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艺术:一周城市生活

明星辰 鲁潇 王越洲 陈鑫培 Jady Liu
2021-05-21 13:19
来源:澎湃新闻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唐娜·哈拉维曾经敏锐地指出当今世界掉入了“系统论”陷阱,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都在利用“可怕”的计算机器,“通过精密的交集系统明确地控制大量数据,在每种系统中抑制和控制变化,每个事物都成为一个系统,并搜寻演化稳定策略,用来扩大利润。”

想要突破这层限制,需要个性与创新相互联结,除了涉及审美的观念和行动,它更是一种新的观察视角和探险方式,无论是对自我的探索,还是宏观世界的观察,都因充满了奇思妙想让我们惊异、折服,甚至感动。

(本期主持:明星辰)

近期回顾

“任性“的现代设计:探索生活中的创作源动力

我们总在历史的不同时刻探索着解决人类问题的最佳设计方案。

在信息、科技无比发达,人与自然相处失衡的今天,我们反而面临着更多的困境,也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不断提出问题的艺术,与不断解决问题的设计。尼古拉斯·伯瑞奥德(Nicolas Bourriaud)在《关系美学》中揭示了艺术实践在社会变迁中将互动的人际关系作为构成世界新型关系的可能。设计恰恰是带着某种目的去重新构想、修复弥合各种关系的物质化或非物质化的媒介,在这个过程里,它们共同面对“人”。

作为一名艺术背景的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像一场设计实践,它的过程不仅仅止于学科框架的设计与知识层面的教授,更重要的是激发集体的参与感以及群体的协作性,共同搭建出一个平等自由的讨论场域,通过彼此的互动体验将知识内化,最终成为属于个体的理解与经验。

此时,教育者要将自己与学生从二元的单向灌输中解放出来,从知识权威的角色转化成一个连结者、回应者与共同创造者。新关系的形成决定着人的思考与行动方式,也决定着知识以何种形态附着在个体记忆中。

本文作者鲁潇和她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艺术探索

六月是各大艺术院校的毕业季,毕业展呈现了年轻群体对当下世界理解的纬度,对当今社会观看的视角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这些都关乎我们的未来。在这些展览中,我们看到在经历了疫情之后年轻群体对病毒、环境、群体性抑郁、城市化与废墟、老龄化等问题的关注。

近期最打动我的两个作品其实来自学生,他们讨论了在大数据时代下算法与肉身的关系。

欧亚艾德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毕业作品《X+》是一个互动作品,讨论的是偶像工业中粉丝与偶像的关系。作品通过感应装置将参与者的pose(姿势)扫描纪录下来,通过女团数据库匹配运算出相应的女团舞蹈姿势,在这个游戏里,观众的身体如同养料一般被吸纳进数据系统并不断生成新的姿态塑造着偶像,不断更新的偶像姿态也无形中影响着观众自体的肉身反应。

《X+》,2020,邵旭卿、刘言

《外卖计划》是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研究生的社会介入性艺术作品,创作者任一飞以肉身实践到外卖小哥的现实工作中去,通过纪录片、采访、日志等方式呈现了系统是如何打开身体的工作极限,逐渐使之工具化的过程。另外,他还发起租赁骑手餐箱广告位项目,为外卖员增加一份收入。各式各样的广告语如同破碎的诗句一般跟随者外卖员的行踪散落在城市的街道里。

《外卖计划》,任一飞 

院校中的艺术设计,在我看来应当是最具生命力的,因为它来自年轻生命中最本源的表达冲动,它形成于思想最活跃、自由、纯粹的场域,它应当有放掉“实用性”的任性,转而回到“成为怎样的人并探索自身创作的源动力”中去。

现代设计的里程碑——包豪斯(位于德国魏玛市的包豪斯大学的简称)之所以影响深远,并不在于它表面的形式与风格流派,更重要的是它对设计的理解:定义并建立新的关系、产生新的人、聚集新的群落——共同建造新的生活。

(本文作者鲁潇系艺术创作者、教育从业者,文中图片由鲁潇、邵旭卿、刘言、任一飞提供)

