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碧桂园扶贫青年邱堃的“绣花事业”

2021-04-14 16:41

4月13日,“天才妈妈×东乡绣娘”东乡公益时装秀流光溢彩,星光熠熠,来自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的5名东乡绣娘身着高级定制时装,将来自中国偏远山区的民族手工艺产品带到时尚之都上海,通过国际T台精彩展示了东乡刺绣之美。

藏在“深闺”的非遗走向世界

“看,是妈妈!”在东乡那头,绣娘马色麦的孩子从手机直播画面看到妈妈出现在T台上,兴奋地拍起小手掌。丈夫马克勒木笑着说,起初他是不太赞成女人出门就业的,这两年随着东乡刺绣品牌越做越大,看到妻子的手艺得到人们认可,现在他逢人都要夸上妻子几句。

东乡绣娘马色麦在国际T台走秀

这次时装周的东乡公益时装秀,模特们身着的时装上点缀了很多东乡绣元素,马色麦和其他50多名绣娘前后用了12天,赶制出了400多块精美的绣片,效果十分惊艳。

在非遗艺术展现场,53岁的东乡刺绣非遗手艺人马阿西也,与奥运冠军、“天才妈妈”公益项目传播官吴敏霞一起,向现场嘉宾和媒体热情展示东乡绣。

“第一次在全国观众面前刺绣。”东乡刺绣工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马阿西也在央视频中,向全国观众展示东乡绣的独特针法。活动结束后她向碧桂园扶贫人邱堃分享了首次参与直播的喜悦,“看到大家对东乡绣热情高涨,我信心更足了,东乡绣一定能够走得更远”。

东乡刺绣工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马阿西在非遗艺术展展示东乡绣

男子汉邱堃的“绣花事业”

这是碧桂园扶贫人邱堃带领东乡绣娘们的第二次时尚“远征”。继2020年10月中国国际时装周半年后,4月11日,邱堃带领5名绣娘再赴上海时装周之约。绣娘中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已经53岁。

“不容易啊!”压力常让邱堃紧张,除了事情多、忙得脚不沾地之外,更多是来自东乡当地部分群众传统保守的思想观念。过去在东乡人的观念中,女人抛头露面打工会被乡邻们视为异类,更别说走出大山、登上T台走秀。

东乡绣娘杨梅兰在上海时装周走秀

“第一次去北京走T台,怕长辈不同意瞒着呢。回来大家看了照片都觉得挺骄傲的,不单是我出去走了一趟,还让世界看到了东乡刺绣。”杨梅兰是当地公认刺绣水平最高的绣娘之一,她先后两次参加了国际时装走秀,希望打破人们对东乡妇女的刻板印象,振兴东乡刺绣产业。53岁的刺绣带头人马阿西也身体力行地支持东乡刺绣产业发展,听说时装周能给东乡刺绣贡献力量,她没多想就来了。

“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东乡绣只是一门做做绣花枕头、鞋垫的技艺,上不了台面,其实真的不是。”邱堃说。

2020年3月,来自西安的邱堃从碧桂园陕西蓝田扶贫项目部,被抽调到碧桂园甘肃东乡扶贫项目部,专项负责东乡刺绣产业帮扶。经过一年摸爬滚打,他俨然成了一名“东乡妇女之友”,谈及东乡刺绣近几年的发展,他如数家珍。

碧桂园扶贫人邱堃在电话沟通刺绣事务

“我们刚到东乡帮扶那会,刺绣产业‘一穷二白’,当地连一个刺绣品牌都没有。”邱堃感叹。

据了解,东乡刺绣的技艺传承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女孩子在很小的时侯就要学习,主要是做些枕套、坐垫、桌布之类的装饰供家用,有时一些精致的被单、门帘等刺绣也会作为女孩子出嫁的嫁妆。

2018年,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结对帮扶临夏州东乡县后,积极联动东乡县妇联,培养返乡扎根创业青年,比如扶持青年大学生马箫箫在家乡创办了东乡第一个刺绣品牌“土本土”,并签订《东乡特色产业-刺绣帮扶协议》,采购、帮销东乡刺绣产品。

