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探索,这个中外合作办学探路者在未来教育上有何新思考

澎湃新闻记者 王奕澄
2021-05-23 16:33
来源:澎湃新闻

外籍老师占比高达70%,专业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不分班级,也不设班主任,上课时多采用案例和圆桌讨论式;管理相对民主化和宽松些,没有规定学生晚上熄灯就寝时间……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先行探路者,与国内诸多大学相比,位于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有很多“不一样”。

第六届高等教育创新年会暨西浦15周年教育探索分享活动现场。本文图片 西交利物浦大学供图

5月22日,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举办高等教育创新年会。这所办学已达15年、目前系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外合作大学,也同步举办了其15年教育探索分享活动。

当天,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影视与创意科技学院成立。校方宣称,这两个新成立的学院,未来将致力于教育和文化艺术领域的教育、研发和产业生态的构建,这也是西浦构建“未来教育”的代表项目。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2006年,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在苏州成立。

有媒体把它形容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说,这不仅是形态上没有围墙,“在理念、资源和思想上都没有围墙”。

活动现场,席酉民围绕“未来教育”主题做了分享交流。

席酉民把西浦的15年教育探索概括为3种教育模式。最早的1.0模式聚焦升级传统教育,探索国际化专业经营培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兴趣导向、素养提升。

2.0模式强调深度整合行业及社会资源,探索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行业精英培育模式。澎湃新闻了解到,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就是其2.0模式的代表。校方通过与重要行业领域的著名企业深度合作,将通识、专业、行业以及创业教育全面融合,探索一种国际化高端应用型精英培养模式。

如今,西浦的3.0模式正在探索大学如何融入社会、撬动各方资源,营造教育和创新生态。

“3.0模式与未来大学的方向是一致的。”席酉民说,“未来大学”将重塑其社会职能,主动担当“催化剂”和“粘合剂”的作用,打造支持围绕兴趣终身学习、创新和创业的教育与创新生态系统,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产业技术与管理升级等方面。比如,西浦新成立的慧湖药学院就是典型的3.0模式项目,除了在人才培养上紧密结合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需求,还注重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诉求相呼应。

当天,西交利物浦大学还上线了“学习超市”,整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在线上可以随意选购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资源,“学习超市”向全世界开放。

    责任编辑:李克诚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