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世界的中国哲学:纪念陈荣捷先生诞辰120周年

中山大学哲学系
2021-04-25 09:59

作为世界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和宋明理学研究权威,陈荣捷先生毕生从事中国哲学研究、教学与传播工作,孜孜勤勤,融通中外,著作等身,被誉为“把东方哲学文化思想最为完备地介绍到西方的中国大儒”。陈荣捷先生也曾先后执教于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值此陈荣捷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史学会联合举办陈荣捷先生系列纪念活动,以缅怀先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通向世界的中国哲学:纪念陈荣捷先生诞辰120 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21年4月17日在中山大学南校区锡昌堂举行。

在研讨会开幕式上,举行了陈荣捷先生塑像捐赠仪式。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朱子全书》主编朱杰人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震教授、何俊教授,开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余文锋先生,塑像出资人陈少林先生、黄寄波先生,协调人罗璇女士,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张伟教授、冯达文教授、陈立胜教授等参加了本次捐赠仪式。仪式由中山大学哲学系陈少明教授主持。

作为捐赠方代表,陈来教授介绍了陈荣捷先生塑像的捐赠缘起和准备工作,对中山大学哲学系举办此次活动表示支持和祝贺。关于陈荣捷先生对中国哲学研究的贡献,陈来教授认为主要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其一,陈荣捷先生是中国哲学通向世界最重要的两个代表之一(另一位是冯友兰先生),是海外中国哲学研究和教学的最高权威,与冯友兰先生在国内引领中国哲学研究相映成彰,构成了中国哲学在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格局。其二,陈荣捷先生是最早推动召开东西方哲学交流会议的主要人物之一。1939年陈荣捷先生与在夏威夷大学的几位美国哲学家共同创立了“东西方哲学家会议”,对推动中西哲学与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三,陈荣捷先生还是最重要的中国哲学翻译家。其最具代表性的翻译作品A Source Book in Chinese Philosophy(《中国哲学文献选编》),开创了向西方全面介绍中国哲学原著的先例;贡献最大的则是《近思录》和《传习录》英译版,这两个译本深入天道、心性的讨论,其中的概念和内容翻译难度很大,而陈荣捷先生以其深厚的中西方学养将之译出,为西方深入了解宋明理学的精微内容提供了资料和条件。

作为受赠方代表,张伟主任认为重新理解陈荣捷先生的工作,对于当下学科建设和文明互鉴研究均有重要启示。首先,陈荣捷先生的研究视野极其宏阔。陈荣捷先生曾自道“致力于东西文化沟通”,在高度认同儒学的同时,也有着深厚的西学素养,对各家学说持开放态度。这对于我们今天进行东西哲学和文明互鉴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其次,陈荣捷先生治学非常严谨。其著作《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溯源清晰、考据详尽、注释详实,为今天我们进行中学西传的工作提供了很高的标准和很好的榜样。最后,陈荣捷先生孜孜不倦,退休之后仍笔耕不辍。陈荣捷先生晚年致力于宋明新儒学研究尤其是朱子学研究方面,并在80岁高龄之后仍写作、出版多部优秀研究著作,如《朱子门人》(1982)、《朱学论集》(1982)、《朱子新探索》(1986)等。1982年他所筹备组织的“国际朱熹会议”,更是确立了他在世界朱子学研究中的领导地位。陈荣捷先生持之以恒的工作,对欧美学界对中国哲学,尤其是新儒学和朱子学的研究兴起,有重要推动作用。这对于今日如何让中国哲学在世界舞台上切实绽放自身的思想光芒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朱子全书》主编朱杰人教授则特别强调了陈荣捷先生在朱子学研究方面的贡献。他非常认同陈来教授的评价:“陈荣捷先生对朱子贯注了全幅的生命和全部的感情。”同时,陈荣捷先生还是推动全球和国内朱子学研究的关键人物,1982年的夏威夷和1990年的福州—武夷山两次朱子学会议具有代表性意义。夏威夷会议是使海外朱子学变成显学的发轫点,也对改革开放之初的国内朱子学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关于福州—武夷山的会议,陈荣捷先生在墓前向朱子跪拜,并说:“我平生只向两个人磕过头,一个是我的母亲,一个就是朱子。”陈荣捷先生打开了朱子学在国内发展的大门,朱子学研究也逐步成为国内的显学。此外,朱杰人教授还回顾了自己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陈荣捷先生著作的往事,表示未来的愿望是把陈荣捷先生的所有英文著作翻译成中文并出版全集。

余文锋作为陈荣捷先生的家乡代表,介绍了陈荣捷先生从幼时勤奋好学到通向世界、深耕儒学、致力于中国文化哲学研究与传播的学术历程。他说,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开平市承先生遗志,致力于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平市委将全力推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台的建设,加快推动陈荣捷先生故居的修复工作。

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黄俊杰、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李明辉、黄冠闵则通过视频追忆了与陈荣捷先生交往的往事,讲述了陈荣捷先生对中国文哲研究所成立及推动中国哲学通向世界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张伟主任代表受赠方向捐赠方代表陈来教授颁发捐赠证书,随后两人代表受赠方与捐赠方向塑像出资人陈少林先生、黄寄波先生颁发证书。冯达文教授、陈来教授、余文锋常委、张伟主任等共同为陈荣捷先生塑像揭幕。陈荣捷先生塑像将安放于锡昌堂内,陪伴着哲学研究的代代延续和发展。 

