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报党刊的百年发展历程与启示意义

2021-07-05 21:24
内蒙古

中国共产党党报党刊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和伟大使命,中共党报党刊始终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深入研究中共党报党刊的百年发展及其价值,为新时代党报党刊的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和参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近期,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绪武在《学术前沿》刊发文章,深入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党报党刊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丰富的学术价值、重要的时代价值。一起来看!

中国共产党党报党刊有哪些重大价值?

1、独特的历史价值。第一,中共党报党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忠实书写者。第二,中共党报党刊是了解和学习中共党史的生动素材。第三,中共党报党刊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文本。

2、丰富的学术价值。第一,丰富中国近现代报刊史、新闻史和文化史的研究。第二,深化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并提供丰富的报刊材料。第三,充实国共关系史的研究。

3、重要的时代价值。第一,为新时代党报党刊发挥媒体的喉舌作用,在国内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和提供中国方案等方面提供镜鉴。第二,广泛借鉴百年中共党报党刊的传播经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第三,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教材。

更多精彩观点

01

中国共产党党报党刊的百年历程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深刻认识到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阶段,从中央到地方创办了许多党报党刊,具有突出的时代烙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大致来看,百年中共党报党刊经历了孕育探索、壮大发展、兴盛繁荣三个发展阶段。

1、党成立至土地革命时期的孕育探索

党报党刊的创办,最早可以追溯至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国民的思想启蒙和国民性改造。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由资产阶级民主到无产阶级民主的转向,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逐渐由宣扬资产阶级文化到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先进知识分子陆续创办《每周评论》《湘江评论》《觉悟》等报刊,并以此为主要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11月7日,在十月革命三周年之际,《共产党》月刊创立,学界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党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达成使命的《共产党》月刊即停刊。此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党报党刊仅有《新青年》。1922年7月,《新青年》休刊后,为了宣传工作的需要,党的二大决定创办党中央机关刊物,以宣传传播党的政治主张、为党联系工农群众,《向导》周报应运而生,中共党报党刊的发展由此进入新阶段。

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党报党刊得到初步发展。1923年,中共中央创办了机关刊物《前锋》,结合中国实际系统阐述中国革命问题,但仅出版3期便停刊。同年底,以刊载党内文件、报告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共产党党报》正式发刊,存续期也不长。至1926年,中共中央主办党内机密刊物《中央政治通讯》,1928年底,变为不定期刊发中共中央文件汇编,1930年停刊。1927年10月,中共中央创办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先为周刊,后转为半月刊、月刊,1932年7月被迫停刊,历时约5年,共出版52期。

1928年11月,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秘密创刊。出版126期后,受“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1930年8月,《红旗》与中共中央宣传部秘密印刷的《上海报》合并为《红旗日报》并公开出版,完全暴露在国民党当局面前。《红旗时报》于1931年3月停刊,共出版182期;1931年3月,又改为《红旗周报》;1933年8月,从59期复名《红旗》,转为半月刊,直至1934年3月停刊,共出版64期。

1931年12月,《红色中华》在江西瑞金创刊。1934年,红军长征后不久,《红色中华》休刊,至1935年底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在瓦窑堡复刊。与《红色中华》同时创刊的还有《红星》,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机关报。1935年8月红军抵达陕北前,《红星》停刊。同为中央机关报的《斗争》则有不同版本。一为中共临时中央机关报,1932年1月,创办于上海,1935年7月停刊,共出版79期,通称“上海版”。二为临时中央迁往江西瑞金后的苏区中央局机关报,1933年2月创刊,1934年9月休刊,通称苏区版。红军抵达陕北后,《斗争》作为中共西北局机关刊物延续苏区版期号复刊,1936年成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至1937年3月停刊,通称“西北版”。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共党报党刊的孕育探索时期,创办的党报党刊数量较多,但受到国内政治局势影响,多数党报党刊的存续时间较短。

2、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壮大发展

1937年1月,《红色中华》更名《新中华报》,同年9月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1939年又成为中共中央委员会机关报,至1941年5月停刊,共出版1029期。《新中华报》集中刊发各类政府文告及重要领导人讲话,以在边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指导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

1937年4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在延安创刊发行,后改为半月刊,至1941年8月停刊,共出版134期。

