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从李银河的恋爱故事看中国人性观念的开放宽容

Andrew Jacobs
2015-03-10 12:26
来源:澎湃新闻

2008年3月4日,李银河和她的生活伴侣“大侠”在沈阳。

        3月6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关注中国知名性学家李银河公开其跨性别者伴侣的事件,并由此探讨当代中国人越来越开放的性观念。

        文章说,李银河是有留美背景的社会学家。去年12月,63岁的李银河教授刚从中国社会科学院退休后不久,就又给中国社会来了重磅一击:她开始触发中国对“跨性别爱情”领域的关注。

        由于一位网络博主撰文称李银河是一位秘密的女同性恋者,李银河立即发表博文驳斥这一说法,并公开了她17年来的生活伴侣——一位跨性别男性,虽为女儿身,实则男儿心。

        “我并不是一个同性恋者,我是一个和跨性别者相恋了的异性恋女性。”李银河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我一直把他当做一名男性。”

        《纽约时报》称,李银河的言论震惊四座,也引起了国人对鲜为人知的跨性别群体的关注。不过,令李银河与中国极少数秘密跨性别人群感到意外的是,很多人对此表示同情。

        李银河博客原文的点击率已超过36万次。今年1月,她和她的伴侣,现年50岁的张红霞(音译,其公开化名为“大侠”——译者注),一同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南方人物周刊》拍摄了封面。如此一来,国内主流新闻媒体一窝蜂地想要采访他们,并还原他们的心路历程。

        “每个人都有特殊之处,让社会认知追上科学进步吧。”《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写道,“尊重李银河们的选择,也是尊重我们自己。”

        《纽约时报》援引同性恋权利人士魏小刚的话说,大家所熟知的金星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做了变性手术,成为一名女性,他曾经是部队文工团的陆军上校。

        “人们对于女儿身、男儿心的人群已经有了思维定式。”魏小刚表示,“但是把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群定义为跨性别男性,则是一种新的提法。李银河通过这样的方式公开自己的恋情,是非常有勇气的,她用自己的切身经历给社会上了一堂课。”

        但是,李银河也因此受到了许多保守人士和跨性别理论家的抨击,他们指责李银河误用了“transsexual”这个词,混淆概念。另有一些人提出,她的伴侣由于没有做全套的变性手术,从生理来上说仍然是女性。

李银河和“大侠”的生活照

        文章称,对于李银河来说,抨击和责难早已习以为常,这一次,她依旧泰然自若。她说,公开自己的恋情之后,她收获的积极回应恰恰印证了她长期以来所持的观点,即中国的普通民众比受传统约束的“砖家”宽容度更高。

        “我发现大家已经越来越宽容和开放了。”她最近在位于北京南部的家附近的一家茶馆里说,她的伴侣“大侠”和养子也在场。

李银河和“大侠”的生活照

        《纽约时报》写道了李银河和“大侠”的初次邂逅。当时李银河刚刚丧偶,在北京参加一个私人的女同性恋聚会,当时“大侠”对自己的认知还是一位女同性恋者,于是她对这位知名女性展开了追求。可是就李银河本人对性的专业研究,她误读了“大侠”发出的信号,后来两人在麦当劳见面时才得以明确。

        “大侠”以为那次见面是约会,他喜出望外。“然而当我看到她掏出了纸笔,才意识到我只是她的一个研究对象。”他说着,嘴角带着一丝微笑,“我们的关系起初只是我一厢情愿,后来才慢慢融化她的心。”

        在交往过程中,李银河还帮助“大侠”认清了自己是一位跨性别者,当时中国的男女同性恋群体对于这个概念都是完全陌生的。在此之前,“大侠”始终觉得“女同性恋”这个名号不适合自己,尤其他认为自己应该被认定为男人,而且他爱的是异性恋的女人。

        “大侠”回忆起自己二十多岁时,只要他约会的男人对她有一丁点儿的肢体接触,他就会感到不自在。“如果男人把手放在我膝盖上,我就会毛骨悚然。”“大侠”说,“我认为这是我该对其他女人做的事儿。”

        从头到尾,“大侠”的母亲都没有对此作出任何评价,也从不对他逼婚。如今,“大侠”的母亲和他们同住一个屋檐下,帮忙做饭和照顾他们发育性残疾的养子,他今年14岁了。

        “大侠”作为李银河教授的经纪人,近来一直忙于安排她频繁的演讲活动,有些还是在国外的。“我想做的就是与她共度余生。”“大侠”说。李银河在旁默默点了点头。

        文章称,在宣布两人的关系时,李银河没有拐弯抹角。“爱情从来是超凡脱俗的,”她在博客中写道。

        (编译 葛沁怡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iChina媒体工作室为报道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