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后两年,顶尖经济学家贝克尔持续关注中国人口

澎湃记者 石剑峰
2014-06-04 15:48
来源:澎湃新闻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Garys Becker)教授于美国当地时间2014年5月4日去世,享年83岁。加里•贝克尔生前曾为财新《新世纪周刊》专栏作家,长期为该杂志撰写人口生育政策方面专栏,他的主要著作也大都已经在国内出版。本来,他今年夏天将来中国参加中国人口政策研讨会。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80岁了”,携程旅行网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梁建章昨天对澎湃记者说道。2011至2012年,梁建章曾在芝加哥大学在贝克尔的指导下做博士后研究,“那个时候,他还在芝加哥大学上大课,跟我们谈很多事情,还在巅峰状态。去年我见到他的时候,看上去活100岁都没问题。” 梁建章去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碰到贝克尔教授,跟他约定这个夏天请他来中国参加中国人口政策研讨会。“前天还跟他在邮件中谈这个论坛的具体细节。”梁建章说。

        这些年来,加里•贝克尔经常来到中国,对中国在经济改革开放十分关注,尤其是中国的生育政策——他是研究人力资本的权威。梁建章说,他是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对各国人口和教育的情况了如指掌。 “我跟他接触交流的时候,主要是谈中国问题,我跟他交流了很多关于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他对中国的问题尤其是人口政策问题十分关心。我跟他介绍中国的人口生育情况,他同意帮我一起推动人口政策的改革。他看到中国官方数字是1.8生育率,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已经降到很低了。但他认为即便是1.8,中国也不应该执行一胎政策。”梁建章对早报记者说,加里•贝克尔的逻辑很简单,“只要有能力培养人才,就不应该刻意减少人口。因为对于所有国家来说,人才是最宝贵的。”

        在过去两年,加里•贝克尔还不遗余力地帮助中国学者一起推动中国人口政策改革。据梁建章介绍,2012年7月,在加里•贝克尔和波斯纳的共同博客上发表了《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是时候结束了》一文,这是世界顶尖经济学家首次撰文评价中国人口政策。2013年12月,贝克尔教授把他写的一篇文章《中国放弃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发给梁建章,他在文中认为:“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已经成为了一项干涉大量个人决定的社会工程。虽然这项政策成功实现了大幅度降低生育率的目标,却没有考虑到1978年改革开放对于降低生育率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项政策完全是多余的,而且弊端远远多过贡献。”

        在梁建章看来,贝克尔是一位非常特别的经济学家,“在那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里面,他是独树一帜的。他开创了新的经济学领域,用经济学工具和手段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所以,他也是社会学家。”

        梁建章认为,贝克尔首先是人力资本研究的权威,“他说,人上学接受教育也是经济行为,人上多少学,跟以后的经济回报是有关系的。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非常能让人接受的,但在当时1960年代初,这种观点——人作为一种资本、人力资本,这是开创性的。”用这种方法,贝克尔研究了其他很多经济学中人的行为,“比如他把人的生育也看成是人的经济行为。人是有偏好,人喜欢小孩,这些都可以用数学模型量化,但代价比如生育成本、损失的个人时间,损失的职业生涯时间等也可以量化, 这些都用数学模型来研究。事实上,这些研究吻合了现在随着人们越来越富裕反而导致生育率下降等现象。他的研究很好的预测和解释了这种现象。”梁建章对早报记者说。贝克尔还用经济学模型来研究婚姻,用这些模型解释为什么人类会愿意建立一个家庭。什么样的人会跟什么样的人结婚?这些工作也是开创性的。

        “他很有名的一个研究是关于种族歧视。他当时提出这个观点是有争议的——如果一个企业有种族歧视,不喜欢雇佣少数族裔,那么企业是有损失的,因为它不得不用更高成本雇其他人。我觉得,这些结论和他的研究都是开创性的。这些方法后来为很多研究者使用。”

        40多年前,已经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的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写了一篇论文,描述“研究人类行为的经济学方法”。在这篇论文中,贝克尔宣称:“经济学的方法适用范围极广,可用来解释一切人类行为。”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贝克尔自己的研究工作就包括对家庭、婚姻、生育、教育等人类行为进行经济学分析,先后出版了《生育力的经济分析》(1960年出版),《人力资本》(1964年初版,1975年再版),《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1976年出版),《家庭论》(1981年出版)。在这些论著中,《生育率的经济分析》是当代西方人口经济学的创始之作;《人力资本》是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经典,是席卷60年代经济学界的“经济思想上的人力投资革命”的起点;《家庭论》1981年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时被该社称为是贝克尔有关家庭问题的一本划时代的著作,是微观人口经济学的代表作。这三部著作被西方经济学者誉为经典性论著,具有深远的影响。1992年,他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理由是他“拓展了微观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使之可适用于分析范围广泛的一系列人类行为”。 所以贝克尔不仅是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而且还是社会学教授。

        1976年加里•贝克尔出版的《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将经济学已经发展到了广义化阶段,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几乎囊括了人类的全部行为,从结婚到离婚,从生育到教育,从歧视行为到利他主义,从政治选举到违法犯罪,经济学扩张到许多非经济学的领地。经济学的广义化表明经济学可以用来从根本上理性地分析人类的一切行为和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广义经济学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其实都蕴含着效用最大化的经济性动机,都可以运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加以研究和说明——“经济”一词的本义,无非是用尽量小的成本换取尽量大的收益。当然,这种成本和收益既可以是货币的或物质的,也可以是心理的或精神的,而后者也是可以通过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均衡分析”方法来进行货币度量的。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贝克尔就跻身于现代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行列,他是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同时也是芝加哥学派的重要成员。他的学术思想同时代的芝加哥学派的M.弗里德曼、H.刘易斯、T.舒尔茨和G.斯蒂格勒等有许多共同之处。像这些人一样,加里•贝克尔也信奉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产,力主以微观经济理论作为科学的基础,建立经济科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他主张把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结合起来,把整个经济学建立在自由放任主义和市场均衡的方法论的基础之上。但在梁建章看来,虽然加里•贝克尔也属于芝加哥流派,但他最特别地方就是把经济学工具用到家庭、婚姻、教育这些领域。“现在用模型去研究社会行为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

        经济学家汪丁丁曾在2002年的一篇文章里对贝克尔如是评价道:”永远的贝克尔,不拘陈规的贝克尔,直面现象的贝克尔。不要再对我说佛里德曼吧,那个把经济学变成了自由市场信念的侍女的‘经济学家’!不要再对我说卢卡斯吧,那个杀死‘看不见的手’以祭祀经济学圣殿的‘自由市场’经济学家!我只看见贝克尔,从现在起,一直到永远!”

        

        
[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小传]

        1930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波茨维尔。1951年,贝克尔在普林斯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53年在芝加哥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55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57年至1968年,贝克尔执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69年至今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并曾任经济学系系主任。1967年,贝克尔获美国经济协会颁发的克拉克奖,1974年任美国经济协会副会长。1992年,贝克尔获诺贝尔经济学奖。2000年,贝克尔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