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星球:一周城市生活

陈鑫培 房仔 王越洲
2021-06-11 12:58
来源:澎湃新闻

最近云南野生大象的“一路向北”引起了多方关注,在感叹软萌的大象睡姿和为政府的相关举措点赞的同时,不少人也再次关注起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久前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在本期推送中,我们为大家回顾一个相关活动,并分享从环保到可持续的有关书籍。

(本期主持:陈鑫培)

近期回顾

世界环境日那天,我们办了一场以“垃圾”为主角的运动会

2021年世界环境日,在长宁区地区办、长宁区虹桥办的指导下,由华阳路街道、长宁区社趣更馨营造中心、捡拾中国联合主办的“共同的节日武夷”,于武夷路305号、321号文化小广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低碳环保大派对,20余家品牌与10余位艺术家参与了这场夏日里的环保市集,并在外场草坪上开展了以“垃圾”为主角的运动会,吸引众多环保人士、居民及街区爱好者前往打卡。

垃圾分类扔沙包。郑超 图

垃圾分类进上海的第三年,我们惊喜地发现小朋友们将一个个印着垃圾名称的沙包正确地投进了对应的“垃圾箱”里,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度甚至赶超了现场的爸爸妈妈们。

瓶盖投篮。郑超 图

投篮的瓶盖为捡拾中国在河滩边捡到的废弃塑料瓶盖,瓶盖被重新清洗干净后,变身成了大受欢迎的游戏道具,小朋友们纷纷化身“灌篮高手”。

浪人捡。郑超 图

热爱大自然的都市“浪人”们,都不愿在大海中看到漂浮而过的瓶子。环保捡星人纷纷化身冲浪追圾手,想象自己身处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下蹲捡起“海面上”的塑料瓶。

同时,来自不同领域的设计师、独立品牌与先锋艺术家,以装置、影像、插图和行为艺术等不同形式的艺术语言,借世界环境日活动,通过相对轻松且自由的方式,共同探讨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诸多的数据显示,大自然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世界气象组织(WMO)宣称2020年为人类有记录以来三个最暖的年份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报告显示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短短不到半个世纪消亡了68%。物种灭绝、环境污染、全球变暖正在正在威胁着每一位地球居民的生存状况。

虽然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可能感受不到,但地球已经几乎被垃圾包围。在每年产生的13亿吨生活垃圾中,只有大约3亿吨垃圾,最终在50个最大垃圾场里得到处理,其余的部分被倾倒入河流、流入海洋,室外焚烧或者留在大街和城镇的小道上。每年有800万吨垃圾进入海洋。

垃圾不只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垃圾也可以成为是最绚烂的乐色。我们希望改变大家“谈垃圾变色”的传统观念,一起发现垃圾、捡拾垃圾、改造垃圾,直到没有失控垃圾,加入给地球“清垢”的行列中,共同打造一个真正洁净的星球。

(作者房仔系捡拾中国传播官)

本周主题推荐

书单 |  从环保到可持续

《环境史: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叙述历史》

该书主要收录自《学术研究》近年来陆续刊发的环境史论文28篇,分为三个部分:环境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环境史视野下的中华文明、环境史视野下的世界历史。

《文明的力量:人与自然的创意》

文明是巨大建筑?法典? 运河?是“野蛮”的相对词?是一种"状态"?还是人与自然的各种可能性?作者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实验,以风、雨、气温、地形、洋流、纬度、海陆比例等元素为依据,将人类文明分成九大类型十七种生存实境,细数历史上人与环境的各种可能。‎

《不愿面对的真相》

《不愿面对的真相》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为全球变暖而写的书。他以时而风趣、时而严肃的态度,用最简单易懂的概念,让人了解“全球变暖”及其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后果。戈尔提醒我们,全球变暖不再只是科学或是政治上的议题,而变成了一个道德议题。

《没有我们的世界》

本书中,笔者向我们阐述了:人类销声匿迹以后,我们的基础设施建筑是如何土崩瓦解,最终又如何消失殆尽的;日常使用的物品或许会像化石一样万世永存;人类的哪些破坏活动是永不磨灭的,我们最杰出的艺术和文明中哪些将留存最久。这是一部笔触细腻的叙述性写实文学,它深刻剖析了我们对这个星球的影响。

