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喊楼:对管理质疑,拉响舆情警报 | 深度报道01

2021-05-17 18:22
上海

 ⭐ 舆情裹挟着的中国高校

网络上的学生像鱼儿。平日里,游荡在各自的海域,自由极了;可是,一旦出现触动集体情绪的网络,学生们就会汇集到一起,七嘴八舌地争论着。疫情笼罩的海面,从点点涟漪,到惊涛骇浪,庞大的“鱼情”只在顷刻之间。

⭐ 数据新闻 | 高校学生喊楼

高校的舆情事件,也有爆发场合的异同。倘若是个人遭遇,多会选用网络发声,以引起围观和注意;而当师生集体的利益受损,大家就会在现实中采取行动,将在网络上的呐喊,移植到校园中。疫情后,线上线下同步呐喊的高校舆情事件,变多了。

/ 学生对抗高校管理的水花,有多大?/

2020年9月20日晚,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在宿舍楼集体呐喊“解封”近30分钟。当晚,#西安外国语大学#登上微博热搜长达10.2小时,在83条高校疫情管理的舆情事件中,热度遥遥领先。

9月21日,校方回应《新京报》记者,一些高校解封的消息,给本校学生带来了心理落差,从而对学校仍封闭管理存在意见。对于学生反映的诸多生活不便问题,校方称“一直在解决”。当日,#西安外国语大学回应学生喊楼##西安外国语大学简化学生外出报备#依次上榜,对舆情事件迅速反应。

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喊楼事件,直接喊出了高校封闭管理的诸多问题。大四学生庞龙就是参与其中的一员,半年过去了,对此事仍记忆犹新。

/ 什么点燃了喊楼的导火索?/

大学封闭管理,一名学生准备翻墙出校,被一位女保安拦下,并且对她有粗暴举动和言语攻击。

当时,许多学生都录制了视频,并向@西外万能墙 投稿,当事学生也借助该平台发声,一时引起了校园骚动。当晚,学校爆发了喊楼事件。

/ 解决不了的生活难题 /

学生喊楼,原因有很多:校园内物价上涨,快递无法进校园,外卖进不来,食堂要测体温才能进,澡堂时好时坏,学校迟迟不出国庆放假的通知……

“不允许涨价了,也就不卖了。”庞龙回忆道,当时,虽然饭菜基本没有涨,但食堂里的其他物价都涨得很厉害,尤其是水果的价格,涨得离谱。西瓜本是西安比较物美价廉的水果,每斤直接涨了1元。有同学向学校反映情况,学校下发通知,意思是不允许西瓜涨价了。“之后,令我们震惊的是,食堂索性不卖西瓜了。”

除此之外,超市里的日用品和零食也都比平时的标价贵了,“即使有些商品的标价是正常的,但结账时又是另一个价格”

“排半小时队,吃一口饭。”学生吃饭、洗澡等基本生活需求也不能被完全满足——吃饭不能点外卖,进食堂需要测体温、排蛇形的队伍。回忆排队进食堂的情形,庞龙说:“如果我们中午上课到12点,下午2点钟还有课的话,中间吃饭的时间就会异常紧张,因为排队就要排半个小时。”

封校期间,学校浴室频繁坏掉、维修,天热难耐,无处洗澡,再想到被雨淋湿的快递,身体的瘙痒蔓延至心底。 

学校管理的诸多不便之处,学生们找辅导员反应,投递校长信箱表达诉求,但是都收效甚微,始终没能解决。因而,在朋友圈宣泄,在@西安外国语大学 评论区留言,向校园万能墙投稿,成了学生的日常。 

/ 喊楼是自发的,也是突发的 /

9月20日晚,喊声像巨浪一样,滚滚而来。

据庞龙回忆:喊楼事先并无人组织,晚上熄灯没多久,学校西边传来声音。先是五六号宿舍楼的一个人喊,后来一整栋的人都加入了,然后排山倒海般地传到了四号、三号楼,再传到二号、一号楼。庞龙住在一号宿舍楼,呐喊声传过来时,已经很微弱了,一号楼也没多少人在喊。但是庞龙与舍友们都在关注着同校学生发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的消息,有些激动,又有些害怕。“当时,我们猜测这件事会上热搜,担心会对学校产生负面影响。”9月21日中午,学校发微博回应,将会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学生的购物、用餐、洗澡环境环境,#西安外国语大学简化学生外出流程#也登上了热搜榜。

