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探讨AI参与疫情治理:政府和社会完成一体化合作治理
4月22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以下简称I-AIIG)在北京举办“走向智慧治理: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治理中的政府、企业与公众”国际学术研讨会。I-AIIG学术委员、首席专家、资深顾问以及特邀国内外专家、企业家等20余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研讨会由I-AIIG副院长肖茜主持。
会议现场
政府和社会完成一体化合作治理
在研讨会上,I-AIIG国际学术交流项目主任、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于洋首先介绍了项目团队正在起草的《AI参与中国疫情治理的实践》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于洋指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防疫工作与社会治理面对大量计算复杂度高的治理问题,而AI在这类治理问题上全面、敏捷、深入的参与,成为中国疫情治理的鲜明特征之一。这一现象,让我们看到了政府与社会部门融合一体化的合作治理,显著有别于传统的政企伙伴关系。在传统政企伙伴关系中,企业是治理的支撑、为治理提供工具。赋能AI参与治理的是三个要素:企业有公共治理意识,政府有算法适应性思维,以及连接政府和企业的枢纽型部门。企业的主动性源自于其主营业务需要正当性构建;而AI技术的迁移能力,也降低了企业主动治理的成本。
最后,于洋基于研究院初步完成的公众对AI技术的态度调查报告,分析了公众对发展人工智能的总体态度。他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公民对政府治理绩效的预期不断上升,如何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治理绩效从而增强国家总体竞争力,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人工智能在中国疫情治理中的参与实践表明: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的治理模式正在形成且不断演化,亟待深入研究。
于洋老师报告
需要认真思考AI技术的无效问题和负面效应
之后,与会专家和嘉宾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点评。
I-AIIG学术委员、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教授指出,研究需要更加问题导向,找到人工智能参与到防疫中的短板在哪里。疫情是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的契机,人工智能的治理要落到数据、算法、算力、场景和人员的要素上。而且,后疫情时代对数据治理尤为重要。目前我们在“包容”和“平等”方面做的还不够,要发挥“人”作为治理要素的重要性。
龚克教授发言
I-AIIG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指出,人工智能如此快速地进入公共治理带来的隐患需要分析,公众对企业的信任的让渡条件和前提是公共部门能很好地保护数据。如何均衡传统治理和新型治理的方法,以及技术和常规管理手段的平衡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究。从人工智能赋能疫情防控的经验来看,中国的人工智能治理不仅在中国发挥作用,而且在快速测温设备等方面贡献其他国家,服务于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曾毅教授发言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教授、人工智能与数据治理中心主任马克·芬德利(Mark Findlay)在发言中指出,报告的内容与其正在进行的研究相互印证,将AI与商业和社会生活结合具有重大意义。他强调,“对人工智能的治理”和“使用人工智能来治理”的内涵不同,在研究人工智能治理时需要更加明确方向。国外在私人数据和公共数据之间有明确的防火墙,但中国在企业和政府的大规模数据共享方面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当然,我们也需要认真思考AI技术的无效问题和负面效应。
马克·芬德利(Mark Findlay)教授发言
中国将算法思维应用到公共治理方面十分超前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张薇在发言中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是大趋势。在疫情治理方面,分析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之间为敏捷应对危机所产生正向互动非常重要。未来,我们需要关注算法偏误带来的风险,以及是否充分考虑到弱势群体的声音与核心诉求。一体化的治理不可避免的使得企业掌握大量敏感数据信息,现有治理结构是否有能力确保数据隐私与数据安全、反垄断政策是否完善,以及如何建设数字韧性社会等问题都是未来值得关注的议题。中国的决策者在理解和将算法思维应用到公共治理方面十分超前,政府和企业在巨大危机面前可以迅速融合,“自下而上”的企业创新如何与“自上而下”的治理结合方面的中国经验对其他国家是有借鉴意义的。
张薇代表发言
I-AIIG战略合作与发展委员会副理事长、美团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夏华夏指出,报告很好的解释了系统化治理的概念。他认为场景是人工智能第四个重要因素,企业规模的增长伴随社会责任的扩大,企业和政府之间需要有特别好的枢纽部门,达成更好效率。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是一个非常好的交叉组织,可以为产学研一体提供更好的助力。
夏华夏发言
I-AIIG战略合作与发展委员会副理事长、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杨帆指出,面对人类命运的共同挑战,积极发挥AI等新技术的巨大潜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匙。新技术要想发挥重大作用,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一体化治理。一体化治理应当结合制度、技术、法律实现多利益相关方综合治理。政府天然拥有大量数据和巨大治理需求,企业善于挖掘数据价值并服务社会,两者有效协同,可以充分发挥数据巨大潜力,推动数字社会大发展。
杨帆发言
在专家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AI参与中国疫情治理的实践展开热烈讨论。I-AIIG首席专家、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教授陈琪指出,治理的“正面性”和“负面性”的平衡性非常重要,中国和西方的一体化合作模式的内涵不同,日本和韩国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也有很好的经验,需要从事实层面深化认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楠指出,公众对于隐私的态度需要从国际经验比较中找寻逻辑,个人隐私让渡给政府和企业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人工智能是较为头部的技术,需要将技术光谱进行划分,区分算法主导和用途主导,进而体现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意义。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张熠天指出,工业信息化是一种方法论,工业信息化3.0中人工智能的作用是技术和模式引领驱动。企业作为重要的治理要素,其自治力在助力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琪教授发言
最后,I-AIIG副院长梁正教授做总结发言,他首先对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表示衷心感谢,指出推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对话交流是研究院的重要使命,研究院未来将继续秉承开放理念,针对人工智能前沿实践与场景,集聚国内外专家智慧,提出具有全球意义的治理方案。
梁正教授发言
据了解,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是2020年4月由清华大学批准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依托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方面的已有积累和跨学科优势,研究院面向人工智能国际治理重大理论问题及政策需求开展研究,致力于提升清华在该领域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引领作用,为中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