《寂静的春天》

我们是在与生命打交道,包括它们经受的所有压力和反压力、它们的兴盛与衰败。只有认真地对待生命的这种力量,并小心翼翼地设法将这种力量引导到对人类有益的轨道上来,我们才能希望在昆虫群落和我们本身之间形成一种合理的协调。

《一根稻草的革命》

今天,地球的沙漠化,绿色的减少,变得日趋严重。同时,风光明媚的日本列岛上的绿色也迅速消失。对此,有人忧虑,却无人去探究导致这绿色减少的原因。从实质上看,地球的沙漠化产生于人类的自负。人类认为自己可以摆脱神圣的自然,单独地生存和发展。

《汤姆斯河》

它曾是一个人口不到两万的农业小镇,名字取自于那条流经当地的小河。1952年,世界三大化工巨头来到汤姆斯河镇,成为当地最大的私人雇主。1957年,镇上的供水系统第一次检测出了化学污染物。1982年,13岁的兰迪被确诊患上了成神经管细胞瘤,纽约医院的医生发出感慨:“又一个从汤姆斯河镇来的。”

《沙乡年鉴》

在本书中作者创造了一种新的伦理学──土地伦理学。他认为,新伦理学要求改变两个决定性的概念和规范——第一,伦理学正当行为的概念必须扩大到对自然界本身的关心,尊重所有生命和自然界;第二,道德上"权利"概念应当扩大到自然界的实体和过程,赋予它们永续存在的权利。为此,他提出"大地共同体"概念。

《环保的暴力》

本书作者瓦茨拉夫•克劳斯具有政治家与经济学家的双重视角。全书一反当今世界主流的变暖灾难论调,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冷静客观地重新分析了全球变暖现实和抵御变暖的措施问题。同时以政治家特有的洞察力,犀利而敏锐地指出环保主义是一种变异的专制主义意识形态。

《从摇篮到摇篮》

本书作者一名是建筑师,另一名是化学家,他们从自己的专业实践出发,通过为读者描述樱桃的生长模式,阐述了他们重新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樱桃树从它周围的土壤中吸取养分,使得自己花果丰硕,但并不耗竭它周围的环境资源,而是相反,用它撒落在地上的花果滋养周围的事物。

《城市与自然过程——迈向可持续的基础》

作者对运转中的自然过程以及它们如何在城市环境中发生改变进行了讨论,并由此提出一个设计框架,以形成一种替代性的、更接近环境本质的城市视角。本书还通过考察自然和人文过程的根本运作方式,揭示了新的价值观是如何打破平衡,从而在这两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建设性关系。

《弹性思维: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本书通过理论阐述、个案分析及知识窗等方式,系统论述了弹性思维的概念与内涵,阐释了如何理解弹性思维及如何运用弹性思维。

《必要的革命——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创建与实践》

《必要的革命》收集了大量的真实故事,描述了世界各地积极应对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个人和组织的经历。这包括社会各层面的普通人如何转变了自己的企业和社区,他们如何通过跨界合作,探索史无前例的解决方案,并把它落实到实际当中,增长生机活力。

线下活动推荐

上海·展览|捉夏 214+张墨 双人展

详情请关注 无像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反义词行动展

详情请关注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江立宁:灰度

详情请关注 33ml offspace微信公众号

上海·招募|召唤领航员:「记“疫”拼图」即时全程剧场

详情请关注 大鱼营造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专业余·出现代:骆伯年与同代影人1930-1940s

详情请关注 泰康空间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泡泡后厂村”

“泡泡后厂村”聚焦北京北五环外被称为“中国硅谷”的后厂村,以这一地区为例,探讨建筑、地理特征和物理空间如何塑造社会空间的形态,以及社会结构在何种程度上受到社会空间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详情请关注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推荐

线上论坛|文化与艺术介入公共空间营造

详情请关注 LeTalwork勒拓微信公众号

线上沙龙|平台经济,隐私泄露,信息爆炸,个体如何应付“数据社会”?

706将围绕“数据的社会面”,开展三期线上沙龙主题活动,三次活动的主题分别是“算法困局”“隐私追踪”与“未来媒体”,邀请了一线IT从业人员、传播学研究员、科技策展人、算法工程师等拥有各色数据社会经历的嘉宾就三个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详情请关注 706青年空间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shenjw@thepaper.cn)

    责任编辑:董怿翎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