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建党百年|钟鸣:求生畏死是人的本能,但党员不能后退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2021-06-30 08:03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知重负重、攻坚克难。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们在奋斗路上创新求索,在重任面前勇于担当,在平凡岗位辛勤奉献,推动“中国号”巨轮穿越风雨、扬帆远航。

他们当中有钻研党史的大学教授苏智良,有扶危渡厄的逆行者钟鸣,有扎根云南治理洱海的专家孔海南,有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主题展金牌讲解员王韵正,还有上海一网通办项目负责人朱珺辰……

百年前的一个原点,更是现在的一个起点。建党百年,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推出系列报道,采访了五位在不同领域工作的共产党员,听他们讲述自己与党的故事。

钟鸣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病房工作。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最困难的时候,求生畏死是许多人的本能,但党员不能后退。”钟鸣的信念一直淬炼着他。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出生于1978年,已有22年党龄,常被誉为“逆行者”。从汶川救灾到武汉战疫,数次面临生死挑战,这位医生党员总是冲锋在前。

6月29日下午,在中山医院重症监护科,28个病床住满了病人,钟鸣在病房里来回忙碌。他和团队为病人设计了个性化治疗方案,每个病人每天变化很快,医护人员时刻监护、探查病情。

钟鸣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病房工作。

“重症病房每天都是这样,但我们团队很成熟,能够专业地介入治疗,帮助病人。”当天稍晚时候,病房的工作告一段落,钟鸣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钟鸣觉得,经历了此次抗疫,中国共产党员的传统和精神得到了充分而集中的体现。作为党员,他对自己有一个简单朴素的要求:“在最艰难的时刻,要体现出你作为党员的先进性。”

2001年,钟鸣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启了救命于危难的医者生涯,常常受命于危难之际。

2008年汶川地震,当时钟鸣从医7年,刚刚从住院医师转为主治医师。接到救援指令后,他没想太多,当即前往四川。他乘坐直升机被空降到汶川映秀边上的三江乡,那是一个核心灾区。

钟鸣回忆,因为余震不断,在汶川连续两周的抢险救援中,他们常睡在马路中间的绿化带或田埂中,他一直没觉得害怕,首要任务还是救人。但有一天晚上,他们的车卡在路上不能动,深山一片漆黑,钟鸣听到石头从山坡不停滚落的声音,那时才觉得后背发凉。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钟鸣是上海第一位驰援武汉的医学专家。1月23日,上海小年夜,他接到国家卫健委的指令。几个小时快速整理行装,和妻子、女儿告别,然后独自踏上奔赴武汉的列车。

“新冠疫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在早期,很多人会退缩,这时候党员不能后退。”钟鸣说。

到武汉的第二天,他进驻金银潭医院ICU病房,那里是全国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当他真正开始救人后,意识到情况不容乐观。

钟鸣发现与以往救援任务不同,面对完全陌生的新冠病毒,许多经验忽然不起效,“完全在黑暗中摸索、碰壁、再摸索”。

每当出现危重患者回天乏术时,强烈的挫败感打击着每一位医护人员。钟鸣也有害怕的时候,但出于职业训练的本能,投入救治工作中时他就会“忘乎所以”。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钟鸣和许多医护人员顶着压力摸索、尝试,随着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治愈出院的重症患者开始增加。

在武汉最紧急的时候,钟鸣在连续工作了75个日夜,成功救治了100多例危重症患者。

2021年1月19日,钟鸣再次出征吉林,进驻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救治病人。钟鸣说,这一次虽然也遇到很多困难,但他内心已非常强大,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高效完成了救治工作。

临危受命,扶危度厄,钟鸣觉得没什么特殊,反而在最艰苦的条件下获得的历练非常宝贵,“无论业务经验,还是精神品质,都让你仿佛在炼钢的熔炉中淬炼一样”。

钟鸣说,共产党员是一支先锋队,“当你冲到前面,会带动更多人前进,这就是我们克服困难的保障”。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