1937年12月,《群众》周刊在武汉创刊,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1946年6月,《群众》周刊迁至上海,1947年3月,因被国民党政府封闭而停刊。为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改变海外舆论宣传的被动局面,1947年1月,中共毅然在香港创办《群众》周刊并发行至海外。新中国成立后,《群众》周刊香港版圆满完成所承担的历史任务,宣告终刊。

1938年1月,《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也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武汉沦陷后,《新华日报》在重庆继续出版。1939年,中共中央公开说明《新华日报》是代表中国共产党的“言论机关”。1946年5月,《新华日报》转为中共四川省机关报,直至1947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查封而停刊。

1941年4月,中共中央将《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创办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1942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该报兼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1947年3月,《解放日报》停刊,共出版2130期。

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创刊于延安,是中共中央创办的存续时间较短的内部理论刊物,1941年8月终刊,共出刊19期。1948年6月,由《晋察冀日报》改名而来的《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创刊,8月成为正式的中共中央机关报。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中共党报党刊步入发展壮大时期。虽然国民党政府仍对中共有所压制,但前期因国共合作抗日,报刊管制略有放松;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实力已然壮大,加之中共办报经验日趋丰富,因而,这一时期党报党刊的刊行时间普遍较长。

3、新中国时期的兴盛繁荣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社会环境稳定,又经过多年办报办刊的探索,党报党刊步入繁荣兴盛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延续出版至今。1958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和党对实际工作的理论指导,中共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创办《红旗》。中央级党报党刊“一报一刊”的出版格局就此形成。

1958年6月,《红旗》开始出版,初为半月刊,后改月刊,1980年又改半月刊。至1987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撤销红旗杂志社,改为由中央党校主办党内理论刊物。1988年6月《红旗》停刊,7月《求是》创刊,仍为半月刊,延续出版至今。

1949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在解放战争中停刊的《解放日报》报名交给上海,同年5月《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和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在上海创刊,即现在的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此后,地方层级的党报党刊陆续大量创办,从不同角度、不同区域、不同层面关注地方社会主义和党组织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省级党报党刊有60余种,地市级党报党刊有400余种。

02

中国共产党党报党刊的丰富内容

1、推动党的建立、发展和自我完善

中共党报党刊是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中,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而壮大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党报党刊既是思想平台,也是舆论阵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和自我完善。

一方面,十月革命之后,《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觉悟》《共产党》等通过发表文章,抨击时政,反对军阀统治,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北洋政府政治存在的合法性;另一方面,这些党报党刊在理论宣传中赢得了知识分子的学理认同和道德支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建构了一定的合法性。同时,党报党刊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理论,又以列宁的建党学说为主,介绍联共(布)的建党原则、政党活动及党的建设等情况,论述了共产党的建党原则及其基本纲领,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土地革命时期,《布尔塞维克》《红色中华》等党报党刊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在宣传党的革命理论以及开展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等主张与实践之外,配合党内开展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如何处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党的组织独立性,成为党的组织建设的焦点问题。中共党报党刊先后刊登一系列指示、决议、社论,强调必须坚决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强化党的纪律教育,提高全党的组织纪律性。

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整风运动还是“三反”“五反”运动,中共党报党刊仍然持续推动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党员干部加强理论教育,为强化无产阶级意识和政治觉悟提供理论滋养。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中共党报党刊率先打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重新确立新闻报道与理论宣传的实践标准,坚持党性原则,恢复党报党刊的政治方向,推动了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的运动,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助推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信息传播渠道极为有限,中共党报党刊是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渠道和载体。

土地革命时期,《红色中华》结合苏区和民众的实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形式,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渠道,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形式。

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党报党刊通过刊载系列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梳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并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传播和诠释。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中国共产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党报党刊依然担负起思想平台和宣传引导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传播。

3、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记录者

中共领导人对中国革命问题的公开言论,包括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任务,以及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等,最初都是发表于党报党刊。尤其是中国革命的道路探索,在经历了城市中心论的危害和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述,提出到农村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党报党刊在进行广泛的政治动员、宣传和平建国的主张之外,中共持久战的抗战路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成立联合政府的抗战主张也均由党报党刊向全中国加以宣传。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宣传者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党报党刊宣传了国民经济恢复的方针政策,报道了和平解放西藏、肃清黑恶势力、进行土地改革、支持抗美援朝、推进“三反”“五反”、开展整风整党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等相关内容;宣传中国共产党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举措,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动员群众力量支持新生政权,推进社会主义改造。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共党报党刊宣传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文化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宣传由沿海地区向内地梯次展开的对外开放格局,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引导社会各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积极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权威的舆论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党报党刊宣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宣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内容,与此同时,宣传了“一国两制”思想,引导社会各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的党报党刊,发挥了在国内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和提供中国方案的重要作用,书写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光辉记录,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贡献了媒体力量。