“摸着石头过河”的刺绣复兴之路

“一开始,大家心里也没谱,但慢慢摸索,路自然出来了”。振兴东乡刺绣产业,并不是简单喊喊口号,当地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缺少合适的供应链,绣娘居家刺绣的材料难供给,不管是物料成本,还是生产成本都会远高于市场价格,这无形中增加了很多成本。

因此,邱堃所在的碧桂园东乡扶贫组,很快就想到了开班授课。他和团队整合当地的刺绣带头人,开设东乡绣娘培训班,培训学习合格的绣娘能接手制作刺绣产品订单,并通过带头人分散管理,提高刺绣效率与成品质量。

碧桂园在东乡县开展刺绣培训

截至2021年4月,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在东乡县各乡镇累计开展了21期刺绣培训班,培训共超过1000名东乡妇女,其中有近800名绣娘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同时,选拔出的10名带头人组织绣娘制作订单,覆盖了东乡县仓房村、苦改村、娄子村等12个行政村。项目部负责派发订单及免费原材料,绣娘只需按期按要求把东西绣好,足不出户就能按时结算手工费。

在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的帮扶下,目前东乡县已拥有超过2000人的刺绣队伍。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通过社会企业碧乡采购、帮销东乡刺绣产品超10万件,订单总额超200万元。

碧桂园扶贫人邱堃给绣娘按件结算工费

29岁的马来西麦就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绣娘,通过在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组织的刺绣产业培训班的学习,心灵手巧的她依靠精湛的工艺成为了众多绣娘中的佼佼者,每月依靠接刺绣订单获得两千多的收入。“平常利用空闲时间,在家里做些手工艺品,既补贴了家用还能照顾到老人和孩子。”

在尝到刺绣增收的甜头,很多已达退休年纪的东乡妇女主动开启人生第一份工作。“只要想做,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50岁的马哈麦尽管从小没有接触过刺绣,但经过短短一周的学习,颇有天分的她就迅速掌握了这门新技能。

谈及刺绣,马哈麦脸上总难掩喜爱之情:“别人绣的花色,我几乎一看就会。”不论是荷包、拖鞋、还是碧桂园的LOGO,花色样式不一的绣品,她都能很快上手,绣出与其他伙伴手艺相当的绣品。

马哈麦展示自己的刺绣作品

“每当你卖出去一件产品的时候,当地的一名妇女或者一个家庭能从这件事情上得到一定的收益,我觉得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邱堃说。

1125㎡刺绣产业综合枢纽落地东乡

为更好地打造东乡刺绣产品品牌,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2020年,在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的牵线搭桥下,返乡扎根创业青年马箫箫与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苏晓莉一拍即合,共同创办东乡刺绣品牌“塞昂花儿”,带动少数民族非遗手工艺走上市场化道路。

2020年10月,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联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东乡县落地1个东乡刺绣产业综合枢纽,总面积达1125㎡,集生产、运营、培训、展示、交流为一体,计划打造为展示手工非遗文化、东乡刺绣产业的示范和交流体验基地,目前印花、烫花、绣花、缝纫等20余件设备已采购完毕,计划今年4月下旬正式开始运营,拟培训50多名制作高端刺绣产品的绣娘。

在4月13日上海时装周现场,碧桂园还通过国强公益基金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用于支持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东乡刺绣项目。邱堃介绍,目前东乡缺少印花设备,这将是他和团队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设备引进后,将可以更好地帮助绣娘在已经印好的图案上自绣,相比于传统的刺绣技艺,印花设备的使用,不仅能让成品图案更精美,同时也能大幅提升绣娘刺绣的效率。

碧桂园通过国强公益基金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支持刺绣产业发展

“未来,我们不仅发展东乡刺绣,还会更多地向文旅产业靠近,推出手工编织、麦杆画等多元化东乡手工艺品,让非遗文化产业焕发新的生机。”邱堃期待,有朝一日能让世界看见东乡非遗技艺文化传承之美,也让世界知道,在遥远的大山有这么一群妇女,正在努力绣出绚丽多彩的明天。

    责任编辑:毛玮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