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华专栏:浦东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和使命担当

何建华
2021-05-03 17:52
来源:澎湃新闻

在改变中国命运的40年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进程中,有两面鲜艳的旗帜:一面旗帜是深圳经济特区,一面旗帜是浦东开发开放。深圳经济特区创建40年来,从边陲小乡镇走向新移民集聚的魅力之城;从传统小渔村走向无数创业者梦想的动力之城;从昔日“逃港地”走向年轻人向往的活力之城;从单一农耕产业结构走向工业文明“湾区经济”的创新力之城;从封闭落后的自然经济社会形态走向跻身世界第一城市方阵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浦东开发开放30年来,从过去农业为主要经济社会形态的区域,变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用“两个放在”深刻阐明了浦东发展的新方位;用“一个引领区、三个成为、三个展示”鲜明确定了浦东发展的新定位;用“五个新”精准指明了浦东发展的新路径。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启航新征程的奋斗中,深圳从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被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神圣使命。浦东的未来发展在开发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核心使命。对改革开放两面大旗来说,如何交出令世界瞩目的满意答卷,无疑是奋斗“十四五”与实现2035远景发展目标的严峻考验。

“两个大局”交汇关键时刻浦东坐标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观察,对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一座城市来说,发展把握好时与势,全力办好自己的事,意义深远而紧迫。站在新发展阶段新起点上的浦东,如何认知并把握时与势,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珍惜与把握时间,善于从大事大势着眼,干好小事、胸怀大局,干今日实事、想明天远景,乘势而上聚成大事、形成气势达到“胜势”之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奋斗“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开启新征程所处的时代特征,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交汇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是“复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是“变局”,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相互影响又互为机遇,改变世界格局,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上世纪90年代初苏东解体与冷战结束,美国等西方世界主导主控经济全球化,如今主张并推行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使国际秩序面临新考验;全球新兴经济行为体强势崛起,引发国际格局和国家关系洗牌和重塑;新科技革命孕育发生正面临突破,将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不断变异疯狂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平添新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变量因子,使百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之“变”越来越扑朔迷离错综复杂。我国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坚决果断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十三五”成功收官,全国GDP达100万亿人民币;解决7亿多人脱贫,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正处于全力实现“强起来”的历史新时代,一步步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两个大局”交汇的关键时刻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鲜明主题是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新征程要求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也就是要按照继续奋斗两个“十五年”的阶段性战略安排,将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红绿灯,构建起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使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更明显,经济增长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经济大循环动态平衡。

奋斗“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国家整体发展布局上,北有京津冀协同发展,南有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中有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部地区崛起,西有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国家级发展布局带来的新使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重大,就是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城市,将全面深化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五个中心”建设;聚焦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五型经济”,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将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塑造成为响亮恒久的金字招牌和驰名中外的城市名片;聚焦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还有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生态示范区、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大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五大新城”建设等。显然,上海在开启新征程上呈现出多点全域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新布局。

不忘初心践行使命乘势而上再出发

正是在国内外新的发展环境中,浦东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到2035年,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与30年前浦东开发开放启动时的国内外时代背景相比较,今天的浦东面临着更为错综复杂、任重道远的时代特征与历史方位,只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精准把握与落地实施浦东发展的新定位新路径,才能在机遇中育先机、于挑战中开新局。

早在浦东开发开放之初,笔者采写《跨世纪的东进序曲》,记录下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决策抉择:开发浦东,开放浦东,中国将迈开更大胆更坚定的步伐对外开放,朝着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迅速前进。80年代,中国宣布在南方沿海兴办经济特区引起国际社会巨大反响。90年代伊始,中国做出开发和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最大经济中心上海推向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世界为之再次震动。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背景错综复杂,剧烈变动的国际局势导致了国际投资流向、经济结构的变化和重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世界投资大量流往社会变革中的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东南亚投资环境日益改善而产生的投资引力,加之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化、集团化新格局的渐趋形成,事实上是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主控经济全球化,这些都加深了上海走向世界的艰巨性,国际态势无疑是严峻的。而当时的上海在国内外的经济地位日渐衰落,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成为长期困扰这座城市的三大难题,无力迎接来自于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严峻挑战。浦东开发开放承担起上海重振雄风、再展英姿的“新生点”“成长地”重大责任,同时“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将这面旗帜亮向世界。