5、两次国共合作的见证者

中共党报党刊积极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合作尚未实现时,中共党报党刊发表文章,阐述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和探索,宣传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晓以利害,促成国共合作。国共合作之际,中共党报党刊宣传国共合作成就,推动国民革命有效开展,形成了大革命的高潮。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党报党刊抨击反动势力,同时争取国民党左派继续留在革命的阵营,为挽回国共合作作出努力。

中共党报党刊见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共党报党刊揭露日军暴行、动员人民力量参与抗战、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争取全社会各方力量支持,并大力抨击南京国民政府的妥协政策以迫使国民党积极投入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破裂危险之时,中共党报党刊公开申明中共坚持国共合作的决心和诚心,呼吁团结抗战到底,争取社会各界的同情和支持,对国民党当局施加压力,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03

中国共产党党报党刊的重大价值

1、独特的历史价值

第一,中共党报党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忠实书写者。党报党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和发展起来的,作为党的喉舌,党报党刊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是中国革命的“指向标”,是国共关系的“晴雨表”,是时代脉搏的“感受器”。中国共产党党报党刊的百年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历史的书写者、参与者。

第二,中共党报党刊是了解和学习中共党史的生动素材。研究百年中共党报党刊史,能够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百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形成更加全面的社会认知,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社会共识,汇聚磅礴力量。

第三,中共党报党刊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文本。百年中共党报党刊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中共党报党刊史学术成果的发表和出版,通过各种形式转化为普及读物和公众活动,直接服务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正确认识百年中共党报党刊,注重阅读新时代中共党报党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2、丰富的学术价值

第一,丰富中国近现代报刊史、新闻史和文化史的研究。系统梳理百年中共党报党刊史有利于弥补中共党报党刊整体性研究的不足,构建更加完整的中共党报党刊史学术研究体系,充分体现百年中共党报党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突出的历史地位和巨大作用。

第二,深化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并提供丰富的报刊材料。系统、深入探寻百年中共党报党刊史,有利于进一步厘清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重要内容,借助中共党报党刊的丰富资料,能够深化对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及其若干历史问题的认识。

第三,充实国共关系史的研究。系统、深入探索百年中共党报党刊史,有助于推动国共关系史的研究,与此同时,中共党报党刊能够为国共关系史研究提供相关的报刊资料和档案、日记及其他报刊等文献相互印证。

3、重要的时代价值

第一,为新时代党报党刊发挥媒体的喉舌作用,在国内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和提供中国方案等方面提供镜鉴。深入研究和总结中共党报党刊的百年发展,无疑能为复杂环境下党报党刊的发展和发挥作用提供镜鉴,尤其是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方面,中共党报党刊大有可为,也必须大胆作为,这离不开从百年中共党报党刊史中汲取营养与智慧、总结经验与启示。

第二,广泛借鉴百年中共党报党刊的传播经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研究百年中共党报党刊史,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广泛借鉴百年中共党报党刊的传播经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改进和完善对台舆论宣传,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排除障碍,为推动新时代台海和平稳定、解决台湾问题提供文化支撑和舆论引导。

第三,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教材。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媒体监督具有广泛性,中共党报党刊在反腐倡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要通过对百年中共党报党刊的研究,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提供生动的鲜活的教材。

中共党报党刊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长期以来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舆论支持和思想引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党报党刊的舆论引导作用、思想引领作用不会改变。新时代党报党刊仍然是党的思想方针政策传播的主要平台,仍然是凝聚人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武器。人类社会早已进入信息时代,传播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中共党报党刊需结合党的宣传工作需要、人民需求和新媒体特点,讲好中国故事,增强自身吸引力,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来源:《学术前沿》杂志

★识别二维码

一心跟党走★

原标题:《中国共产党党报党刊的百年发展历程与启示意义》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