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成玉届龄退休:“中国最具国际视野的央企一把手”谢幕

澎湃新闻记者 程真
2015-05-05 08:35
来源:澎湃新闻

被誉为中国最具国际视野的巨型央企一把手”傅成玉退休了。 东方IC 资料

        傅成玉退休了。

        这位即将年满64岁、被誉为“中国最具国际视野的巨型央企一把手”,5月4日正式卸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

        中石化官微@石化实说5月4日发布消息称,当天下午2:30,中石化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傅成玉从中石化董事长任上退休。接替他的是从大庆油田走出的王玉普,王此前在中国工程院担任副院长,享受正部长级待遇。

        中石化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参加会议。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京清宣布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石化主要领导变动的决定:王玉普同志任中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傅成玉同志中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到龄退出领导班子。董事长职务的任免按有关法律和程序办理。

        今年是傅成玉就任中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的第5个年头。2011年4月8日,年近60岁的傅成玉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总经理任上调任中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

        事实上,远在担任中石化一把手之前,傅成玉即因2005年的中海油竞购美国优尼科公司一事声名鹊起。彼次并购虽以失败告终,但事件中中海油特别是傅成玉本人的出色表现,仍使傅捧得了“CCTV2005年度中国十大经济人物”的奖杯,名震太平洋两岸。

        傅成玉的工作业绩也获得了中央的肯定。调任中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后,年过六旬的他在工作上依然大刀阔斧,引领改革,高调推动了包括中石化销售板块混合所有制改革、页岩气商业化生产在内的多项重大变革。

        变革之外,中石化“共和国长子”的特殊身份,也给身为其“一把手”的傅成玉带来不少挑战。中石化“天价酒”事件、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下称“青岛爆炸事故”)等都曾让中石化深陷舆情危机,而傅本人也在青岛爆炸事故中被国务院处以行政记过处分。

        不过,两次事件中中石化及傅成玉相对开放透明的态度,也在善后处理方面为其加分不少,傅成玉“对媒体最为友好的国企高管之一”的评价进一步得到增强。

        鉴于业绩、资历和知名度的考虑,一些业界人士甚至认为,傅成玉退休后,中国在一段时间内或将很难再觅得与其拥有相同全球视野、国际声誉和媒体情怀的央企领导人,“某种程度上,他的退休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出生于石油工业大后方

傅成玉系统接触石油的地方,就是在东北石油工业的大后方、有着“石油工程师摇篮”之称的原大庆石油学院(现称东北石油大学)。 东方IC 资料

        在经济、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人的出生地与其今后所从事的行业往往有着莫大关系,傅成玉就是如此。

        现年63岁的傅成玉,出生于1950年代中国石油大会战前夕的东北。

        “我是东北那旮旯的,小时候那个年代,全国都一样,生活很艰苦。读小学时,为了买一个本子,8分钱,跟妈妈哭了两天,最后妈妈给了我一个鸡蛋,到供销社去换。冬天饿的时候,没有东西吃,只有吃冻冰块。”2005年12月,傅成玉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这样说。

        然而,生在东北的便利之一是,可以较早地接触到石油。

        傅成玉系统接触石油的地方,就是在东北石油工业的大后方、有着“石油工程师的摇篮”之称的原大庆石油学院(现东北石油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官网称,1960年,第一代东北石油大学人在物质极其匮乏、生活异常艰苦的情况下,靠着捡粮、种地、干打垒的精神,在松辽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创建了东北石油学院。

        1975年,东北石油学院更名为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50多年来培养各类人才近10万名。

        同样毕业于这所学校的,还有福建省现任省长、曾担任过中石化总经理一职的苏树林。

        对于能培养出苏树林和傅成玉这样的毕业生,东北石油大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1983届毕业生苏树林和1975届毕业生傅成玉是我校的杰出校友,胸怀为国家图富强的抱负,从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傅成玉的接棒者王玉普也是该校1982届毕业生。

        在今天的中国石油界,东北石油大学的毕业生已经成长为各地的中坚力量之一。

三进三出成就国际视野

        然而,这位出生于中国石油工业大后方的傅成玉,却一直被国内外媒体和石油业界普遍视为“最具国际视野的中国央企领导人”,还屡屡被视作海归。

        不过,针对海归的定位,傅成玉看上去并不认同。

        “我哪里是什么海归,我是土鳖。”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傅成玉曾这样表示。

        媒体和石油业界为何默认傅成玉为海归,其国际视野又从何而来?这恐怕还得从傅成玉在中海油的三进三出说起。

        1982年1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决定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全面负责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业务。

        当时31岁的傅成玉是华北石油管理局的地质研究员,也进入了新成立的中海油。基于对外合作的需要,傅成玉到石油部技术培训班培训了两个月,又到天津外国语学院学习了6个月的语言,随后被公派到美国南加州大学留学,主修石油工程专业。此为一进一出。

