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城市里不能没有书店?

澎湃问吧
2021-07-10 16:28
来源:澎湃新闻

如果没有书店,城市会变成什么样?

从最初每个地区标配的新华书店,到后来逐渐多起来的、装潢更精美的独立书店,再到一些隐藏在角落中的古旧书店和二手书店,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份关于书店的记忆。

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兴起,电子阅读和电商平台导致读者阅读和消费习惯改变,给实体书店带来双重冲击。近十来年,越来越多的书店从身边消失,另一批书店带着咖啡、文创,出现在我们眼前。

本期问吧对话作者绿茶,他以“书店观察者”的身份,走访了国内外200多家书店,关于书店的意义和全球书店的辉煌兴衰,一起听他聊聊!

为何城市不能没有书店

@曹乾:为啥城市不能没有书店?

绿茶:书店是人与书相遇最理想的场景。有些人就因为偶尔在书店里和某本书相遇,或和某场新书活动相遇,因此爱上书,爱上阅读。书店的存在,就是提供这种相遇的可能。就像我们每个人的书房里,也许一辈子都看不完自己书房里的书,但爱书人还在不断买书,不断把好书搬回家,书房里的很多书,也只是提供了一种被主人打开的可能,或者,有时候偶尔会用到。

书店在城市中存在时,或者在你生活周边存在时,你不觉得有什么特殊,但如果有一天他突然关门了,你会很不舍,很唏嘘,很多从来没有逛过这家书店的人,都会转发、刷屏并且感慨。身边的超市、理发馆、修鞋店等等这些店关门,我们也许都不会有太多感觉,关了这个品牌的,可能还会新开迭代品牌。为什么书店关门会引来人们的不舍和留恋,这大概就是书店之于城市的意义。

书店自带一种文化属性,或者说审美属性,让我们的城市多了一种色彩,多一种宁静的社交场景。就像我去每个城市,书店都是我主要流连的路线,哪怕他处于深巷,我都希望能找到、走进、坐坐,或者和主理人聊聊天。如果一座城市没有书店,相对而言这个城市就索然无味。

@守信则立:如何将书店的一种文化味道传递到社会中去?让书店为这个有些浮躁的环境增添一份宁静?

绿茶:书店的确是城市中最宁静的所在,但这份宁静不一定被所有人接收到。与其说环境浮躁,倒不如说人心的浮躁,大家似乎被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内卷化”成浮躁体。书店作为一种文化体,应该自带宁静功能,但对全社会的影响毕竟有限。也许,只有书店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多元,这种影响才会慢慢渗透。

淘书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没有提前预设,这也是乐趣所在。 绿茶 图

实体书店的未来之路

@披星戴月地吃哈密瓜:现在很多书店都是和咖啡文创相结合,您怎么看待这种融合呢?对书店来说是一件好事吗?

绿茶:书店和咖啡的结合,似乎被认为是理想的结合方式。的确现在很多书店都愿意引入咖啡,让逛书店的人能在这里多停留,坐一坐,或者约朋友一起聊一聊。这对书店无疑是好事啊!但咖啡的运营和书店的运营是两种商业,需要投入另一批资金和人员,虽然咖啡收入对很多书店而言是占比挺高的收入之一,但同样面临书店面积、人员投入等压力。

咖啡引入对书店无疑是加分的,但也不是非有不可,对于一些独立小书店,能够坚持做出特色,比引入咖啡更为重要。

@瑞典火柴:每个文青都会有一个书店梦,但书店生存艰难。大一点的城市想尽一切办法给予书店生存的宽松政策,怎么能够让这些书店活下去?

绿茶:书店,生存,不是凭空一句话,也不是单纯一个梦想,而是一种事业和责任。我接触过的书店主理人,都有着和您说的一样梦想,但他们克服了一切困难,让理想落地。生存本身不是别人赋予的,而是靠自己的决心和努力获得,那些能够生存下来的书店,都不是靠政策或其他外力而活着。

最终,书店也是一种商业生态,主理人在一年又一年的经营中获得生存智慧,艰难而坚定的活着。正如万圣书园刘苏里先生所言:“万圣存在了十年之后,我想让他死掉已经很困难了。”书店跟所有商业体一样,他有自己的生存逻辑,虽然艰难,但这个商业逻辑真实存在。

@She yanwei:我的梦想就是开一家书店,请问目前在像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开一家书店有多大可能能独立经营下去?中国不同等级城市的居民对书店的需求是否存在差异?

绿茶:开一家自己的书店,似乎是每个文艺青年的梦想。广州有很多很好的独立书店,如博尔赫斯书店、1200书店、学而优书店等等。每家书店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模式,也期待您能让自己的理想落地。

不同城市,自然有不同的书店生态,差异化恰恰也是书店多元化的体现。我们现在去全国不同城市,似乎每个城市都一个样,但如果深入地去逛每个城市的书店,就会发现,不同的城市有不一样的书店,而这些不一样的书店,也是书店之于城市的意义的另一种表现。

    责任编辑:黄雅竹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