开幕式结束后,由冯达文教授主持,陈来教授做了《陈荣捷先生与中国哲学研究》的专题讲座,本次演讲也是中山大学禾田哲学讲座“朱子五讲”系列的其中一讲。

专题研讨会分两场进行。上半场由复旦大学哲学系吴震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朱杰人教授首先做题为《另一个维度的朱子研究》的报告,认为朱子学的研究有两个维度:朱子学术思想的研究和朱子其人其事的研究。前者研究成果已非常丰富,但后者却往往被不被学者重视。陈荣捷先生于1986年出版的《朱子新探索》就是他对朱子其事研究的首创之作,为朱子学研究别开生面,值得关注。中山大学李兰芬教授报告《近现代岭南与走向世界的中国人文学术——以陈荣捷为中心》,由于陈荣捷先生同时受到了岭南广府文脉和教会学校中新式教育的影响,这才使得陈荣捷先生在宽松开放的环境中,不仅能继续保持自己的传统文化,又能接受外来文化的熏陶。不过从世界近现代学术交流来说,陈荣捷先生对中国人文学术的介绍并非是完全规范的,其实是一种掺杂了汉学的或说中国特色的人文学术。深圳大学黎业明教授报告《陈荣捷及其<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认为陈荣捷先生所著《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虽然存在待商榷、完善之处,但书中语词注释详备、文献征引丰富、语录拾遗较多,不失为王阳明《传习录》注释方面的名著。华东师范大学方旭东教授报告《朱子的太极本体思想——接着陈荣捷先生说》,围绕日本学者山井湧、陈荣捷先生的争论及陈来教授对于太极本体思想的阐释,方教授认为《太极解义》中虽然尚未出现“理先气后”的表述,但朱子强调“体用一源”的理解中应当包含“体立而后用行”的思想,为日后朱子主张“理先气后”埋下了伏笔,可见朱子关于理先气后的观点可能比我们想象得更为复杂。中山大学张清江副教授报告《论陈荣捷海外传扬儒学的方式及其与传统的关系》,认为陈荣捷先生对中国传统的跨文化表达,在努力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哲学的同时,又始终以中国哲学本身的内在理路和价值为基准,体现他对传统价值及其意义的真诚守护。

研讨会下半场由河北教育出版社王书华责编主持。深圳大学景海峰教授报告《古典学与经学》,认为我们应当从20世纪以来定型的中国哲学研究范式与古老的中国经典传统中,重新定位陈荣捷先生的工作。由于陈荣捷先生从小在侨乡生活,对西方文化耳濡目染并且有深切体会,而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又面对西方学者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这些不同因素共同造成了陈荣捷先生工作的独特性。这样的独特性,对于当今中国哲学研究走向西方、走向世界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复旦大学何俊教授报告《象山心学中本心与认知格局的关系》,认为陆象山从4至13岁形成的认识格局构成象山心学的稳定结构,贯彻于其思想的始终。这个格局由相关的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心与宇宙的关系,表征为命题“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另一个是心与事的关系,表征为命题“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象山通过以主体为中心的空间定位确立起心的主体性,又通过对矢量性时间的标示与意涵赋予以及怀疑方法的确立与应用,从而使主体之心具有价值内涵,最终致力于心面向事情,使心与呈现于事之中的理相吻合。中山大学郑淑红副教授报告《朱子对仁义礼智四德的宇宙论及本体论诠释(英文)》,该报告受陈荣捷先生的影响,并非运用西方伦理学的思维框架投射到朱子文本中,而从朱子的文本中抽绎出“流行”和“体用”两条线索来展开朱子对“仁义礼智”四德的诠释。前一条“流行”的线索是从宇宙论的观点看待“四德”,而后一条“体用”的线索则是对“四德”作一种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的诠释。“体用”与“流行”并举但又相互交织,通过这两条线索可以更整全地理解朱子诠释“仁义礼智”的复杂面向。华南师范大学雷静副教授报告《一体与同体:程颢“万物一体”说辨证》,认为程颢的一体以生生为内涵,显发为同体的经验现象,即“物-我”的阴阳成对、互动平衡的有机整体。程颢在《易》的基础上对《中庸》进行发明,使得“中”获得了易的阴阳天道运动的客观天理意义,这种不偏不倚的天理则可为道德奠基。既然人类道德之“善”乃是天道运动达到“中”的状态,那么“善”就不仅仅是主观价值,在本质上更是客观的天道。因此,一体藉由同体的交感现象,生发出“中”的道德意涵。清华大学赵金刚副教授报告《义利之际:道德原则与历史判断——以唐代维州事的评判为例》,认为“义利”既是儒家的道德原则,也是重要的实践原理;儒家学者不仅在理论层次上辨析“义利”的具体含义,也在具体的历史行动中应用“义利”原则。在具体的历史情态下,实践主体出于不同的历史处境和历史意识,导致它们对“义利”的分判有所差异。对维州事的评判则展现出儒家原理落实于具体历史情境中的复杂性以及原理与历史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果将儒家原理从历史中抽离出来,则可能导致原理的教条化,并丧失原理本有的思想活力。

陈来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从当天发言报告来看,“接着讲”和“学着讲”这两种思想态度,是纪念和发扬陈荣捷先生学术精神的重要方向。岭南一带现已形成了宋明理学研究的规模和气氛,是国内不可忽视的一股学术力量,期待当下岭南学者在明代哲学推广的基础上,对朱子学研究投以更多的关注,在陈荣捷先生学术研究精神尤其是朱子学研究精神的的引领下,将朱子学研究推向新的发展。

最后,中山大学陈立胜教授作闭幕致辞,本次研讨会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黄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