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长期担惊受怕的穷人,是如何摆脱内在匮乏感的?
原创 meiyayibu meiya 收录于话题#金钱心理3个
因为自己曾经穷过,再加上心理咨询师职业的缘故,我对人们的金钱心理很感兴趣。通过一个人如何赚钱,如何花钱,可以看出他的金钱心理,生活态度,甚至能力和人格。
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处理好自己与金钱的关系,既不与金钱为敌,也不被金钱奴役,而是把金钱当朋友,与之携手而行,就容易得到金钱的眷顾,成为一个真正富足自由的人。当然,这并不容易,可能需要很多人一生的修行。
我曾在一篇中提到一个穷怕了的人,即便有钱了,他也难以摆脱内在那种匮乏的焦虑与不安全感。文章中举了很多例子,比如中彩票大奖的人,很快又会再度成为穷人,因为他们穷在心理,穷在思维方式中,他们的穷人观念限制了自身,因此他们无法掌握更多的财富。
一个穷人在长期匮乏和紧张的状态中形成“稀缺头脑模式”,后来即便摆脱了这种稀缺状态,也会被这种“稀缺头脑模式”纠缠很久。
当时,很多朋友看了这篇文章,问:那如何摆脱内在金钱的匮乏感呢?
讲一个朋友小艾的故事,她曾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穷人,但是后来她感觉自己成了一个富人了。她从心理上的穷人变成富人,都经历了哪些事呢?
小艾的父母是中国地道的农民,除了种地没有任何其他的收入来源。在小艾的记忆中,父母总是为了钱的事情争吵。
他们从小家里就很穷,穷到什么程度呢?家中三个孩子常年穿亲戚们送来的旧衣服;出生在80年代的三个孩子,长身体的时候因吃肉太少,吃水果太少在学校里体检时被诊断为中度营养不良;后来家中的三个孩子都上了大学,但每一个人都是依靠助学贷款才能完成学业。
小艾是家中老二,学习成绩最好,高考考上外省的一所重点大学。大学期间她除了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外,还同时做好多份兼职。其实,她的奖学金加上打工挣得钱并不少,但是她总不敢花,什么东西都舍不得买。她总担心自己没有能力还清助学贷款,担心自己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担心父母没钱供当时在上高中的弟弟……
于是,她将自己获得的每一分钱都攒起来。
因此,一大学毕业,她就还掉了一大半的助学贷款。
毕业时,恰逢遇到经济危机,工作不好找,她万分焦虑,整夜睡不着觉,害怕自己找不到工作,要回家种地,但是最后她还是找到了一份月薪2000的工作,而且干了大半年薪资就涨到了2600。
到毕业第三年的年底,她月薪8千,存款已经接近10万了,但她依然觉得自己很穷,依然担心要是存款花光了怎么办,失业了怎么办?
每个月的收入至少有一半存进银行里,看着账户上的数字不断增长,她才能稍微感到一点实实在在的安心。
她曾向我形容那时的自己就是一只异常忙碌的小松鼠,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就开始找松子,找到了就把它们囤积在自己的树洞里,日复一日不停地囤积着,总担心这些松子无法帮助自己度过寒冷的冬天,但冬天什么时候来,它却不知道,可总觉得冬天就快来了。
小艾的生活正像她形容的那只松鼠那样,长期活在有一天会没钱挨饿的担惊受怕中,不敢消费,不敢谈恋爱(因为担心像父母那样贫贱夫妻百事哀,总是在为钱争吵),也不敢花钱投资自己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她的内心有一个很深的空洞,她的行动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人停不下来地挣钱、攒钱。
在理智层面上,她知道自己银行卡上已经有这么多存款了,还害怕、焦虑自己没钱显得很可笑,自己没钱会挨饿,会完蛋的想法也有些荒谬,但是她就是控制不住。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促使小艾的想法发生了一些些松动了。
她生病了。
身上莫名地长了一个小肉瘤,要做一个手术,费用是一万多,但是小艾心中充满了恐惧,一是她从来没有花过这么多钱,二是她担心自己会不会就此死掉。
当然这也不是真的,那只是一个很安全的小手术。可当她独自躺在手术台上时,内心孤单又绝望无比,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恐惧。
手术之后,小艾很快恢复了健康,而且她惊讶地发现,花了这么多钱,生了一场病,对自己的影响却非常之小,工作、生活都可以继续下去。
而且生病这件事也促使她思考,自己难道一辈子都要为钱担惊受怕吗?自己这辈子要怎么活?
