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之音②|邮递员陈伟秋:我们还是需要“精神英雄”存在

澎湃新闻记者 梁嫣佳 音频 季成
2021-07-07 10:14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旧闻新读——旧闻指的是当年的媒体对当事人和事的采撷。当我们在操作曹杨新村这个专题时,那些散落在纸片中的人物,慢慢浮现出来。一般,他/她们的形象夹杂在那些热情洋溢的词藻之中,或刚性的政策条例里,又或震耳欲聋的口号声中。作为个体的他/她们,被密密的文字所挤压、所吞没,间或,突然跃出纸面之上——一个社会主义新人被抛向时代浪尖,大肆报道并传诵一时。

他/她们在时代洪流之中沉沉浮浮,有人成为幸运儿,有人沉寂下去,今日,我们将他/她们从字里行间中“托举”出来,由他/她们自己来朗读这时代之音,这里面有青春、有热血、有理想、有奉献,有爱有恨,有荣耀与困境的纠缠。

新民晚报 1954年4月18日 头版  孟惠普 毕馨元(翻拍)

【曹杨新村第三村展开 保证职工睡眠八小时运动】

读报人:陈伟秋
(本报讯) 曹杨新村第三村工人家属认识到保证职工身体健康是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的重要关键,在三星期前实行“保证职工睡眠八小时运动”,先在四个小组进行重点试验,动员家属,成立了互助组,订立爱国互助公约,提出“带好小孩,不哭不吵,职工回家吃到热菜热饭,不高声谈笑,走路关门放轻,团结互助,有困难大家解决”的口号。

上月廿四日下午家属委员会又组织四个重点小组的家属,到国棉七厂参观工人生产情况。当时参观的家属,都穿着很厚的棉衣,可是看到自己的亲人在车间里工作时只穿一件单衣还是满头大汗,他们非常感动,一致反映:“今后一定要更好地照顾职工,使他们吃得饱睡得好!!”住在廿四号的家属张国庆,是一个裁缝,过去不关心家务,现在明白了不关心家务,就要影响职工的健康与生产,因此特地把自己的房门用布垫起来,以免开关时发出声音,影响做夜工的工人睡眠。

经过三星期重点试验,第三村的“保证职工睡眠八小时运动”已获得初步成绩,国棉七厂工人顾秀英说,“过去我做夜工回来睡觉,心里就很害怕,因为孩子吵闹,关门、走路、讲话和小贩叫卖声,经常把我吵醒,每天最多睡四小时。因此,干活没有精神,生产受到影响,自从保证职工睡眠八小时运动开始后,我每天能睡足八小时,到工厂里生产有劲道了!”

现在第三村正准备普遍展开这一运动。

国营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劳模陆阿狗(中抱孩者)与同事邻居在草地上下棋。

陈伟秋:这个时代依然需要“精神英雄”

上海市邮政公司普陀区邮政局曹杨新村邮政支局 投递组备员

“我现在晚上10点钟就要睡了,中医认为到了这个时间你的心肝脾肺肾就要排毒,千万不要熬夜。”谈到这篇报道中提倡的8小时睡眠,陈伟秋连连点头,“真的非常科学,补是补不回来的。”

1972年生人陈伟秋在文庙附近长大,他是个乐意享受生活的人:乘一晚上“夕发朝至”的绿皮火车外出旅行,就是为了那份摇摇晃晃的闲情;看老电影,和曹杨新村有关的《今天我休息》,老的新闻片、纪录片纯属个人爱好;说到《罗马假日》,眼睛里放着光,又或者听几曲评弹,“再就着酒和自己做的几道小菜,别提有多惬意了”。

陈伟秋 澎湃新闻记者 梁嫣佳 图

而邮递员的工作从来都不是这么轻松舒适的。30岁才进入邮政系统,陈伟秋笑说,那时候吃了多少苦真是说出来不怕丢人,“最早进来工作的时候,我是打退堂鼓的,所有人6点到岗,有的投递岗位甚至需要4点,4点半就到,我忙到中饭都吃不成,老妈也是心疼,饭没吃完已经睡着了,工作时间8小时?怎么可能!”他给了自己一个月期限,看看到底能不能做,终于熬过最初的两个月。

邮政系统有其特殊性,整理信件、报纸需要4到5个小时,最长时间在整理台上呆了7个小时,再递送,手脚麻利的能稍许快些,要是不熟练的就无法用时间来衡量;还有卸货卸报纸卸包裹,等待的时间也无法计算。从那时如山的工作量一路走来,陈伟秋觉得现在6点半、7点上班实在没有什么可抱怨。

在曹杨地区,邮局投递量并没有随着时代有太多的变化,只不过是从前的平信大幅缩减,曹杨地区由于老龄人口多,报纸、账单一样海量。虽然范围并不算最大,但是涉及投递范围道路相对复杂,需要对区域熟悉,也需要很多实际操作上的技巧。

“小叶完全就是个超人,我不够资格。” 陈伟秋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获得者叶其懂是陈伟秋的前同事,虽然他也自认兢兢业业20年,但小叶的数十年如一日的投入,“真是了不起。”不过,他相信,在未来,体力劳动一线工作者获得劳模称号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少,不是说不重要,而是脑力、智慧等体现国家能力和精神的,会受到更多的重视和表彰。

陈伟秋日常工作。澎湃新闻记者 梁嫣佳 图

尽管陈伟秋爱看《今天我休息》,但他认为这样的精神在今天或者说未来会越来越少,“说到底,我们还是需要‘精神英雄’的存在。”

    责任编辑:高剑平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