令庞龙心安的是,学校并没有调查有关人员,辅导员也没有公开批评学生,只是做了网络舆情管理和控制。比如,#西安外国语大学喊楼#等关键词条大都已被清理了,现在在微博很难搜出。

/ 喊楼过后,有何影响?/

校园里入驻了新的商户;食堂物价也控制住了,并定期公示;生鲜超市就像商场一样灯火通明,两三家挨在一起;菜鸟驿站也搬到学校里,拿快递都轻松了……

借用西外学子的话说:“喊楼事件之后,校园设施有了质的飞跃。”庞龙也说:“反正哪哪都变好了。”说这话时,庞龙很高兴。

9月20日后,整个西安地区的高校开始陆续解封。有趣的是,作为喊楼事件的中心,西安外国语大学经过校领导研讨后,发布解封公告,成为西安地区较晚公布解封的学校。

除此之外,喊楼事件22天后,西外的人事管理也发生了一些变动。王军哲被免去西外党委副书记、委员职务,不再担任校长职务。

/ 迫不得已的“网络治校”/

封校管理,不能本末倒置。庞龙说:“学校也做过很多人性化的努力,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封校时,学校每晚都会组织学生跳广场舞、唱歌。但是,这不能掩盖我们遇到的问题,以及求助无果后的无力。”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学校也解释过。比如,王军哲在任校长期间,已经着手准备引进连锁便利店,但由于客观原因没有落地。突发的喊楼事件,反倒也“无心插柳”地推动了便利店进校。

在庞龙看来,不少同学通过提建议、写信等温和方式反馈过诉求,学校必然是收到并听闻学生生活中的困难。但因为未能亲身体会,所以管理人员不知问题的严重和紧迫。喊楼就像一枚催化剂,缩短了校方延误的时间。学校迅速了解到学生群体的迫切心情,进而推出举措,加速改变。 

9月21日校方发布回应公告后,@西安外国语大学 的评论区里诉求繁多,十分热闹。待生活逐步改善,官微单条微博的评论,也从上千条留言骤减,慢慢复归平静。

“或许,单个学生的声音并不是那么有力。但在网络时代,我们真切感受到,大家拧成一股绳,借助舆论的爆发力,确实比零散又柔和的方式更高效。”庞龙感叹道。

/ 疫情席卷下的高校舆情 /

2020年11月1日,#中央民族大学#也因为疫情管理与请假标准不统一,不准呼麦专业的唯一学生#哈拉木吉#参加央视节目的考试,严重耽搁节目录制。一时间,艺人哈拉木吉的粉丝发起进攻,该校学生极力护校,双方站到了对立面,推动舆情事件爆发,连上两条热搜。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高校舆情事件往往源自一个萌芽,零星的吐槽和抱怨。学校的回应少了,学生的焦虑多了,情绪就达到了一个临界值。一旦碰上导火索,就会发生井喷式反抗,形成高校重大舆情事件。

毕竟,问题一天不解决,学生生活的24小时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如果高校不重视学生的合理诉求,阻断师生沟通渠道,缺乏舆情监测机制,进而错过黄金处置期,负面舆情便不请自来。

汹涌的舆情是压力,但也带来了交流的契机。听听学校的难处,听听学生的心声,亡羊补牢,或也能转危为安。如何转危为安?摆数据、讲事实,下期继续!

 (本文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生庞龙为化名)

 

下期预告

新媒体时代,高校如何突破舆情困境,转危为安?

 

 

⭐ Data Journalism Lady

 

 

舆情裹挟着的中国高校

@中国海洋大学新闻系毕设团队

成员 | 徐昌昊  马万玛草吉  马 雪  张 卓

文字 | 张卓 徐昌昊

设计 | 马   雪

排版 | 张   卓

联系方式 | houtengch@sina.com

版权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