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代上海建法租界,一棵树动迁费索价200两银子
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对上海来说,因为法租界在历史上的存在,上海对法国也有着特别的情感。然而法租界诞生之处,曾引发了一桩备受瞩目的动迁事件,上海土著居民提出的高额动迁补偿款,一度让法租界差点胎死腹中。刚刚出版的《民国上海通志稿》详细记载了法租界的诞生和整个发展过程。
要求中国官员阻止居民哄抬地价
中英鸦片战争结束,五口通商,没有参战的法国人马上乘人之危,也要来捞取相应的待遇,派出则济勒乘Erigone号来中国视察。则济勒于1842年7月12日到达上海吴淞口。《民国上海通志稿》载:“宝山县高桥人王世勋正在海塘上徘徊,忽见四五个夷人急驶小船而来。夷人既登岸,即将王虏去,送往一艘大船上。那艘船正是Erigone号。”法国人把这个高桥白丁抓去也是无奈,则济勒既至吴淞,苦无人送信给清朝政府,这个时候正好碰到个中国人,就派王世勋去送信。这封信后来送到了巡抚程裔采处。这是法国人与上海政府的第一次官方接触。
这封信写得非常有意思,大意是说,我们法兰西兵舰Erigone号已经到上海了,也没什么大事,就是要告诉上海的官大人,我们法兰西和天朝并无瓜葛。信中还特别提到,我们法兰西跟英国人可是有过节的,我们这些当兵的到了上海一定要拜拜本地官员,一定不会骚扰天朝百姓。但是呢,天朝百姓对我们一无所知,怕引起惊怕,所以先告知天朝我们来了。如果可以,派几艘小船把我们几个将军和士兵偷偷地带上岸,拜见官员。
这位巡抚大人还算通晓厉害,觉得天朝跟法兰西也没仇,就派总兵跟法国人见面了。碰面的详情没有记载。
1844年10月24日,中法签订了“中法五口通商章程三十六款”,也称《黄埔条约》,《黄埔条约》中的第22款规定,法国跟英国享有同等的一项权利,就是在五口通商地可以租赁房屋和租地自行建房,可以建学校、教堂、医院、坟地等。各地方官应该跟法国方面的领事商议法国人居住的区域。最有意思的是,在这一条里,居然还要求中国地方官员阻止中国人哄抬地价。
一具棺材50两银子
驻上海的第一任领事叫敏体尼(Montigny),他于1848年1月25日到达上海,他到上海的第三天,便在英租界外租了个房子作为领事署,租金每年400两。这个领事在上海的最初半年,也没什么事情,最多管管上海的一些教案。直到那年夏天,一个名叫雷米的法国商人来到了上海,这个人以前在广东经商,他一到上海就恳请领事帮他租地。8月6日,敏体尼就向上海道台要求划定法国人居留地区域,他在照会中甚至已经选定了区域,“在洋泾浜的右岸,由城边乡村起,一直至将来所需的地点止。”敏体尼为法租界选定的地理位置非常好,东边是黄浦江,北面是洋泾浜,南面是护城河。
当时的上海道台是吴健彰,他是广东行商出生,懂洋务英文也很好,但他不喜欢洋人。但他对法国人的要求也是敷衍了事。很快吴健彰就调走了,在调走之前,吴还羞辱了一番敏体尼,他答应,可以在英租界内划一段给法国人,但你们先得去征得英国人的同意。敏体尼在回信中直言吴健彰的提议“对我大法国的无礼!”新任的上海道台是旗人麟桂,他很客气地答应了法国人的要求。虽然官方答应了法国人的要求,民间却乘机开出了很高的拆迁价格。雷米租借的区域有12亩,上面建着46间平房,堆着100多具棺材,还有6、7棵矮树和两间公厕。这些上海人开出的拆迁价格是:地皮每亩300两银子,房子每间100两,每具棺材移出50两,矮树200两,公厕400两。
这样的拆迁价让法国人暴跳路雷,敏体尼甚至为此向麟桂抗议,大体意思说,租价应该按照其价值所定,官府应该阻止中国人哄抬地价,协助法方拆迁。讨价还价一直从8月持续到了年底。12月初,地主们选了一个代表给了一个说法:我们不租!
敏体尼立即给麟桂一封信,信中怒斥中方,其中大意是,我们法国人一直等,等到了现在,再也等不起了。按照条约,我们到底还能不能租到地皮?信中最有意思的是这句话:“我信贵道台是有权力下这命令的,因为中国皇帝已允准租地给法国及其他签约国人民居住了;如此,中国皇上自然一定有圣旨,着他官员执行让给租界的手续,所以贵道台一定有权去强迫百姓借地和惩罚不听命的人。”一句话,希望中国官员去强拆。
洋泾浜在县城北,是英法两租界的分界,原为通往黄浦的港河。1915年租界当局填河拆桥筑路,洋泾浜从此消失,取而代之为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中方让步,威迫地主降价
这个旗人居然被这样一封信给吓到了,居然主动去安抚法国人,官方还真的去威迫地主降价把地给法国人。经过半年多的磋商,1849年4月6日,上海道台麟桂发出了告示,《民国上海通志稿》载:“告示中锁定法人居留区界址如下:东至广东潮州会馆沿河至洋泾浜东角;南至城河;西至关帝庙褚家桥;北至洋泾浜。”
潮州会馆位于今天阳朔路(旧名洋行街),位于上海老城厢外围,靠近黄浦江畔的十六铺码头。关帝庙褚家桥即现在西藏南路附近。这里的城河即现在人民路,这里的洋泾浜也就是现在的延安东路。这也是法租界最初的区域,面积为986亩,约0.62平方公里。
这个告示,对法国人还是十分慷慨的,告示还宣布法人租地日后可以随时展拓:“倘若地方不够,日后再议别地,随至随议”。这就为以后法租界的扩大埋下了伏笔。
法租界的成功在于中方的让步。这就像敏体尼说的:和中国人应该敢作敢为,才有力量。敏体尼曾在1849年5月5日写信给法国外交部说:中国官员是三年一任,官都是用钱买来的,所以他们使尽聚敛法子,以求翻本。他们只怕一件事,就是怕搅出乱子,给政府难堪,最终酿成革职。因此他们便常肯屈己从人了。
搞笑的是,中国人的让步让美国人很不爽。法租界范围的规定发表以后,美国领事Gris Wold便向中法双方提出抗议,抗议书最后一段说:中国是个独立的国家,若是一块一块土地,分给此国或他国的国民,让他们在那里享有管理的特权,此种制度是不能容忍的。这个时候的美国人似乎很有道德感,但到了1863年,美租界也建起来了。
1850年,整个上海有10个法国人
据《民国上海通志稿》记载,截止到1850年,整个上海的法国人一共10人,就是敏体尼,以及他的母亲、老婆,他的两个女儿,领事馆的翻译吉利克高斯基、以及雷米和他的两个职员,还有一个法国商人住在英租界。
关于法租界,《民国上海通志稿》还记载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中法战争期间,法租界从1865年2月18日起居然改挂俄国国旗,2个月后双方议和,法租界才改回挂法国三色旗。
《民国上海通志稿》编写的1930年代,收回租界的呼声很高。所以《通志稿》认为,上海畸形的发展,造成租界为列强侵略我国的唯一根据地。1919年巴黎和会的时候,中国政府就提出归还租界。当时的民国政府很自信满满地对西方世界说:“中国近年来于地方自治大有进步,如租界收回,尽可担负切实治理之责任,而中外人民相安无事,即租界中国人民甚多,亦未闻与外国人相冲突之事也。”但收回租界,还得等上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