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丑陋的日本人》作者金文学:安倍应正面清楚地向中韩道歉

澎湃新闻记者 沈靓
2015-06-22 11:38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金文学教授是当今研究中日韩比较文化学的知名学者、作家、文明批评家。他出生于中国,父母是韩国人,目前长居日本(日本国籍),直接运用中日韩三种语言写作演讲,出版过《丑陋的韩国人》、《新丑陋的日本人》、《东亚三国志》、《中日韩国民性格》等80多部作品。近日,金文学教授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就二战胜利70周年、安倍谈话、“东亚共同体”等热点话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中日韩比较文化学者金文学

        澎湃新闻:您如何看待近年来东亚的情况?历史认识问题是否给中、日、韩三国间造成了隔阂?

        金文学:与欧盟相比,东亚各国还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日本是后现代国家,民主主义发达;韩国仅次于日本;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但沿海与内陆的差别较大;朝鲜还是封建社会性质。社会发展阶段不一样,相互认识就会带来阻碍。因此,所谓的“东亚共同体”迟迟未能建立。

        历史问题也是阻碍中、日、韩三国相互理解的因素。其实日本民众大部分是反战的,但是日本政治家对历史的反省没跟上队伍。

        澎湃新闻:今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外界普遍关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谈话中是否包含对过往侵略的反省和道歉,您是如何看待的?

        金文学:全世界都在关注安倍在8月份的谈话。从他最近的言论来看,估计他不能满足中国和韩国民众的情绪。有人统计过,战后日本政府已道歉20多次,但我觉得道歉还远远不够,不能令中韩满意。日本首相做得不够透彻,需要更加深刻的反思。

        我希望安倍能正面地、用清楚明白的词汇向中国、韩国道歉,这非常有必要,对日本本身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道歉也代表了很多日本人民的心声。

        澎湃新闻:您觉得中、日、韩三国在二战胜利70周年该做些什么?

        金文学: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纪念不仅仅在表面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纪念过去的历史,从历史悲情中解脱出来,需要以二战胜利70周年为契机重新反思。日本要自我反省,幼稚的民族主义反而走向军国主义。

        对于中国来讲,我们需要民族主义与大国意识,我们要树立成熟的包容的民族主义,为“东亚共同体”形成政治氛围。我们需要了解日本的左派是怎么反思的。

        澎湃新闻:在日本的书店经常可以看到所谓的“嫌中本”、“嫌韩本”,而在中国却很少有看到这样的书,这是为什么呢?

        金文学:1990年代去日本的时候,这样的书还是比较少。进入2000年多了起来。一方面,中韩的反日刺激了日本,日本的民族主义者写这种书达到自我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对日本的研究还不够。

        我们的抗战内容一直以来以电影、电视剧的形式来表现,但日本的“反中”电影、电视剧反而比较少。日本的商业化程度高,“嫌中本”、“嫌韩本”从商业炒作上迎合了日本的情绪,闷在心里的民族情绪需要发泄,因此这些书相对卖得比较好。

        澎湃新闻:有观点认为,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日本开始变得不自信,日本“失去的十年”还将持续下去,对此您怎么看?

        金文学:日本有一种嫉妒心理,对中国又羡慕又嫉妒,心里非常不安不高兴。随着中国的GDP超过日本,日本越来越走下坡路,他们担心中国人会不会报复日本。日本亚洲老大的位置已不存在,日本要面对和适应变化着的亚洲新形势。

        在教育方面,日本的学生不像1980年代那么刻苦学习。日本内部有人想要改革政治、教育、文化独创性的声音非常大,我曾经写书提出了很多日本的缺点,比如进取心没有中国大,从教育开始改正散漫的国民性,没有统括大局的能力等。一部分右翼分子甚至打电话给我,叫我滚出去。

        澎湃新闻:您所提出的“东亚梅花文化圈”、“东亚知性共和国”,分别是怎样的概念?

        金文学:梅花的原产地在中国大陆,然后从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再从朝鲜半岛传到日本列岛,并且扎根下来。在三国人民的心中,盛开的梅花是联系三国人民心灵的共同象征。我想让梅花成为东北亚的标记。

        至于“东亚知性共和国”,则是将文化作为切入点,从文化上寻找共同要素,三国的知识分子、文化人、艺术家、专家学者可以聚在一起,讨论文化的共同点,将来为政治上的共同体做铺垫。我们首先要学习和承认文化的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