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进行中考、高考改革?我们和建平中学校长赵国弟聊了聊

徐笛薇 / 微信公号“茁壮树”
2021-06-29 18:56

茁壮君说:

当下,中国正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近日,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赵国弟出席一场教育公益讲座时表示,今天培养的学生不再应该是跟随者,而是创新者、探寻者。因此,教育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去年,国家推出高校“强基计划”,涵盖清北复交等36所高校,要求在基础科学领域培养大批在未来科学技术领域竞争中具有优势的人才。赵国弟说,初中高中不改制、中高考不改革,就难以达到“孩子既读好书又提升综合能力”的目标。

“当下,对于学习的质量需要重新定义。学习成绩固然是重要的,它仅能证明过去的学习是有效的,但无法说明未来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学习成绩不再是高质量学生的全部。”

他说,不能只盯着高考,只盯着高考就在高考之下,盯着高考之上的人才会超越高考。

在赵国弟看来,对学生来说,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为什么喜欢横向比较,因为高考制度的选拔摆在那里,有其无奈,但把这种横向比较带到小学、幼儿园,就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悲哀和失败。纵向对比的进步会让孩子有成就感,能够更好地促使孩子学习,在重要的时候进行比较竞争,肯定有优势。

赵国弟: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建平教育集团理事长、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正高级教师。

为什么进行中考、高考改革?

当下,中国正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据统计,2019年,美国的GDP总量为21.43万亿美元,中国为14.36万亿,日本5.087万亿。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领域培养了千万人才,追随发达国家,让国家从贫穷走向富裕。但从教育角度来说,赵国弟指出,以往更多培养的是一大批“追随者”,而当经济提升后,前路还需要自己去探索。“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不再应该是跟随者,而是创新者、探寻者。因此,我们明确教育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从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到2021年美国对中国7个超算中心进行制裁。赵国弟整理了2018年到2020年底《科技报》所颁布的“大国之痛”——中国许多领域的强大背后多是与国外合作,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却很少,包括光刻机、芯片、操作系统、真空镀膜、高强度钢材等,该有很多需要努力的空间。

“大家引以自豪的高铁,4万公里,全球最先进,但修正铁轨粗糙的刀进口于日本,运行操作系统也全是国外的。这些都是我们改革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2020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一项“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结果,十几所大学中受访的3030名大学生中有75%对自己的未来十分迷茫。这应验了教育家杜威的一句话:如果用过去的方法去教育现在的孩子,就是在剥夺孩子们的未来。

同年,国家推出高校“强基计划”,涵盖清北复交等36所高校,要求在基础科学领域培养大批在未来科学技术领域竞争中具有优势的人才。赵国弟说,初中高中不改制、中高考不改革,就难以达到“孩子既读好书又提升综合能力”的目标。

如何培养适应、创造未来的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军事、制造、服务、科创等领域全面进入一流国家水平。那么哪些是培养人才中应该追求的呢?

赵国弟认为,智能制造是立国之本,高端服务业、咨询业崛起,自由职业更自在,复合、边缘、跨界人才更强,三百六十行,行行皆审美,是个出路。而最核心的是智能化,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5G,“我们在这些方面缺乏人才”。

他表示,当下,对于学习的质量需要重新定义。学习成绩固然是重要的,它仅能证明过去的学习是有效的,但无法说明未来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学习成绩不再是高质量学生的全部。如果现在3-5岁的孩子还按以往的方式教育,天天做题补课,到了2035年出息不会大。

而现在中考有额外50分由一流大学综合评价录取,原因就在于此。同样高分段的学生潜能不同,这种潜能不是分数能体现的,而是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能否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他举例,崇明有一所中学,录取分数线在450-470分之间,本科录取率97%。赵国弟本以为这个分数段的学生或许有些自卑,但令人感动的是学生都非常自信阳光。校长倡导“人人有才,人人必成才”,学校下午3点后会安排棒球、网球、美术、摄影等各种课程。

他说,这样的教学符合了这一类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真正调动了孩子内在的积极性,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因此,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能力要有一个认识和判断,并且划定一个底线——成绩足够考上理想的学校,多出的时间精力,应该让孩子快快乐乐,学一些真本领,对生活充满热爱。

此外,他强调,家长要注意,一个孩子的成长不只是家庭的光宗耀祖,而要让孩子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认识自己的学习,有为国家、为民族的责任感,才会有长远的动力和定力。

前几天,赵国弟去参观孔子雕像。他感叹,孔子生活在2500年前,但是灵魂和思想依然活着,现在有多少人能做到?而身边有的朋友实现了财富自由,问他财富自由之后做了什么对国家、对民族有益的事?却说这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凸显了差距。

