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讲堂|于蓝——永远的“江姐”

2021-07-09 07:59
北京

他们从历史中走来,

我们在故事里相遇,

理想信念高于天,

红色精神光耀未来。

讲述者:肖玉

·点击收听·

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曾经主演《翠岗红旗》《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龙须沟》等电影,在新中国银幕上塑造了许多光彩夺目的英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经典的是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她曾经动情地说:“我敬佩江姐。如果需要牺牲,我也能做到,因为我也是共产党员。”

于蓝,1921年出生于辽宁鞍山。1931年,年仅10岁的于蓝经历了“九一八”事变,被迫与家人辗转逃难。1937年,北平沦陷。为了摆脱亡国奴的命运,于蓝决心离开北平。1938年10月,17岁的于蓝穿越封锁线,从北平步行来到革命圣地延安。

1939年,于蓝和“江姐”的原型江竹筠分别在延安与重庆秘密加入共产党,宣誓对党无限忠诚。

此后,于蓝进入鲁迅艺术剧团,成为一名话剧演员。

1961年,正在住院的于蓝偶然读到了小说《红岩》连载片段。她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一出院便找到书的完整稿,一口气读完。感动之余,于蓝产生了将《红岩》搬上银幕的想法。

为了写好剧本,于蓝和导演水华广泛接触了从斗争中幸存的共产党人。从大量真实的素材中,于蓝触摸到了江姐真实的性格特征——冷静沉着,随时准备牺牲,但并非毫无牵挂,并非铁石心肠。于蓝说:“我觉得演江姐不难,因为我理解她,我和她有着共同的经历和理想。”

1963年,电影《烈火中永生》开拍,于蓝被确定饰演江姐。从这一刻起,于蓝与江姐变得密不可分。同样憎恨日本侵略者,同样被敌人抓过、坐过敌人的大牢,同样怀着永远跟党走的坚定决心……相似的人生道路和经验,让于蓝把江姐“演活了”。于蓝扮演的江姐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温柔女性,她神情沉着,气质非凡。当她被敌人从牢房里押出去,那一句平静而深情的台词:“同志们,永别了……”让人深信江姐也一定会这么说。

于蓝用心而准确的演绎,为江姐赋予了英雄人物的生动灵魂。晚年回忆起自己的创作心得,于蓝表示,“我为她这种忘我的、全心全意为理想献身的崇高气节所震撼,所以愿意扮演这个角色,把他们的行为,他们的为人,展现给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永远记住他们,这是我们民族真正的精英,我们民族的先驱,民族的英雄。”

《烈火中永生》1965年上映后轰动全国,江姐这一角色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观众,无数人从江姐身上获得了鼓舞。也正是江姐坚定的信念,帮助于蓝挺过了痛别舞台、丈夫病逝、罹患癌症等灾难和病痛。

正如江姐的那句经典台词——“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于蓝没有被灾难击垮。“9次手术后,大家都以为我从此再也不会出来工作了。又是江姐让我顽强地站了起来。和江姐遭受的酷刑相比,我这点事算不得什么。”

刚过60岁生日,于蓝受命组建儿童电影制片厂,并出任厂长,直到80岁才从儿影厂退休。她说:“党和人民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没有半点犹豫。”

思考题

同学们,无论是于蓝还是江姐,那些牺牲自己为国家做出不朽贡献的奋斗者、奉献者、坚守者,都该被铭刻在时代的记忆中。请谈谈你对牺牲的看法。

欢迎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送到邮箱future@sclf.org,等待你们的心声。

讲述者:肖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播音指导,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多次担任夏青杯、齐越艺术节朗诵大赛评委。曾获得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十大爱心记者、第二届广播十佳金牌主播、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主播并主持过《新闻和报纸摘要》《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439播音室》《星星火炬》等节目。演播长篇文学作品《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裴艳玲传》《雪域长歌》《长征记》等。

活动主创

总策划:杭元祥 范卫平

策划:王丽颖 王秋

统筹:胡银芳 裴华

撰稿:集体

监制:郝卫群 钱宇 毛蓉蓉

音频后期制作:天时 洪博 闫乔锋

融媒体:白钢 洪博 雷杨

马鹏 宋扬 高磊 朱伟雄

平面设计:郝毅

微信制作:雨墨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广联合会

中国有声阅读联合推出

原标题:《未来讲堂|于蓝——永远的“江姐”》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