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照耀|为什么不能以困难社区来形容曹杨新村?

澎湃新闻记者 梁嫣佳 张洪斌(特邀)邹桥 闫以豪(实习)剪辑 季成 王小小(实习)
2021-07-11 08:46
来源:澎湃新闻

曹杨新村,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的第一个工人新村,在城市建设规划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杨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读博期间在曹杨新村进行调研发现,对于社区而言,人地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仅仅了解空间是不够的。于是他慢慢地将研究重心过渡到人,并且为了更透彻的了解居民,杨辰在曹杨新村生活了六个月,与66户居民进行了深度访谈。

为什么不能以困难社区来形容曹杨新村?(02:45)
曹杨新村的第一批居民是通过层层选拔的一线工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当时的住房条件普遍极差,多数工人住在棚户区、滚地龙,还有一些人是住在船上。而工人新村的建立代表了一种新类型的社区,一种新的生活世界,其背后反映了1949年后整个上海社会主义的改造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市场经济的历程。

工人居永康全家搬进了曹杨新村的新居。图片来自《上海工人新村建设研究》

一代居民对于新村是十分满意和激动的,现代化的设施,居住环境得到了巨大提升。为了回报国家政策的照顾,村民们更加投入地工作,舍小家为大家,当时的口号是“一人住新村全家都光荣”。

二代居民的经历则复杂一些,上世纪60年代上山下乡的关系,70年代末他们回到上海时多数顶替父辈进了工厂,而到了90年代,许多国营企业关停并转了,于是只能下岗回归社区,社区再安排就业。虽然政府安排了培训,但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工人自身还是社会岗位上都还是有一些问题的。

知青陈福娟(左)与母亲在曹杨一村。 陈福娟 供图

“我们当然不能用困难社区这样去形容它……像这样的一些工人新村,今天都面临着一个转型的问题,他肯定是有困难的。”杨辰在采访中说道。二代居民在街道居委会,自己的家庭和在厂里同事的帮助下还是走出来了,这也就是社区的力量。

“就像我们现在的疫情一样,如果没有出现这种事情,你会觉得这个社区可能就是一个睡觉的地方。当出现了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会发现社区的力量突然释放出来了。从这点上来讲,我觉得新村虽然变化很大,但是在每个时代它的作用是以不同形式释放出来的。”

曹杨新村村史馆展示的新村模型。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责任编辑:高剑平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