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议事厅|长三角城际人口流动的时空动态

崔璨 吴晓黎
2021-07-15 11:54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一体化最早在19世纪80年代初提出,到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长三角城市间的一体化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则是通过构建高品质快速轨道交通网,使长三角城际出行更加便捷。人作为资金、技术、信息流的载体,体现了城市之间经济、社会等的联系,规模庞大、往来频繁的城际流动人口成为一体化的动态表征。

一方面,由于现代化轨道交通的建设,人们城际日常出行的成本降低,产生“时空压缩”效应,区域内各城市间的出行更为频繁、联系更加紧密。另一方面,互联网移动通信的全面覆盖也拉近了人们的心理距离,城市与城市的界限逐渐被淡化。当前,长三角地区以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际高速公路为主体的交通网络已基本建成。在“时空压缩”效应下,长三角城际呈现高频的人口流动,其中包括了跨越两个城市作为工作地和居住地的跨城通勤出行模式,以休闲活动为目的的一日跨城往返出行模式,以商务差旅为目的在城市间流动的出行模式,人们的活动空间由单个城市拓展至区域内的城市之间,以“工作-居住-休闲”为出行目的的跨城流动日渐增多,也体现了区域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在不同的时段下,人们的城际出行目的不同,城际人口流动模式也呈现显著差异。为此,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日趋增强的背景下,笔者基于某互联网公司2016年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服务)大数据,着重关注城际流动的时间异质性,试图分析工作日、周末及节假日时段下长三角城际人口流动的时空动态,探究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三个时段的城际人口流动规模、空间格局及网络结构特征,为进一步揭示长三角一体化程度及其背后动因提供参考依据。

不同城市人口流动规模的时序变化

经统计发现,长三角各城市在劳动节前后(4月30日至5月2日)人口净流入规模最大且波动幅度最大,而周末期间人口流动规模较小且波动幅度减小(图1),工作日期间城际人口流动规模最小且数量稳定。分城市来看,劳动节伊始和结束之时,上海、南京、合肥、苏州和杭州这5个城市的人口流出和流入规模都明显大于其他城市,体现了其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而劳动节假期期间,六安、南通、安庆、台州、盐城等城市的人口流入规模则达到了峰值,反映出区域内的中小城市在节假日期间的人口吸引力,这些城市是长三角地区的劳动力输出地,节假日从大城市流向小城市的人群极可能为返乡流。同时发现,周末时段长三角区域城际人口流动也存在与节假日期间相似的流动模式。

图1. 长三角各城市人口净流入的时序变化

工作日、周末、节假日时段城际人口流动规模对比

城际人口流动的时空动态如图2所示。节假日期间,城际流动规模及联系数量都显著大于工作日和周末期间,上海、杭州、南京和合肥作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其人口流动规模最大,与网络中其他城市的连接数量也最大,呈现出多核形态。而工作日和周末的人口流动模式比较接近,大规模城际人口流动多见于长三角最为发达地带,即苏南、上海和杭州。另外,人口流动规模随地理距离衰减的规律也较为明显。

图2. 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期间长三角城际人口流动规模(利用自然间断点法将城际人口流量根据其规模划分为低、中、高层级)

工作日、周末、节假日时段的社区

基于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城际人口流动的社区聚类(注:社区,来自于网络分析中的社区探测方法,community detection approach)如图3所示。从城市网络社区聚类的地域差异看,同省城市间的联系比跨省城市间更加紧密,更容易形成同一社区。此外,社区的数量及社区组合在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三个时段也存在差异。节假日期间城市形成的社区数量更少,上海和江苏省的城市融入同一个社区,而在工作日和周末期间,上海则与江苏部分城市形成了一个独立社区。江苏盐城市和泰州市在工作日期间与上海属于同一个社区,到了周末,却与南京并入同一个社区,体现了城市间联系的时间异质性,也反映了不同城市间联系的性质差异。

图3. 基于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城际人口流动的社区聚类(运用Gephi的社区监测方法进行长三角城市社区聚类)

城际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

为了探究城际人口流动的驱动力,笔者构建了长三角41个城市的城际人口流动矩阵,分析城市属性特征对人口流量的影响。以日常通勤、商务出行、休闲活动作为三种主要的城际出行目的,假设日常通勤和商务出行是工作日时段城际流动的主要类型,商务出行和休闲活动是周末城际流动的主要类型,休闲活动则是节假日人们城际流动的主要动因,搭建分析框架,如图4所示。此外,距离、地形、行政区划和方言等也会影响城际间的联系,因此作为控制变量放入模型。

模型结果显示,工作日人口流动规模主要受到通勤和商务出行相关因素影响,城市平均工资和工业企业数量差距是工作日城际人口流动的主要驱动力,高房价抑制了工作日期间人口流入。商务旅行和休闲活动相关的因素(固定资产投资、星级酒店、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对周末城际人口流动有显著影响。节假日期间,与预期不同,休闲旅游相关因素影响不显著,呈现的流动模式为从大城市返回小城市,这与流动人口监测平台的劳动力迁移空间模式相反,印证了节假日期间城市之间更多为劳动力返乡流动。

图4. 城际人口流动时间异质性的解释框架

综合以上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间城际人口流动在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三个时段下呈现的流动模式存在诸多相似与差异。三个时段下,长三角区域的城际人口流动网络中心城市基本一致,距离和行政区划等都有显著影响。节假日期间城际人口联系最为频繁,且呈现从大城市返回小城市的大规模流动模式,体现了城市间紧密的劳动力流动联系。工作日时段人口流动受到房价影响,间接印证了“居住-工作”功能联系的城际流动。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对于城际出行目的的假设及其影响因素的对应缺乏有力的说明,尤其是周末期间城际人口流动出行目的复杂,难以简单划分,因此,不同时段下城际流动格局差异背后的动因探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跟进。

[本文作者崔璨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研究员,吴晓黎系硕士研究生。文章改写自作者发表于《Habitat International》(2020)的论文“The spatial-temporal dynamics of daily intercity mobil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 analysis using big data”]

------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