那一年年底,小艾辞了工作,天南海北地旅行了2个多月,旅行又花了2万多。回来之后,那种对于没钱的担惊受怕感又少了一些。
她说,“做了手术后,我隐隐觉得钱好像一定是要花出去的,与其把钱花在生病上,还不如把钱花在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情上。这次旅行我住过10块一晚的床位,也住了800块一晚的四星酒店,我发现自己怎么样都能活。而且,我好像没有那么害怕找不到工作了,我忽然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工作能力都挺强的,也挺能挣钱的。”
也许正是这份自信感,旅行回来后不久,小艾便谈恋爱了。
又工作了一年,她和男朋友纷纷辞职,一起创业。
两个人经过一年多的打拼,赚了50多万。但后来做了一个项目失败了,赔了一些钱,两个人歇了两三个月,又各自回公司上班。
那时他们俩已经攒了快60万,有结婚的打算,于是决定买房。
小艾清楚地记得自己买房之后的感受,大家都觉得她和男朋友不靠父母,完全靠自己,在大城市里买了房,特别了不起,对他们各种羡慕嫉妒恨,但是当她打完款,看到自己银行卡里只剩下89块的时候,心里恐慌极了,这是多少年都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呀,她再次成了没有存款的穷人。
她担心自己这下要喝西北风了,而且他们每个月有好几千的房贷,要是断供了,房子就没有了。当天晚上,小艾做了一个长长的噩梦,发了一整夜的高烧。
带着这种战战兢兢的恐惧感,小艾继续走在生活这条羊肠小道上。
她发现背负着房贷,自己也没怎么样,和男朋友依然可以像之前一样出去吃吃饭、看看电影,还贷款虽然有些压力,但是两三个月后也就习惯了,她之前紧绷的神经开始慢慢地放松下来。
有一天,她和男朋友一起去看车(男朋友想买一辆车,这时距离他们买房刚过去大半年),回家的路上,小艾坐在地铁里,看着车窗外呼啸而过的广告,她开始想,他们能否负担得起买车、养车的费用,进而开始梳理这些年自己和钱的关系。
她得出了以下3个结论:
1、从小他们家是穷,但是其实也不是她认为的那么穷。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家中三个孩子都完成了大学学业,他们家在她上小学一年级时就盖了新房,比村里的很多人都早。父母总是吵架,也不单单是因为家里没钱,而是他们的性格不合,脾气不好,受教育水平不高,不懂得好好沟通,现在他们老了也还是会吵架,只是吵得少了,毕竟人年纪大了,吵不动了,脾气也温和一些。
2、她其实挺有能力的,对养活自己,并且让自己生活好可以抱百分百的信心。从大学开始她就负担自己的生活费,靠自己还的助学贷款,靠自己买的房,她之前一直都能养活自己,没有理由以后就不行了啊!她想明白了,能够让她生活得更好的根本原因不是外在的工作、薪水、存款、房子,而是她内在的能力,行动的能力,劳动的能力,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3、她的金钱匮乏感只是一种感觉,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一个人如果肚子饿了,他必须要吃到真实的食物才能填饱肚子,否则时间久了,他会死掉,但是心理的匮乏感,没有什么东西填补,如金钱的填补,人一样可以活下去。譬如她当年辞职去旅行2个多月,在这个过程中,也总是担心没钱怎么办,为未来的生活焦虑不堪,可是不也好好活下来了,还活了这么多年了!
而且她在路上看到很多流浪于世界各处的人,他们也一直都活着,看起来还挺自由快乐的。
她想到:如果心理的匮乏感只是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是我头脑创造出来的假象,那我只要辨别这个感觉,不认同这个感觉,不被这个感觉控制不就行了嘛?
