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一战③︱生与死的舞台:一战前线士兵生活
【编者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政府、军方到个人都留下了丰富的图文资料,让今人得以了解当时的世界。时值一战百年,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推出“图说一战”系列,选取过去一年间欧洲各国档案馆新公布的图片资料,以及几位历史学者在海外实地拍摄的战场遗迹、书信档案等,为读者展现一战的不同侧面。本文是第三期,介绍士兵在战争前线的生活。
1. 在休战时期,有些士兵也成为了战地情况的记录者,他们用自己的相机,拍摄下了同袍们日常生活的情况。这一组图片拍摄于1915年,总共50张,记录的都是表情相对比较轻松的德国士兵的军旅生活。从当时德国士兵的构成来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相当富裕的家庭,也由此拥有了记录战争生活的相机。第一张图是相册的封面,可以看到女战神手举代表普鲁士的旗帜,表明相片的作者是一名德国士兵。第二张图是排队等候食物的士兵,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第三张图的主角表情相对严肃,有一位正在演奏钢琴,这样的娱乐活动对于残酷的战争来说,似乎显得有些突兀。第四张图片是在泥地里倒伏的士兵,旁边放着他们的自行车。就当时而言,拥有自行车依然是一件相对奢侈的事情,猜想这些士兵来自相对富裕的家庭。第五张图片中,士兵们正在脸盆旁边梳洗,表情看起来同样相当轻松愉快。第六张图片呈现了军医在凛冬为一位士兵包扎伤口的场景,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一面。
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worldwar-in-photos
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kitchen-2000-metres;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宏图摄。
3. 战争期间可以获得的烹饪原料相对于和平时期要少很多,如何用有限的食材烹调可口的食物,对于炊事班的士兵来说也是难题,尤其在20世纪初,男性很少进入厨房工作,所以烹饪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陌生的事情。这就是一本当时德国军队里使用的战壕菜谱的封面,里面涉及到的原料和操作步骤都很简单,适合缺乏烹饪技巧的士兵。多数的材料只需使用封面上这种坚毅火炉即可。即便是在当时的菜谱中,也提到了民族身份。比如说到培根炒蛋这道菜时,菜谱上写道:即便这是一道在英国流行的早餐,不过在战场上我们也可以烹调。
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trench-cookbook
4. 这张图展现了当时前线士兵的日常生活。一位英军士兵在弹坑造成的洼地的积水中梳洗。从现代卫生的角度来说,显然水不够清洁,但这就是当时士兵真实的生活状态,缺乏洁净的水源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
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british-soldier-makes-toilet
5. 比起是否拥有洁净的水源洗漱,是否能在受伤之后得到及时救治,可能才是士兵们更加关心的问题,也是全军上下都非常关注的。尤其在使用了大量新的杀伤性武器之后,士兵们受到的身体创伤和过去不同,很多也更加致命。在伊瑟河的战役中(1915年4月22日至24日),加拿大士兵在48小时内的伤亡人数达到了6000人,这对于当时的医疗队来说也是极大的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医疗人员的救治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是记录了加拿大在伊瑟河的第一分队工作记录的手册,解说了他们的战争经历,包括驻扎的地点以及治疗的手段。
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war-story-of-canadian-army-medical-corps1#
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fragments-explosive-bullet
7. 这张照片上的棺木里装载是在1915年死于伤寒症的平民的遗体被装在马车上,准备运走。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同时发生的还有广泛传播的疫病,但因为战争占据了后人更多的关注,导致疫病对战争的影响的讨论一直都较少。从实际的影响来看,由于疫病造成的社会影响依然很大,改变了不同地区的人口结构以及民众心态。而一战的结束前爆发的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导致了全球范围内5000万到1亿人口死亡,最终影响了战争的进程,促进了战争的结束。
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transportation-typhus-victims
8. 宗教生活也是军旅生活的一部分,广义上可以包括很多活动,如参加礼拜、阅读宗教出版物等等。这张图是1915年德国为复活节出版的一份宗教出版物的封面。对于前线的士兵来说,战争让他们与死亡格外接近,艰苦的战壕生活也让士兵们尤其需要慰籍和希望,于是选择了参加宗教活动或者阅读宗教出版物。因此,战争期间宗教出版物的数量极为庞大,并且会集中在重要的宗教节日前后出版,尤其是代表重生和希望的复活节。而且,对于20世纪的很多士兵来说,战斗依然是为上帝而战,获得胜利就是为了体现战争的荣耀,所以会在战壕里阅读宗教出版物来提升士气。对于政府当局来说,宗教出版物也由此成为了战争宣传资料的一部分,于是也会支持其出版和流传。
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christ-risen-easter
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oath1orthodoxchristian
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postcard-soldiers-dancing
11. 战壕中的娱乐活动还包括做谜语书,这两本分别是当时出版的两本谜语书的封面。第一本的封面是篝火旁边的士兵,而谜题是一个在树林中行进的士兵,正在寻找神枪手。答案则在这一页的反面。整本书收集了超过100条各类的谜语,包括填词游戏和棋局等等,可以让士兵们打发在前线的漫长时光。而且,谜语书本身也是宣传的工具。比如“丛林中的神枪手”这样的题目,就象征着普法战争时期普鲁士军队的士兵,他们在一战期间屠杀了大量法国和比利时的平民,也由此变成了谜题。第二本是1915年出版的德文谜语书,封面是一个穿着军装的胡桃夹子。从内容来看,同样是为了鼓舞士气,消磨在前线的时光
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puzzle-book与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nutcracker
12. 这是1915年12月17日在阿尔巴尼亚出版的一份报纸《信使》(Vesnik)。当时这份报纸每2天出刊一次,让身在阿尔巴尼亚的塞尔维亚士兵了解当时前线的战况,从而鼓动他们的士气。这种报纸采用的出版语言并非是塞尔维亚语,而只是罗马字母,因为当时印刷报纸的设备不能印刷出来需要的字母,而且阿尔巴尼亚的报纸原本只使用意大利语印刷,所以意大利语中没有的塞尔维亚语的字母也就在报纸上消失了。从内容来看,报纸介绍了当时军队的情况,说明需要这份报纸帮助士兵了解战争的局势。而无论是报纸采用的语言还是记录的内容,都越发明确地划分出了不同民族的身份。可以说,一战进程本身就是民族身份不断强化的过程,报纸就是强化身份的重要媒介之一。
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vesniktheherald
13. 除了报纸对战场情况的即时记录,战后出版的文学作品同样记录了大量的战争经验。这本1916年出版的《男人、女人和枪炮》,作者就是前线的官员赫尔曼•西里尔•麦克尼尔(Herman Cyril McNeile)。由于军方禁止士兵使用真名发表,所以麦克尼尔又难过了萨珀(Sapper)的笔名来发表。其中有些故事是在《每日邮报》首发的,并且深受读者欢迎。对读者而言,萨珀的故事提供了关于真实的战壕经验的冷静描述,引人入胜。而他笔下塑造的英国老兵形象也同样深入人心,绅士而又有冒险精神。
来源:http://www.bl.uk/collection-items/men-women-and-guns
14. 在今天的西线战场,可以看到锈蚀的铁丝网、楼梯和干枯的木桩,已经看不到斑驳的血迹,至多只能想象一百年前炮火连天的场景。战壕边只剩静默飘扬的国旗和重新生长的树木,见证了战后的宁静与和平。
来源:李宏图(摄)
(鸣谢复旦大学历史系李宏图教授提供欧洲战场遗址图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