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强党性】围场党史:战略北移和围场游击战(馆藏资料)

2021-04-29 16:10
河北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档案馆全力服务建党百年庆祝活动,以馆藏资料为线索,搜集、整理了战略北移和围场游击战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8月下旬,承德、隆化相继失陷,热西地委党政机关、热西军分区及隆化县党政机关先后撤到围场。10月初,国民党十三军87师及还乡团从隆化县分三路向围场进犯。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中共围场县委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敌进我退”的战略方针,于10月7日下午组织县党政军机关迅速向内蒙古经棚一带战略转移。

一、战略北移

(围场县档案馆馆藏资料)

这次战略转移史称“第一次战略北移”,是分东、西、北三路转移的。东路是我县党政机关和县域东部4个区的干部,由热西军分区政委兼中共热西地委书记谢明、县委书记王克东、县长张静之等带队;西路是县域西部4个区的干部,由热河省军区热西军分区司令员钟辉等领导带队;北路是县域北部的两个区的干部,由贺龙元帅原夫人、县委副书记、化名黄代芳的蹇先任带队。

谢明(前右1)(围场县档案馆馆藏资料)

王克东(围场县档案馆馆藏资料)

张静之(围场县档案馆馆藏资料)

钟辉(围场县档案馆馆藏资料)

蹇先任(黄代芳)(围场县档案馆馆藏资料)

围场到经棚直线距离只有200余公里,但时值初冬,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干部、战士们穿着单衣、单鞋昼夜行军,忍受着饥饿和寒冷的严峻考验。更为艰险的是,还要时刻面临着国民党军队和土匪的追击围堵。孟奎区公所的干部、战士准备转移时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区小队奋力抵抗,热西地委农会主任洪光的妻子赵毓在突围中负伤,为掩护丈夫和不满1岁的女儿光荣牺牲。副区长刘明远及16名干部、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北移时奉命留守的道坝子区区委副书记、区小队指导员宋进川,在只身掩护群众转移时被国民党军队和土匪武装包围,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宋进川画像(围场县档案馆馆藏资料)

此次战略北移,在国民党军队和反动土匪武装的围追堵截下,我党政军机关遭受了极大损失。据统计,到达经棚时,全县干部350人仅剩80余人,县支队、区小队近千人仅剩140余人。

二、围场游击战

1946年10月底,热西地区党政机关和围场、隆化两县干部千余人在经棚胜利会师。

经过1个多月的休整后,为了适应游击战的需要,中共冀热辽区中央分局决定以伊逊河为界,把围场县分为围场、围北两县,分别组建县工委和县武工队,下设公安队和县支队。伊逊河以西、以南为围场县辖区,王克东任县工委书记(县委书记),张静之任武工队队长(县长);伊逊河以东、以北为围北县辖区,张桂南任县工委书记(县委书记),王力华任武工队队长(县长)。

围北县辖区示意图(围场县档案馆馆藏资料)

张桂南(围场县档案馆馆藏资料)

12月末,根据热西地委“打回热西去,就地闹革命”的号召,围场、围北两县干部战士整装出发,返回围场,与国民党军队和反动土匪武装展开了艰苦的游击战。

在国民党军队和土匪等反动势力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围场游击战是十分艰苦的。但在围场、围北人民和热西骑兵团的大力支持下,我人民武装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多次给予国民党军队和反动土匪武装以沉重打击,一大批党的干部、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道坝子区区长兼武工队队长史志新在梁家营召开会议时被敌人包围,为掩护大家转移,他只身跑到后山鸣枪示警,被敌人包围,壮烈牺牲。

史志新画像(围场县档案馆馆藏资料)

孟奎区武工队队长王剑锋在腿部中弹负伤的情况下,仍与敌人顽强战斗,被俘后受尽折磨,英勇牺牲。

王剑峰画像(围场县档案馆馆藏资料)

围场、围北两县的游击战,为围场的全面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7年5月,我冀察热辽独立十三旅在围场、围北两县地方武装的配合下,一举攻克了热西第一重镇围场县城,围场、围北重新回到了人民手中。

围场县档案馆为您讲述。

(孙兆岭 吴彦伟)

原标题:《【学党史 强党性】围场党史:战略北移和围场游击战(馆藏资料)》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