本周主题推荐

书单|生活中的那些设计

《设计中的设计 | 全本》

该书是对原研哉的设计理念以及作品的沿承、发展的归总。作为日本中生代设计师的中坚,原研哉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当代日本设计的精髓。

《设计的觉醒》

该书是田中一光在大陆首次发行的文集,以亲笔文字将读者带入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去体验与众不同的设计人生,他的身份多元,包括设计大奖上的冉冉新星、办公室里的“工作狂”、讲台边的“园丁”、玻璃窗边的编排指挥家……

《中国字体设计人:一字一人》

该书收录了十二位中国字体设计人的故事,作者廖洁连用了超过八年时间进行访谈和资料搜集,细录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两代字体设计人的造字故事,还有中国字的结构、美学和欣赏。

《风格问题》

在《风格问题》这一著作里,作者阿洛瓦·里格尔形成了大胆的观念:他声称,从古埃及王国直至今,装饰艺术历史上存在着从未间断的连续性。更明确地说,里格尔从一些基本花纹的永恒性中看出了这种连续性,虽然这些花纹在外表上已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设计心理学》

该书强调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设计哲学,提醒消费者在挑选的物品,必须要方便好用,易于理解,希望设计师在注重设计美感的同时,不要忽略设计的一些必要因素,因为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安全好用永远是竞争的关键。

线下活动推荐

上海·书展|“最美德国图书”展览:今日书籍设计

详情请关注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微信公众号

上海·艺术节|野餐艺术节

详情请关注 野餐picnicartfestival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风尚与变革——近代百年中国女性生活形态掠影

详情请关注 上历博上革博微信公众号

上海·分享会|杜塞尔多夫学派摄影:国际典范的历史与当下

详情请关注 OCAT上海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分享会|《拉康传》与法国精神分析文化 译者分享会

详情请关注 一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分享会互联网游戏中的量化、引擎与价值观

详情请关注 CAC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郑知渊新作个展-无尽,一个寓言

详情请关注 睿品影像微信公众号

同里·论坛|“遗产创新,未来可期”——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同里论坛

详情请关注 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2021年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展

详情请关注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微信公众号

广州·展览|2021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展

详情请关注 字体设计微信公众号

广州·分享|长臂分享第一回——空间演义与自出版

详情请关注 夹山改梁艺术小组微信公众号

广州·分享会|人民公园LIVE——第四届平常艺术节社群论坛

详情请关注 时代中国微信公众号

西安·展览|Design Matters!2021年艾德艺术设计学院毕业展

详情请关注 欧亚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微信公众号

杭州·放映会|《看见旷野》放映分享会

详情请关注 Upbeing行动村微信公众号

深圳·讲座|GDC Award 2021 李习斌讲座

详情请关注 字体设计微信公众号

深圳·走读|“花园城市:华侨城模式”走读工作坊

详情请关注 OCAT深圳馆微信公众号

深圳·展览|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2000-2020)

详情请关注 华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武汉·分享|世界史热在中国

详情请关注 甲骨文微信公众号

南京·戏剧参与性身体剧场“(不得不)... /(不得不)... ”

详情请关注 四方当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多城|“100 个男孩”摄影项目

由BIE别的和BLUED共同呈现并支持,以“兼性气质”为探索的出发点,摄影师 @编号223 发起影像项目——想要拍100个男孩。将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城市,征集不同的拍摄对象,记录下男孩们自由而不既定的「千人千面」。征集时间将持续到6月。
详情请关注 BIE别的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推荐

讲座|陈力卫:联系东西方的纽带——麦都思在十九世纪翻译史上的贡献

本次讲座将于5月21日(周五)14时在腾讯会议平台直播
详情请关注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线上分享会|互助:让我们在水边取暖

详情请关注 结绳志微信公众号

线上分享会|“露台计划”第六期:“江南基栈”第二季

详情请关注 正向艺术研究会 PARC微信公众号

线上分享会|云端生存指南:云端社会中的身份定义-电子世界中的艺术创作

详情请关注 一蹴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shenjw@thepaper.cn)

    责任编辑:董怿翎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