞬时艺术,这幅作品留下了很难重复的瞬间。”

第二名《杨浦区图书馆》

这些入围摄影展的作品中,绝大部分不是出自专业摄影师,甚至不是用相机拍出来的。“绝大部分都是业余爱好者拍摄。” 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符湘林说,“只要你觉得上海的建筑是美的,你拍出来的照片也会是美的,每一张照片都会很美。”

专家沙龙座谈“建筑遗产与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

如何让建筑遗产“活起来”

建筑是线条的流转,是砖瓦的砌合,更是文化的沉淀。上海到处可见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讲述着城市变迁故事。如今拍摄设备越来越先进,如何让这些宝贵的建筑遗产“活起来”,是当下被关注的问题。

开幕式当天,毛麻仓库还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建筑遗产与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的讲座。华建集团上海院资深总建筑师唐玉恩,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教授章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徐锦江,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符湘林探讨了这个问题。

“历史建筑也好,新建筑也好,通过保护修缮以后,实际都已经秉承了新的功能,能够伴随大家走过百年,还可以继续走下去,是一个可持续延续生命的过程。”在唐玉恩看来,上海目前在推进的“建筑可阅读”和其它一系列工作,就是让建筑生命持续下去,从历史到今天,再到可以期待的未来。

做建筑保护修缮多年,唐玉恩觉得,中国很难找到一座像上海这样全面中西文化交融,海纳百川的城市,“这在上海近代建筑史上得到充分深度体现的。以外滩为例,至少在1840年之后,西方文化的进入和表达,几次的改造都在这里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上海的老城厢始终留存着,老城厢是上海建筑文化的根,是江南文化。老城厢和西方建筑一南一北并存,“这样的城市面貌,会使得上海人的眼界更加宽容开阔。”

外滩西方建筑之中,也留存着中国匠人的精神。唐玉恩提到,外滩建筑中,有的是中国设计师设计,有的是外国设计师设计,但是让设计图纸变成现实的,是中国工匠的能力和智慧。

和平饭店整个外墙都是昂贵的很厚金山石石块,有一些腰线、雕琢、悬门,顶上还有一些金山石的石刻。唐玉恩他们花了很大力气寻找,最后找到一些历史照片和材料,发现这些石刻是上海郊区工匠在郊区做好之后运到上海市区来的。

“现在看外滩一些文物建筑和优秀历史建筑,拥有当时国际上流行的工艺水平。实际上这个工艺是中国师傅做的。他们的做法很精致,进入几个建筑都能体会到。这些师傅能做江南木作、石雕、瓦作,同时又能够做西洋古典建筑很特殊的装饰件。他们的工作和作风体现了上海师傅的聪明智慧。” 唐玉恩说。

“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讲,上海有着非常丰富的建筑文化。上海能把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都做到极致,在我心目中是中国做得最好的城市。” 章明认为,建筑要可阅读,最重要的是要有时间的厚度,“时间流淌下来所创造的价值,在当下花再多的钱都创造不出来。上海给了我们非常多的建筑遗产。”

在保留历史建筑的同时,上海又不守旧。注重建筑的“再利用”。在章明看来,这一点也赋予了上海建筑新的生命力和魅力。

他提到杨浦滨江水岸的改造,这一区域有很多工业遗存,如何将这些体量巨大的工业遗存与当下城市融合,是他们一直在思考的。在设计杨浦水厂外栈桥时,既不能改造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杨树浦水厂,又不能侵占黄浦江面,章明最后想到利用城市基础设施防撞桩,在其顶部装栈桥,获得了市政府批准,创造了500米长独具特色的栈桥。

“整个过程中都体现这个城市开明睿智的城市精神,所以上海真是一个有魅力的城市,值得去阅读、挖掘的城市。越去了解上海,你就会越喜欢上海。”章明说。

“上海向右,深圳向左。”徐锦江提到了这个概念,“浦东美术馆没有去竞争天际线,而完全隐蔽在天际线的之中。上海已经到了这个阶段,注重的是城市的整体风貌。”

符湘林表示,“建筑可阅读”读的是建筑之美、服务之美、理念之美,归根到底是上海城市精神品格之美。“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上海都会吸引四面八方的能人志士、能工巧匠,在上海激发他们的灵感创意,从而诞生出一个个建筑奇迹。很多人喜欢上海街道之美、建筑之美,在上海走走感觉很好。我觉得这就是上海城市魅力、城市精神的具体体现,这既是硬实力也是软实力,既是上海从过去走向今天的力量源泉,也是从今天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

第三名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

未来,“建筑可阅读”还能做什么

“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建筑可阅读”已经在上海推行了3年,开放的建筑从过去不到100处到现在的1000多处,可以扫码“阅读”的建筑达到2000多个,很多区还推出了文创集市等微旅行路线。

这是可见的变化。未来,“建筑可阅读”还能做什么?

“我很喜欢上海,经常在上海漫步。在我来看,大量优秀历史建筑还藏在深阁中,还没有能真正的共享。”章明提到,上海很多老建筑仍是办公场所,但可以周末拿出半天或一天时间,设置一个参观导览路径,与公众共享,“这在国外是司空见惯的。非常有名的建筑可能有一些工作区,但是有些地方是可以分区开放,而不是透过铁门、铁栅栏欣赏建筑。当我们进入建筑时,建筑的文化价值就可以充分体现了。”

“如何培养文明的人和城市的文明,这是‘建筑可阅读’最终回归的落脚点。”徐锦江认为,“建筑可阅读”对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建筑可阅读”真正能推动我们对于一个地方的感情,在包括建立社区共同体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徐锦江认为“建筑可阅读”是培养一种爱城主义,这是爱国主义具体化的体现,“你喜欢身边的建筑、弄堂、马路、广场,慢慢上升到喜欢这座城市,自然就对这座城市有认同感,喜欢这座城市,最后喜欢我们的国家。这是非常自然的过程。”

展览期间,除了精彩的摄影作品可以观赏,每逢周六还将推出一系列形式丰富的市民活动,包括4场专家讲座、2场建筑相关手工体验、1场建筑相关非遗体验、1场微旅行活动。

此外,每周末还将推出“建筑可阅读”文创快闪店,上海“建筑可阅读”联盟单位,包括海上文创、豫园文化商业集团、万科集团、锦江国际集团、光明集团、徐房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大隐书局等将销售建筑可阅读文创产品。市民在欣赏影展之余,也可选购网红文创产品带回家,还将有机会品尝到东方明珠、豫园、上海博物馆鼎盛千秋、光明小红砖、武康大楼(预计8月上市)等网红冰激凌。

第三名 《建投书局》

第三名 《花园饭店》组照

第三名 《欢庆之云》组照

第三名 《老宅新景》

第三名《天安-千树》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1年7月21日(周三)——9月12日(周日)

每周二至周四10:00-16:00,每周五至周日10:00-20:00

(每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杨浦滨江毛麻仓库二楼(秦皇岛路32号)

展览需知:参观本次展览需预约、测温、限流、健康码“绿码”查验和全程佩戴口罩,如有体温异常(≥37.3℃)的观众将谢绝入馆。

展览预约:市民可通过“文化云”扫码进行预约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