“人到一定程度,物质生活是很有限的,然而追求精神的生活却给人不竭的动力。我们培养的人需要这样的视野。”

解析2021中考改革方案 

赵国弟校长介绍,参与设计中、高考改革方案时,相关人士提出要通过中、高考改革来撬动大学教育招生和初中教育的变革。

目前来看,初中的社团活动、科创活动、人文创新以及基本课程外的活动越来越丰富。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创新能力的这一小块分数来让初中学生“玩”起来。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讲,多刷题对提分十分有限。而如果用过度刷题的时间去开拓兴趣爱好,综合能力会迅速提高,成绩也会上升,因为成绩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比如,有人说孩子做题出错是粗心,实际是综合能力的问题。同一个孩子做个飞机模型,没有意识到细心的重要性,出了一点错飞机也飞不起来。而兴趣实践往往能真正让孩子会学做事。

在他看来,孩子至少应该有15%的时间远离应试。“我对于学生学习和兴趣培养的时长是有约定的,需要学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

2021年3月,上海市教委公布了《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从2022年起,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分为自主招生录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三种类型。

关于上海中招方案,赵国弟模拟了一个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新政策:

假设某区2022届毕业生18000人,分布在120所初中,当年招收高中生为60%,示范高中为招生数的35%。区执行50%名额分配,某示范性高中计划招收480人。

总体来讲:2022年中考,统招基本不变,到区基本不变;自招减少,流入名额分配中。

确定比例后还有3个问题:

1,名额分配如何分配到校和区?

政策:以不选生源学校学生数为根据,分配到每所学校,实现名额分配全覆盖。

解析:分配到校:首先区内每个学校都平均分配。多余的学生,以不选生源学校学生数为根据,按照比例分配给各学校。对于小数点的情况,具体措施还未确定。

分配到区:按照每个区的学生数比例分配。分配到区之后的录取方式,由这个区统一确定。

2,招生流程是如何的?

政策:综合评价采用双盲,估计在中考后。

解析:双盲有两层含义。1.评价过程是“双盲”,评价官和学生的配对由抽签决定;2.成绩上“双盲”,学生和录取学校不知考分。

3,录取校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如何评价?

自招政策目标:让高中学校多样、有特色的发展

学校的自招目标是招一批和学校特色相关的人。

分配到校目标:能够适应高中的学习要求

考核的方向是学生能否在这所高中完成基本学业。

 两种招生方式的目标和测试都有所不同。

建平青睐的学生素养

赵国弟校长介绍,建平中学原来也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学校,随着改革开放历经了近40年的巨变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教育理念——“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和谐发展”,点明了教育最根本的任务

建平中学有着丰富的课程体系、灵活的课程架构,除了基础必修和拓展,其余都是选修。这一学期共开设了选修课73门,社团59个。选修课大部分与高考不关联,让学生有兴趣去“玩”,保证学生个性的培养

教育家顾明远曾说,将竞争引入学校是最大的错误。赵国弟也赞同。在建平,学生不排名次,不排分数,只进行纵向比较。“要比出积极性,不要比出沮丧,这才是有意义的。”

在他看来,对学生来讲,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为什么喜欢横向比较?因为高考制度的选拔摆在那里,有其无奈,但把这种横向比较带到小学、幼儿园,就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悲哀和失败。而纵向对比的进步让孩子有成就感,能够更好地促使孩子学习,在重要的时候进行比较竞争,肯定有优势。”

他列举了建平看重的学生素养主要有5个维度:

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文章、材料,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材料的脉络、重点和观点,并能归纳、分析、总结、反思。平时只做题不读书的学生肯定很难做到。进入建平后有阅读任务单,要读一千万字。到学校是要读书的,不是来写作业的。

逻辑能力

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思的过程,逻辑严谨的推理、合理论证的能力。

空间能力

通过观察、触摸或者文字、平面图形,以及实践经验在大脑中得到的一种思考物体形状、位置的能力。任何一种学科都是看到一个客观的情景,通过一组概念,让它变成文字、图像、或者关系图。

概念能力

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把复杂的事情通过简单的概念抽象化。

批判能力

具有对获取的信息与自我认知、公理尝试进行比较、辨析的习惯与能力。要求学生有批判精神,不要轻易下结论。

赵国弟说,对一个孩子来说,并不是这些维度每一个都要很强,而是要抓住一个方面,随后其他方面也会慢慢提高。“人的成长像一张网,每个方面都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

 

 

 

    责任编辑:杨思超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