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国日本⑤|以退为进:日本的战略忍耐与安倍大棋局

张望
2015-08-17 14:22
来源:澎湃新闻

当地时间2015年8月14日,日本东京,街头大屏幕播放日本首相安倍晋发表战后70周年首相谈话的视频。 CFP 图

2015年8月14日傍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官邸发表发表代表日本战后70年官方立场的“安倍谈话”。令人意外的是,安倍在谈话中包含了“村山谈话”和“小泉谈话”内反省历史的四大关键词(包括反省,侵略、殖民统治和道歉),和几年前提倡“侵略战争未定义论”的安倍判若两人。

安倍为什么决定改变自己的思想信仰,承认日本过去的侵略责任?是什么因素令安倍决定在战后70年这一重要的日子采取战略忍耐?

支持率暴跌 面向国内政治的表演

忍,在日本政治文化中一直被推崇为难得的品格。历史上著名的德川家康至今仍被日本人所推崇,正因为他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才最终成功开创了长达250多年的德川幕府时代。安倍似乎也学会了忍。战后70年谈话秉持隐忍基调,原因有二:

一是和安倍最近暴跌的内阁支持率有关。由于7月强行在众议院通过安保改革法案,安倍的民望最近已跌近30%的警戒线。日本NHK电视台8月10日的民调显示,安倍的支持率跌至37%,反对率高达46%。最近几周,虽然安倍连向日本社会释出善意,宣布取消铺张浪费的2020年东京奥运场地计划,延迟推行冲绳美军基地搬迁工事,但其内阁支持跌势仍然不止。

当内阁支持率出现不顺时,外交往往成为安倍推高内阁支持率的发动机。这一策略在2006年和2014年被他多次采用。早在上月16日,安倍的外交亲信、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谷内正太郎就被派往北京访问,预先向中方说明安倍战后70年谈话的内容,意图在今年秋实现中日首脑会谈。对此,中国领导人反应积极,总理李克强、国防部长常万全、国务委员杨洁篪先后破格会见谷内。

据日本《每日新闻》7月27日报道,北京方面向安倍提出访华3项前提条件:一是遵循日中之间的4个政治文件(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1978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98年的《中日联合宣言》及2008年的《中日关於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二是恪守村山谈话精神;三是首相不参拜靖国神社。这3项条件对安倍来说难度都不大。本次安倍谈话的内容可以说满足了中国官方对日本历史认识的最低基本要求。安倍9月访华可能性在增加,内阁支持率回复有望。

以退为进 集中力量重振日本

战略忍耐的另外一个原因,和未来安倍重振日本的大业有关。2013年2月,刚上任不久的安倍曾前往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发表演讲。安倍当时极为坚定地表示:日本回来了(Japan is back)!日本一定要做一流强国,可见安倍拒绝接受在国际上流行的“日本衰落论”,其一系列经济和国防改革政策都是针对日本在国际上的“身分认同危机”和“日本衰落论”提出的。

如今,安保法案仍在参议院审理中,安倍经济学前途未卜,仍未得到来自日本民众的广泛支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安倍谈话以退为进,采取战略性忍耐,目的是为了避免和中国在历史问题上过分纠缠。集中力量加速军事正常国家化、强化和美国的军事同盟确保日本安全并巩固日本一流强国的身分认同,和崛起中的中国在广阔的东海和南海长期周旋,才是作为“民族主义安倍”的最终政治目标。安倍最近在家乡山口县透露有意连任自民党总裁,担任首相直到2018年,就是一大徵兆。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次安倍谈话在措辞上也是耐人寻味的。谈话中称,日本“对上次大战的行为再三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道歉的心情……历届内阁的这些立场,今后也不会动摇”。 长年研究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一桥大学教授吉田裕在谈话发表后即指出,“安倍使用的措辞是间接式的,虽明确继承了村山谈话,但没有使用直接语态反映安倍自身是如何看待侵略历史的”,可以说为今后的反口留下了伏笔。

从中国角度来看,实施陆权色彩浓厚的、以“一带一路”为主轴的西进大战略,是中国下一阶段战略发展期的关键。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访问美国。面对来自守成霸权美国日益增强的战略疑虑,管控中日关系,防止“日本问题”导致中国东部战略周边出现外交失控,是中国的长远利益所在。在东亚两雄的共同利益交汇下,中日关系目前正朝着有效管控的方向徐徐前行。

(作者是日本早稻田大学地域研究机构现代中国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