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非遗丨走进古城鸟笼技艺体验基地,领略竹上非遗魅力

2021-07-20 17:01
四川

遇见非遗 · 古城鸟笼

“夜半起篾声,晨明坐鸟肆;七里观作笼,八里听鹃鸣。”郫都区原古城镇,从三国时期流传至今,就有“川西鸟笼之乡”的美称,古城鸟笼也成为川派鸟笼的代表。

2015年

古城竹鸟笼制作技艺

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城竹鸟笼技艺流传至今

原因有二:

首先古城是古蜀文化发祥地之一

古蜀族人被称为鸟族

其次古城还是川西平原盛产竹子的地方

历来就有编制和使用竹制品的习俗

古城鸟笼技艺起源

自唐朝以来,古城的玩鸟渐成风尚,直到唐肃宗至德年间(756年),古城鸟笼制作得以兴起,至明朝时期古城鸟笼制作渐成规模。鼎盛时期于清朝乾隆年间,几乎成了“户户伐竹制笼,家家遛雀养鸟”之势。

至民国时期,古城竹鸟笼制作,不但技术有了定制,而且匠人们还自制了不同用途的专门工具,并加入了竹鸟笼装饰。设计更加合理,做工更加精细、用途更加广泛、品种更加齐全。

在抗战时期,古城鸟笼迅速衰落,经历解放后的自然灾害,古城鸟笼几乎绝迹。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养鸟的爱好又逐渐形成,民间鸟笼制作也逐步恢复,收藏和把玩的爱好者也日益多起来。

古城鸟笼制作选材

一个鸟笼从选料到成品需要30多道工序,包括选材、脱青、烘烤、底圈、挨圈、绑圈、顶圈等。

仅做一个“素鸟笼”就包括大大小小上百个小部件,若一个小部件弄错,做出来的鸟笼就都是次品。也因此,每一个鸟笼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完全复制。

古城竹编鸟笼主要采用3-5年的楠竹或斑竹制作而成,结构完整、品种繁多、适用性强。

其成品包含近十大类,上百个品种:

• 按养鸟分主要有:画眉笼、百灵笼、子燕笼、白燕笼、四雀笼、石燕笼、鹩哥笼、红嘴鸟笼;

• 按笼型分主要有:四方笼、八方笼、圆笼、异型笼、拱顶笼、平顶笼;

• 按装饰分有:雕花笼、素笼、染色笼等;

• 按材料分有:红丝笼(老料笼)、斑竹笼、楠竹笼、柏夹笼等;

• 按用途分有:洗澡笼、斗鸟笼等。

古城鸟笼技艺体验基地

在三道堰镇指路村村口,7个3米高的竹编鸟笼上,“竹里·观笼”LOGO字样格外引人注目,以“保护传承”为主旨的古城鸟笼技艺体验基地即古城鸟笼文化博物馆就坐落于此。

古城鸟笼技艺体验基地是古城鸟笼文化展示中心,于2019年1月正式开门迎客,其集制作、展示、销售、交流于一体,向人们讲述古城鸟笼的前世今生。

体验基地共分为三层,一楼是指路村鸟笼协会会员作品展示区;二楼是中国四大鸟笼派别精品展示区;三楼是鸟笼制作体验馆。

偌大的展示馆以竹元素为装饰主材,分“鸟笼新生”“鸟笼文化传承”“鸟笼匠人”等专栏,运用文字介绍、图片展示和多媒体互动体验等方式,立体化演绎“古城鸟笼之乡”的丰富文化内涵。

除了收藏与展示,体验基地中还有制作鸟笼所用的五金展示区和晒料区,在匠人工坊里,你还可一览匠人工艺,或体验使用千奇百怪的五金工具打磨小小篾条、拉制笼丝、组装笼腔,从半成品中窥见精益,沉浸于鸟笼的非遗美学中。

原标题:《遇见非遗丨走进古城鸟笼技艺体验基地,领略竹上非遗魅力》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