至此之后,虽然小艾银行卡里依然没有多少存款,依然要背负房贷,依然要偶尔为了钱的事而情绪波动,她和男朋友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小白领,但是在她的心里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穷人了,她摆脱了深深纠缠自己多年的内在金钱的匮乏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一种富人才有的感觉,丰盛的,绽放的,更富有活力的,更圆满具足的自由感……
如果用简单的一句话总结小艾是如何摆脱内在金钱匮乏感的,那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
无论她是生病做手术,还是辞职旅行,亦或者后来的创业、创业失败又回去上班,买房等人生选择,她一次次将自己置于“死地”——“没钱/花光了钱我就要死,就要完蛋”的境地,然后一次次发现自己居然TMD还活着,然后从这一次次的行动中收获了新的经验,将旧有的经验覆盖和更新,最后拥有了一个全新和稳定的经验——“我其实挺有钱的,就算没钱,老娘也能活得好”。
这就像给一台电脑更新系统,将旧的系统卸载,新的系统安装,然后使它运转得更好更流畅。
这个过程用心理学分析,小艾则是在进行一项认知行为训练,训练的名称叫“没钱了会怎样/花光了钱又会怎样”。
通过一次次地行动,打破自己的舒适区,挑战让自己恐惧的事情,一次次踏破内心那安全感的防线,然后通过结果去验证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我没钱就完蛋了”,让最终的事实来推翻自己之前坚定的信念。
这个原理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异常得难,因为人是观念的产物,人很容易被自己的观念控制,被自己的恐惧绑架,从而不敢行动,不敢尝试,不敢挑战,于是一直受困于自己不安的心魔。
比如有的人对工作上犯错有一种灾难化的不合理信念,觉得要是自己犯一次错,整个人生就被毁掉了,于是他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敢出错。
长期以往,他就形成这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因为焦虑,他需要反复检查自己的工作,每一次检查,他都会有一种安心感。如果你让他尝试故意犯一次错或者不检查,看看结果会怎样,那简直在让他承受一种难以想象的巨大的不安全感、焦虑感,这无异于让他上刀山下火海。
被捆绑的大象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把它绑在柱子上。由于力量尚未长成,无论小象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锁链的束缚,于是小象渐渐地习惯了而不再挣扎,直到长成了庞然大物,虽然它此时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但是大象依然习惯地受制于铁链,因为在它的惯性思维里,仍然认为摆脱链子是永远不可能的。
最后的结果是,一根矮矮的柱子,一条细细的链子,竟能拴住一头重达千斤的大象!
一个从小穷怕了的人 ,“我是个穷人,没钱我就会完蛋”这一思维方式就是那根无形的锁链,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拴住了他,深植于他的内心,就算他长大了,可那根锁链依然还能拴住他,囚禁着他。如果他想离开这个被囚禁的地方,他必须先尝试着突破心中的枷锁,鼓起勇气,行动起来,以身犯险,否则别无他法。
小艾之所以能够摆脱内在的匮乏感,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她重新解读和梳理了过去的经历,用更多的事实,以更全面和客观的视角去看待它们。
小的时候,她觉得父母吵架就是因为家里没钱,于是形成了一种观念:没钱亲密关系或者婚姻就会不幸。于是长大后,她因为穷而不敢谈恋爱。后来当她不再以孩童的视角看待父母的争吵,而是以成人的视角和心智去看待父母的争吵时,她得出了新的结论,父母吵架并不仅仅是因为家里穷,还有他们自身的性格因素。
小的时候她看到的信息比较片面,家里穷,三个孩子没新衣穿,长大后,她看到三个孩子都上了大学,家里较早盖了新房,于是她得出家里也不是很穷的结论。还有她对自己过去生活经历的重新进行了梳理,重新客观地评估自己的经济能力,看到了自己挺有能力,挺能挣钱的这一事实。
重新解读事情的真相这一点对于一个人摆脱自我的错误认知是非常有效的。
关于金钱,你有怎样的内在信念,你能分辨它们中有多少是真,有多少是假吗?
穷人和富人的衡量标准并非仅仅通过一个人占有金钱的多寡来衡量,还要依据他内心与金钱的关系是否健康做参照。
网上有人说自己住高档社区,开着豪车,有几百万的现金存款,但是依然感觉很穷,很焦虑,对于未来充满不安全感。而有的人就算每天住出租屋,吃着粗茶淡饭,自我感觉却坐拥金山银山,内心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图片来自豆瓣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
你和金钱的关系如何?在你的心里,自己是穷人,还是富人?
如果你曾经是个穷人,现在成了富人,你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呢?欢迎给我留言。
原标题:《一个长期担惊受怕的穷人是如何摆脱内在匮乏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