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城市:一周城市生活

Jady Liu 王越洲 陈鑫培
2021-07-09 17:41
来源:澎湃新闻

城市如何生成,如何变迁?城市的过往和当下又会如何在记忆中流转?本周我们试图通过回顾一个主题书展上的有关出版物和一份书影音的主题推荐来呈现各类作者对不同的城市之记录。这些记录或真实或虚构——或许是时间不知不觉间在我们身上运用的记忆之术,或许是我们的记录方式导致了记忆中印象的不同。

(本期主持:Jady Liu)

近期回顾

用出版为城市留下痕迹

7月8日,一个北京闷热的下午,我来到位于今日美术馆的“第六届abC艺术书展”。本届书展以“共同的街道”为主题,聚焦一系列与城市景观、都市生活、街头文化及美学相关的创作,将视线投向那些带有时代、地域特征的风景。据主办方介绍,今年共有139家艺术出版单位到场参展,40家国际出版单位通过委托方式展出上千种艺术出版物。

书展现场。郭萌 图

入口处是主办方针对中国独立出版的文献项目“abCA中国艺术出版文献库”。我在书架上看到从未见过真身的《穿》杂志。它的第一期发端于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一系列社区干预艺术项目,从小经厂胡同的视角审视了社区的日常生活与家作坊(《穿》杂志发行方)项目之间的互动。

家作坊《穿》杂志第一期内页。图片来源:家作坊创始人何颖雅的 个人网站

《DEMO》杂志第一期也在一旁。它介绍自己为国内首个根植于本土并具有国际视野的泛设计评论杂志。在这期杂志中,摄影师李松鼠呈现了一组有关生活在北京胡同里的人如何停放自行车以及花样百出的自行车防盗措施的照片;杂志还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对作为北京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家具生产和销售地区——高碑店古家具一条街的情况做了长期深度的研究。

《DEMO》杂志第一期内页。图片来源: 《DEMO》杂志

在书架后侧的展位是I:project space独立艺术空间的Tria出版平台。艺术空间曾位于北京板桥南巷和白塔寺,和箭厂空间、激发研究所都是胡同内的独立艺术空间,目前均已不复存在(其中激发研究所搬离了胡同),成为了“消失的附近”。它们均带来了自身与周边社区密切相关的文献。

往里走便来到《水象》杂志的展位。第三期的副标题是“自然而然”。这期杂志探讨了当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杂志第一篇文章中,主编爱米探访了生于北京、现居于香港大屿山的艺术家郑波。渔村中十几个常住人口自得其乐,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生活方式也促使郑波前往此地探寻植物、土地、自然中蕴藏的人类之未来。

《水象》杂志内页。图片来源: 《水象》杂志

在二楼的一个年轻人团体的展位,我看到一本介于虚实之间的小书,名为《金陵阅读小典》。根据摊主介绍,这本书由她的两位南京友人根据学者朱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拍摄的南京古迹照片,涂涂画画、絮絮叨叨而成。不过,摊主说虽然文本是虚构而成,却也融合了作者在南京真切的生活经历。

《金陵阅读小典》。Jady Liu 图

兵马司音乐厂牌今年也参展了。其中,退格乐队的《群蚁蚀象》、孤独的利里的《前夜的乘客》都描述了青年人在北京迷茫的生活。《前夜的乘客》中点缀着冬天、公厕、烟屑、棚户区、标语、地下室等令人熟悉的北京意象。乐队认为《前夜的乘客》所记录的私人记忆,或许也将成为我们的集体记忆。《群蚁蚀象》更侧重于描摹加班、赶地铁、点外卖、看视频等当代年轻人的生存状态。

《前夜的乘客》封面。图片来源: 兵马司唱片

如今,城市的变化过于迅疾,往往我们还没有意识到便已经物是人非了,如果不做一些记录,我们甚或会怀疑自己得了失忆症。幸好我们还能够将自己对城市的切身记忆记录并流传下来,汇总成一份公共领域的“档案”。而这样的档案对于记忆之网中作为节点的每一个作者、读者、居民都有别样的意义。

(文:Jady Liu。7月10日至11日,书展还在进行中,了解期间的城市主题讲座请戳这里

本周主题推荐

书籍丨《骑行上海:关于骑行规划的思考》

该书对自行车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现况进行了比对,随后由上海中心城区切入进行骑行系统进行调查及研究,在参考了国际自行车友好城市案例及规划后,对上海未来慢行系统进行规划及构想,并在此基础上挑取了部分节点及路段予以设计。