        1986年8月,傅成玉回国后又到了中海油,先后参与中海油与菲利浦斯、阿莫科等国际石油公司的多个合作项目,随后被提升为中海油南海东部公司副总经理。1995年12月,傅成玉第二次退出中海油,加盟美国菲利浦斯石油公司,在其国际石油亚洲公司担任负责中国区业务的副总裁兼西江油田总经理。此为二进二出。

        1999年9月,为了海外上市,中海油分拆组建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有海外学习和跨国石油公司工作双重经验的傅成玉参与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组建工作。不出一年,傅成玉便正式进入中海油的核心层。2000年10月,他出任中海油副总经理,兼上市公司执行董事。

        2003年10月,“历练”完毕的傅成玉被任命为中海油总经理,正式执掌中海油,直至2011年4月调赴中石化。此为三进三出。

        于是,曾求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傅成玉被视为海归,而其在外国石油公司的工作经历和对跨国石油公司的大举并购,也确实向世界证明了他超前的国际视野——无论这些并购是成功,抑或失败。

并购优尼科一战成名

傅成玉捧走了“CCTV2005年度中国十大经济人物”的奖杯。

        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现金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虽然由于美国政治干预,交易最终未能达成,但这并非一次“失败”。傅成玉率领的中海油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出色运作和优异表现,极大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声望,加深了美国社会对中国企业的了解,更为中海油及其中国同行的未来海外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并购期间,中海油的市值增长了约70亿美元,傅成玉本人也因此入选美国《时代》周刊2005年世界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还毫无悬念地因“失败”捧走“CCTV2005年度中国十大经济人物”的奖杯。

        《时代》周刊当时这样评价傅成玉:华盛顿政界人士的反对最终迫使傅成玉放弃了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计划,但是他过人的胆识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中国在全球经济领域雄心勃勃的计划将越来越令人难以抗拒。

        由此,“失败”的优尼科并购案并没有成为傅成玉的“滑铁卢”,反倒使其一战成名。

        不过,成名后的傅成玉并未忽视对此次并购折戟的反思。

        他提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要学会使用和管理国际人才。都靠中国人,中国企业就不会成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公司。那种连厨师、理发师都要从国内带出去的项目,是很难持久发展的。

        傅成玉还表示,应跳出石油公司来看石油公司。石油公司想拿的是石油项目,但有的国家缺高速公路,有的国家想修水电站,可没人愿意投资,怕回报不足,“要创造性地将这些和石油、能源挂钩。”

        但傅成玉和中海油的“挂钩”做法,也有着不容放弃的底线:第一,与当地企业而不是政府直接合作,虽然当地政府是利害相关者;第二,开发资源绝不是要把资源都搬到中国来;第三,开发可增值的资产,这包含了对资源本身的判断,对价格的取舍,和对走势的预测。

        经过并购思想上的这些调整,中海油在沉寂一段时间后,又在国际市场上多有斩获,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2012年底至2013年初的加拿大尼克森公司收购案。

        2012年7月,中海油宣布与总部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的尼克森公司达成协议,将以151亿美元收购尼克森。2013年2月26日,中海油宣布完成此次收购。这是截至当时中国企业成功完成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

        虽然尼克森收购案发起时,傅成玉已不在中海油任职,但业界普遍认为其在中海油长期开拓和坚持的国际化战略,是此次并购得以发起并成功的重要保证。

发力混改和页岩气商业化

        与外界此前预期不太一致的是,就任中石化“一把手”后,傅成玉并未在其擅长的海外上游并购领域发力太多,而是着力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页岩气商业化生产领域选择突破。

        2014年2月19日,中石化旗下的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宣布,对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业务进行重组,同时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社会和民营资本持股比例将根据市场情况厘定。

        这一公告,标志着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幕的拉开。

        半年多后的9月14日,中国石化再度发布公告,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已与25家境内外投资者签署了增资协议,25家投资者以现金1070.94亿元认购增资后销售公司29.99%的股权。中石化销售板块的引资任务完成。

        中国石化销售公司拥有完善的成品油销售网络和储运设施,按照加油站数量计,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成品油供应商。中石化此前表示,意在通过销售公司引入混合所有制,推动公司从油品提供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充分开掘非油品业务这个“金矿”。

        此前,中国两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也曾多次推动过引入民间和社会资本,但因所依托项目利润前景有限,并未获得中国民间资本的积极回应。有部分民营企业家甚至担心,自己的资本进入后会被两桶油“吃掉”。

        而中石化拿出前景诱人的销售板块来引入民间资本,就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民营企业家的这种顾虑。

        傅成玉认为,国企代表了中国经济的实力,民营企业代表经济的活力,实力加活力构成了竞争力。在他看来,混合所有制只是手段,改革对于国企的最终目标是市场化和去行政化。让民间资本进入销售领域,就对国资和民资形成了互惠局面。

