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中国铁路什么样?
邱丽媛
[编者按] 21世纪的中国高铁是“中国制造”最佳的例证,彰显“中国速度”。这一切辉煌也是历代中国铁路人奋斗的成果。回首百年,中国铁路究竟历经哪些风云沧桑?
有关近代中国铁路的影集虽然不少,但大多都价格不菲。得益于收藏家仝冰雪的分享,新书《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20世纪初的中国铁路旧影》集合了《京师环城铁路工程摄影》《纪念京汉铁路通车摄影集》两本十分罕见相册的高清图片,让人们看到了历史的现场。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20世纪初的中国铁路旧影》,邱丽媛 编译,中国工人出版社 2021年5月
经出版社授权,本篇摘录京师环城铁路工程摄影和京张铁路的珍贵影像。一起来看看中国第一条城市铁路,以及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自己施工、自己投资和主持修建的铁路百年前的模样吧。
京师环城铁路工程摄影
为解决北京粮食和煤炭运输问题,1915年4月,交通部总长朱启钤向袁世凯呈送《京师环城铁路勘定路线并修改瓮城情形绘图呈请钧鉴文》,提出修筑京师环城铁路的计划。京师环城铁路建在城墙与护城河之间的荒地上,以京张铁路西直门站为起点,顺着城墙向北向东延伸,经过德胜门、安定门后,折向南方,经过东直门、朝阳门,转而西行,经过东便门后与京奉铁路接轨,直达正阳门东站。经过多次实地勘测,陈西林决定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的瓮城两侧开凿券洞,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建筑成本,还保留下来了城门前的箭楼。这一方案通过了主管部门的论证,最终获准施工。
西直门环城与京绥干路接轨处。左侧列车的上方隐约可见西直门城楼。西直门车站是京师环城铁路与京绥铁路的换乘站。1916年1月,京张铁路与张绥铁路合并后,改称京绥铁路,当时尚未全线通车。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由中国工人出版社提供
德胜门车站照片是1916年环城铁路刚通车时由北向南拍摄的德胜门车站。左边白色建筑是德胜门车站,车站右侧的白色城墙是瓮城拆除后的痕迹,再往右是德胜门城楼。车站对面被围墙围起来的地方则是存放货物的货场。德胜门是北京内城九门之一,明代将健德门改为德胜门,意为“以德取胜”。德胜门车站是京师环城铁路上最初设置的站点之一。
1915年6月16日京师环城铁路开工建设,于同年12月24日竣工,1916年1月1日正式通车。1916年1月4日下午两点,朱启钤来到正阳门东车站,亲自检试新建好的京师环城铁路。
这是中国第一条城市铁路,全长12.6千米,新建4座车站,在通州岔道处与京奉铁路接轨。
京师环城铁路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旅客的出行,城内任何一处居民都可以就近买票上车,通过搭乘京师环城铁路,快速换乘京张铁路、京汉铁路或京奉铁路。另外,货物运输也变得十分快捷。货物通过京师环城铁路抵达前门车站,然后经由京汉铁路或京奉铁路运往各地,极大地提高了物资的流通速度。
安定门马路道口及车站。照片是从安定门箭楼上往东南方向拍摄的。照片左侧的白色建筑为安定门车站,车站右侧的白色城墙为拆除瓮城留下的痕迹,白色城墙右侧是安定门城楼的一部分。明初将元大都的安贞门南移,改称安定门,寓意“天下安定”。安定门也叫生门。
安定门箭楼曲阶及道口马路。照片中最高的建筑为安定门箭楼(南面),箭楼下的建筑为真武庙。北京内城九座瓮城中,有七座内建有关帝庙,只有德胜门、安定门内建有真武庙。京师环城铁路在修建的过程中,瓮城被拆除,没有城墙的箭楼两侧边缘用阶梯状的矮墙装饰,照片右侧可见错落有致的蹬道。
1954年7月,为了减少京师环城铁路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北京市政府封闭了德胜门站、安定门站、东直门站和朝阳门站。1971年8月,这条存在了55年零7个月的京师环城铁路被全部拆除。
朝阳门马路与窎桥衔接处。照片中间的建筑为朝阳门箭楼(东南面),左侧建筑为朝阳门城楼,水域为东护城河。朝阳门外护城河桥上有很多摊贩。
东南城角新开豁门。照片中间的较高建筑为东南角楼。东南角楼外的铁路应为京奉铁路,右侧建筑为站房,照片左侧穿过券洞的铁路为京师环城铁路。1915年,京师环城铁路修建时,打通了东南角楼西侧的城墙,并修建了中国传统的拱券式门洞,靠近券洞的一座墩台也被拆除。 该火车券洞至今保存完好,是京师环城铁路唯一的遗存。
这是当年京师环城铁路穿过内城南城墙处的券洞,位于内城东南角楼以西,东便门站原址北侧,现地处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内。wiki 图