画册丨《东北字迹》

字所用的笔体、颜色、书写材料,以及所在的环境,都构成了新的叙事。字既是字本身,又存在某种视觉线索。它们是暗藏在城市景观中的密码,是能唤起隐秘共鸣的集体记忆符号。从两百多张记录城市字迹的照片中,四位编辑整理出四节《东北字迹》,各自表述内心的地方图景。

纪录片丨《北京涂鸦》

《北京涂鸦》是第一部关于中国涂鸦的纪录片。美国电影人Lance Crayon对在北京做涂鸦的艺术家们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跟踪拍摄,所完成的纪录片深刻洞察了他们的作品和内涵。

音乐丨《我城》

《我城》是四川音乐家白水的全新田野录音与声音拼贴专辑。如其所述,如果《时间》是一张写给虚构故里的唱片,那么《我城》就是一部为真实的家乡所做的作品。在过去两年,作者用多部手持式录音机与手机围绕他的家乡录制了大量的声音材料,在这些涵盖了多种气味与情绪的立体声轨道里,我们可以听到老旧,也能听到纯洁,可以感受到边陲江城的肮脏与粗俗,也能体会各种人世的真诚与友善。

音乐丨《看不见的城市》

过去两年,我认识的不少年轻人,都离开了大连这座城市,去更有活力的地方生活和工作。而依然伫立的这座城市越来越沉默,也越来越模糊。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了卡尔维诺的那本,我始终没有读完的书,翻开它的前几章,我看到了自己曾经用铅笔画下的字句:“每个城市都从她面对的荒漠获得自己的形状;于是赶骆驼的人和水手所看到的,就是这样处在沙的荒漠与水的荒漠之间的苔斯皮纳。”于是就有了这张唱片的名字:《看不见的城市》。然而这本书我依然没有读完。——谢玉岗

线下活动推荐

上海·展览丨直到永远——何曦作品展

详情请关注 宝龙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讲座丨城市湿地带给我们什么?

详情请关注 烟囱PSA微信公众号

上海·嘉年华丨小红书社区熟人节

详情请关注 闲下来合作社微信公众号

上海·嘉年华丨定义感知,自觉重塑

详情请关注 MKTforGOOD营销向善微信公众号

上海·论坛丨“反义词行动展”系列论坛第一讲:性别暴力

详情请关注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微信公众号

上海·工作坊丨小小艺术家之旅

详情请关注 西岸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丨她的房间

详情请关注 新晋界艺术空间微信公众号

上海·分享丨新闻业的想象力

详情请关注 上海上生新所 茑屋书店微信公众号

三门·讲座|女人,如何读/写?为什么读/写?

详情请关注 三门县有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放映丨纪录短片《百草园》观影交流会

详情请关注 鹿鸣书店一爱悦空间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丨《永远的新天地》新天地文化展

详情请关注 上图展览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丨遇见拉斐尔

详情请关注 嘉德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北京·朗读会丨灭点时代的诗——王炜诗歌朗读会

详情请关注 51人微信公众号

北京·表演丨姚清妹《搏击的风景》

详情请关注 魔金石空间微信公众号

北京·讲座丨“爱好”作为一种主义?—— 别样中国摄影史

详情请关注 泰康空间微信公众号

杭州·工作坊丨身体雕塑

详情请关注 百越黑匣子剧场微信公众号

苏州·讲座丨“在上海”系列图书分享会

详情请关注 上美好读微信公众号

宁波·放映丨张大卫《无水之桥》

详情请关注 假杂志微信公众号

福州·驻地丨梁厝本草

详情请关注 方志小说微信公众号

多地·音乐丨Plain District 素域

一个围绕电子乐展开的项目。想象“Plain District 素域” 是一个由视野与经验编织而成的矩阵。想象在一个超级都市中有一片可以进入的空白的区域,它暂时性地在你面前展开,并逐渐丰满成为一个可以让人漫步其间的思维空间。一旦你踏出了这个区域,它将重新变得空白,只剩下记忆和经历的冲击留存在你的脑海中。而当你再次踏入,其中的建筑便已全然不同——这个区域并没有固定的建造者。
详情请关注 Plain District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推荐

线上讨论|李然和陈柏麒的艺术与写作

详情请关注 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shenjw@thepaper.cn)

    责任编辑:董怿翎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