        公开资料显示,国外成熟市场加油站的利润有50%来自非油品业务。中国石化表示,销售公司在发展优势油品业务的同时,将发挥平台优势,拓展便利店、汽车服务、O2O、车联网、金融服务、广告等新兴业务,逐步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

        业内人士评价,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也是特大型国有企业从管资产走向管资本的有益探索。

        傅成玉推动的工作多是开拓性的,管理体制方面混合所有制是如此,技术进步方面的页岩气生产也是这样。

        2014年3月24日,傅成玉在中国石化业绩发布会上曾表示,到2017年底,中石化将在重庆涪陵页岩气田建成100亿立方米/年的产能。“这应该是中国第一个有商业价值的页岩气开发项目,也标志着中国页岩气商业开发阶段的到来。”

        页岩气指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以甲烷为主,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属于非常规天然气的一种。

        由于技术差距、装备水平和环境限制等因素,中国的页岩气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宣布进入商业化开发的项目仅有中石化涪陵页岩气一地。

        根据国家能源局出台的《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2015年全国页岩气的目标产量将达到65亿立方米。但以2013年全国仅有2亿立方米的产量规模,实现此目标还需很大的努力。

        对此,傅成玉认为,实现国家能源局的“十二五”页岩气目标没有问题,“中石化一家公司就能建成50亿方。”

        相比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的开采寿命和生产周期更长,可以持续开采30到50年。因为常规天然气储量的欠缺,储量位居全球前三的中国页岩气就被业界不少人士视作常规天然气的重要接续和替代能源。中石化在页岩气商业化领域的领先优势,也因此被业界视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潜力。

多次化解危机事件

青岛东黄输油管道爆炸事故之后,救援人员用吸油毡吸附泄露在海面上的原油。 徐晓林 澎湃资料

        在销售板块混改和页岩气商业化生产等重要政绩之外,进入中石化后的傅成玉也遇到了众多挑战,中石化“天价酒”事件、青岛爆炸事故,及至最近的中石化总经理王天普被查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其中的中石化“天价酒”事件,事发于傅成玉就任中石化新职仅三天之后。

        2011年4月11日,有网帖曝光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购酒发票,总消费金额约168万元。此事旋即引发媒体和社会高度关注,网友口诛笔伐,一时间中石化深陷舆论危机。

        事发后,由新帅傅成玉掌舵的中石化行动迅速,半个月后即向媒体和社会公开通报调查处理结果:中石化党组决定免去鲁广余的广东石油分公司总经理职务,降职使用。同时,对鲁广余给予经济处罚,对已消费的13.11万元红酒费用,由其个人承担。

        傅成玉指出,违规购买高档酒的行为,不符合中石化倡导的艰苦奋斗精神和精细管理要求,中石化广大干部职工对此类现象也是明确反对、坚决抵制的。

        针对媒体有关广东石油分公司清查爆料“内鬼”的质疑,傅成玉也在上述媒体通报会上表示,“不允许做这样的事”。

        总结此次事件的教训,傅成玉认为“由于他(鲁广余)一个人的行为导致了(中石化)上百万职工的耻辱”,决定加大对中石化干部职工的监督力度,聘请社会监督员,定期组织社会各界到中石化了解情况。

        “天价酒”事件并未影响到中石化高层及傅成玉本人,而两年多后的青岛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则让包括傅成玉在内的多名中石化高层受到处分。

        2013年11月22日凌晨3时,位于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上午10时30分,在油污清理中,黄岛区沿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会处发生爆燃,同时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发生爆燃,共造成62人遇难。

        事故发生后,赶赴现场的傅成玉表示万分痛心,向青岛人民和全国人民深深致歉,将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抢险救灾和善后工作。

        2014年1月11日,国家安监总局公布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对包括傅成玉和时任青岛市长张新起在内等48名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对涉嫌犯罪的中石化管道分公司运销处原处长裘冬平、安全环保监察处原处长廖达伟等15名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调查报告认为,傅成玉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行政记过处分。这也是公开报道中其所受到的唯一一次处分。

        跟傅成玉相比,他在中石化的搭档王天普就没这么“幸运”了:就在一周前的2015年4月27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称,中石化总经理王天普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1962年出生的王天普,38岁就担任中国石化副总裁,2009年当选中国石化副董事长,并兼任中国石化总裁一职。此前在中石化内部,王天普一直被视为接班人培养。

        王天普被查时,依旧由傅成玉掌舵的中石化迅速召开了干部大会。傅成玉在会上强调,要坚决拥护中央决定,王天普的违纪违法问题,败坏了石油石化行业的优良传统,玷污了中石化的形象,影响极其恶劣。

        而在王天普落马仅一周后即去职的傅成玉,显然不可能再继续掌舵中石化的反腐败斗争了。包括反腐在内的中石化所有严峻复杂的新挑战,都将由其新的当家人——王玉普来攻坚克难。

        (本文写作部分参考财新网、《中国能源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