为了梦想,饱含激情,第一代“开荒牛”踩着泥泞荆棘投身浦东开发开放伟大事业,没有一个讲价钱、提条件,工作作风快节奏、高效率,招商引资随到随接待、服务做到位等。更为值得点赞的是,当时面对的最大课题是如何将中央给予上海开发开放浦东的优惠政策加以细则化、条例化、法规化,将中央战略决策结合浦东实际,切实加以落地实施。这就需要以只争朝夕、一往无前的勇气,勇立潮头、克难攻坚的胆识,求真务实、先行一步的作风,开放包容、善于创新的素质,进行创造性的开拓,在阡陌农田上埋头苦干,使浦东开发开放的美好蓝图梦想成真。

30年披荆斩棘,30载雨雪风霜。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经过30年发展,浦东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开发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一片农田上建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有力带动了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的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浦东的经济实力不断跨上新台阶,核心功能不断迈出新步伐,改革开放不断实现新突破,社会民生不断取得新进展,城市和生态建设不断呈现新面貌,以全市1/5的土地、近1/4的人口,创造了1/3的经济总量,诞生的众多“率先”“第一”让全国振奋,让世界惊叹,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浦东落子有声、全国满盘皆活的开发意图。

浦东开发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30年历程培育沉淀的“浦东精神”更是一笔难能可贵、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浦东在螺旋形上升的更高起点上再出发,承担起新时代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核心使命,应当不忘初心,践行使命,发扬光大“浦东精神”,走出“舒适区”,再创新辉煌。

新时代创造令世界刮目相看新奇迹

无疑,与深圳一样,浦东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1843年开埠的上海,曾经是一座半封建半殖民地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回到人民的怀抱。在上海城市成长演进发展中,浦东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建设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新城区,如今承担起新的核心使命,责无旁贷、任重道远。某种意义上说,浦东未来30年的使命担当比前30年开发开放的使命担当更为重大、更为神圣,自然会继续吸引全球眼光的高度关注。浦东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负厚望、奋发有为,新时代创造令世界刮目相看新奇迹,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结合平时学习研究,笔者对浦东未来发展提出几点观察思考——

一是在深化改革上,应成为集成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新结构改革先行者。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各地大胆探索取得丰富多彩的改革实践成果。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红绿灯,将各地改革成果集“花盆”为“花圃”,浦东应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率先试、出经验。应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运用系统化思维和集成化方式,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全面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二是在创新发展上,应成为突破关键技术和产业转化的新经济革命引领者。纵观近现代历史,一次次颠覆性科技革新带来社会生产力大解放和生活水平大跃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轨迹。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浦东应不断激发调动创新激情,持续发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进而引领上海与长三角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占领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现代化、高级化“头部”位置。

三是在扩大开放上,应成为衔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制度型开放开拓者。我国对内对外开放进程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由被动开放向主动开放、由参与型开放向引领型开放、由向发达国家开放向发展中国家开放、由东南沿海开放向内陆沿边开放,构建起全面开放新格局,正朝着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演进。浦东的鲜明品格是开放,应在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高质量产品供给、高效率资金供给上大有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中不断增强资源配置的全球性影响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

四是在文化建设上,应成为满足人的高品质美好生活的城市软实力彰显者。城市不单单是物理构造,其核心是人类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创造的载体空间,能让人们更加自由地进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灵魂交流。人是城市活的主体,在城市的聚集就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魅力和风格,反过来城市又制约和改造人,人与城市的品质互为支撑。浦东应当大力发展城市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即非物质要素力量的组合,在城市文化、政府服务、居民素质、社会和谐、城市形象传播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增强城市的社会凝聚力、文化改造力、环境舒适力、科技创新力、区域影响力、参与协调力等各种力量组合,加快国际文化大都市核心区建设,培育浦东文化时代魅力创新活力,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彰显文化的力量。

五是在城市治理上,应成为体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集大成者。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浦东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中国人民开发建设起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成为上海这座人民城市、革命城市、红色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浦东应当更加凸显上海的城市特质,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现代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空间。同时,浦东应大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发展之路,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提供“浦东模式”。

(作者:何建华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上海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韩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