京师环城铁路建成后,工程管理处委托同生照相馆拍摄了一组照片,制作成相册赠予参与施工建设的若干工程人员。相册名为《京师环城铁路工程摄影》,共收录了22张照片。照片中,不仅可以看到城门处的车站、环绕城墙的铁路、行驶中的列车,还可以看到高耸的城墙和城楼、瓮城上新开的券洞,以及宽阔的护城河等。这些照片充满了历史文化内涵,数量虽少,但每张都弥足珍贵。时至今日,不仅京师环城铁路已经彻底消失不见,高耸的城墙、城楼也大多被拆除,然而通过这些老照片,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老北京城无限的风光。
京张路工摄影
京张铁路是第一条中国人自主设计、自己施工、自己投资和主持修建的铁路。它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国铁路的骄傲。
1905年,清朝政府决定使用京奉铁路的利润,完全依靠本国的工程人员和技术,自行修建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并任命陈昭常为总办、詹天佑为会办兼总工程司。清朝政府之所以自建京张铁路,是因为“俄国自修筑西伯利亚铁路之后,屡怀北京之野心”,“欲续建一横断蒙古铁路,由张家口而径达北京”。清朝政府深知京张铁路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拒绝了俄国的要求,并且利用英俄两国争夺筑路权的矛盾,与英俄两国反复磋商,最终达成了协议,约定京张铁路“完全不用国外资本和工程师,铁路建成后不得作为外国抵押借据”。
验道专车。1909年10月2日,京张铁路在南口举行通车典礼。这幅照片拍摄于验道专列出发前。前排为工程技术人员,前排右起第三人是总工程司詹天佑。后排为满载铁路工人的验道专车。验道专车从南口车站出发,詹天佑在官员乘坐的验道专车的头等车厢后加挂了两节浅箱货车,里面乘坐的是学习验收的铁路工人。
西直门停车场。图片左侧的站台为京门线站台,站台旁边的白色建筑为铁路职工宿舍。
1905年9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詹天佑来到铁路的起点——柳村参加开工典礼,并亲自在第三根枕木上打入了第一颗道钉。全路共分三段:第一段为丰台至南口,共57.2千米,于1905年12月22日开工,9个月后便宣告完工;第二段为南口至岔道城,共18.2千米,该段开工时间稍晚于第一段,1908年5月22日随着八达岭隧道的凿通,本段实现贯通;第三段为岔道城至张家口,共122.7千米,八达岭隧道尚未凿通之前,本段便已开工,1909年7月4日本段铁路铺轨完成。1909年8月11日,京张铁路全线完工。1909年9月24日,实现全线通车,同年10月2日,清朝政府在南口举行了京张铁路的通车典礼。
京张铁路干线自丰台起,经西直门、南口、居庸关、怀来县、宣化府至张家口,全长260千米,“共二十六站,平均每二十里有站一所”。其中,最著名的是青龙桥车站附近的“人”字形线路。青龙桥车站位于京张铁路关沟段,始建于1905年,“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未有”。“由南口到八达岭,高低相距一百八十丈”,需要开凿多条隧道,穿越军都山。詹天佑创造性地设计了“人”字形线路,缩短了隧道的长度,降低了坡度;使用双机折返牵引的方法,保证列车安全爬坡;采用开挖竖井增加工作面和使用强力炸药爆破的办法,快速高效地建成了中国铁路史上的第一条大隧道——八达岭隧道。
三堡32号斜桥适过火车景。该桥共八孔,每孔跨度为3.93米。1939年,被山洪冲毁。
青龙桥车站西上下火车同时开行由南望景。詹天佑设计的著名的“人”字形铁路。照片前景上的火车是一列货车。另一列火车是客车,但火车头后面一节运有货物。
中国著名铁路工程专家萨福均在1946年所撰写的《三十年来中国之铁路工程》一文中说:“京张铁路完成以后,中国工程司之能力,便受普遍之承认,因而踏进在中国工程司历史上新的时期。”此后,凡是中国自行投资的铁路,都是中国人自主设计修建。而在借款修建的铁路上,中国工程师的地位也越发重要起来。由此可见京张铁路所具有的重要的“中国意义”。
京张铁路建成后,清朝政府拨出专款用于记录京张铁路的全貌,于是詹天佑委托同生照相馆的谭锦棠拍摄制作了《京张路工摄影》影集,影集完成后主要赠送给了北京有关官员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影集分全本和简本两种,封面为紫红色绒布,封面上的铜牌上刻着“京张路工摄影”。流传下来的全本版本众多,收录的图片数目略有差异,主要内容则相同,都是京张铁路沿途各主要路段、车站、厂房、桥梁、隧道、机车,以及工作人员和通车典礼盛况的影像。
沙岭子车站。建成于1908年,京张铁路沿线最初的14座车站之一,邻近河北张家口市的主城区。
沙岭子水塔及井房。水塔水柜的直径为3.6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