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策|“破冰船”:以良性竞争与互利共赢原则推动气候转型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陈东晓
2021-04-14 19:34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4月1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消息,应中方邀请,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于4月14日至17日访华。期间,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将同克里在上海举行会谈,就中美气候变化合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等交换意见。在当下的中美关系中,气候变化是两国不可多得的合作领域,作为在气候变化领域最具有系统性影响的国家,中美也有着共同利益,而中美对气候治理的定位尚未明晰,缺乏技术和指标方面的明确目标,也为两国气候合作创造了窗口。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了国内气候研究领域重要机构的学者组成项目组,研判拜登政府的气候能源政策及其走势,分析中美在气候治理和能源转型领域的互动及其影响,并就推动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如何增信释疑、拓展合作提出政策建议。自今日起,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与上研院合作,陆续刊出这项研究成果——《共担大国责任 引领全球零碳:中美气候合作新议程》。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对全球气候变化风险的科学研究持续深入及其大力宣传,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正在引发的全球系统性危机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2020年12月的气候雄心峰会上指出,气候事件对人类和环境的破坏是巨大的,并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宣布各自国家进入“气候紧急状态”(Climate Emergency)。联合国安理会多次举行气候变化与安全的公开辩论,推动各国政府重视气候变化与气候紧急状态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从人类安全的角度系统评估气候变化严重性,这是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知不断拓展和深化的重要标志。

无论从当前的经济规模、国际影响力来看,还是就各自的碳排放总量而言,中美两国都是气候变化领域最具有系统性影响的国家。2014年11月中美两国政府曾共同宣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对推动2015年国际社会达成《巴黎协定》、促进气候变化领域的全球治理进程起到了引领作用。

我们认为,中美在促进全球经济结构转向更清洁、低碳和环境友好模式上有着共同利益。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携手合作,也能够推进主要碳排放大国之间通过合作,共同构建全球低碳叙事的潮流。鉴于此,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了国内气候研究领域重要机构的学者组成项目组,研判拜登政府的气候能源政策及其走势,分析中美在气候治理和能源转型领域的互动及其影响,并就推动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如何增信释疑、拓展合作提出政策建议。

报告分析指出,拜登政府重新调整美国的气候变化政策,推动美国的能源结构向低碳和零碳转型,以此重塑美国全球气候治理领导地位,并带动绿色复苏和就业增长,美国在2021年3月美欧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强调实现“1.5摄氏度”温升控制和2050年净零排放等全球目标,并计划筹办4月22日气候峰会。

要实现这些目标,美国当前面临着全球合作、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投资、新兴关键资源、市场需求等内外制约瓶颈。同样,中国政府提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也有赖于提速国内绿色经济发展和参与引领国际气候治理。气候变化合作为中美携手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和碳中和建设创造机遇,并有望在新时期成为开拓中美合作共赢前景道路的“破冰船”。令人鼓舞的是,中美两国领导人对双方在气候变化领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潜力具有高度共识,2021年3月中美高层战略对话达成了建立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工作组等成果。

报告同时分析认为,新形势下,中美的气候合作仍然面临不少内外制约和困难。首先,如何在国内议程中确立气变合作的优先位置。应对新冠疫情、恢复经济等国内重大议程同气候变化、能源-粮食-水纽带安全风险等议题交织叠加,中美两国近期都面临着抗疫防疫和恢复经济的重任,如何统筹抗疫、经济和气候变化任务考验着两国政府各自统筹推进的执政和治理能力。其次,如何弥补国际气变合作领域中资源短缺问题。全球气候治理长期面临公共产品赤字,尤其是气候融资赤字,疫情后各国财政困难更使得国际气候融资雪上加霜。再次,如何化解美国遏华政策对中美气变合作的干扰。美国政府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这种根植于所谓“修昔底德陷阱”的地缘政治思维,容易导致美国从“相对收益”甚至是“零和博弈”的视角看待中美在气候变化、能源转型领域的合作,也加剧了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集体行动困境。最后,如何对冲美国国内围绕气变问题上的利益集团矛盾、“反智”思潮和单边主义等行为的阻挠。美国国内依旧充斥大量的气候变化怀疑论声音,美国近期在碳边境调节机制(CBM)的举措也和WTO原则冲突,干扰全球气候治理合作进程。

为此,报告以推动中美在气候变化治理、能源转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益为目标,为中美合作提出若干建议:一是发挥元首外交、峰会外交对中美气候合作的“战略定盘星”功能;二是聚焦气候适应能力、低碳技术、碳中和等新领域的知识分享和具体合作,形成健康的竞争合作伙伴;三是加快重启中美在气候和碳减排领域的科技人文交流;四是深化中美地方低碳合作机制,聚焦城市联盟、产业园、市场供需和中产阶级需求,推动地方经济和能源转型;五是共同加强碳市场建设合作,合作发展碳期货、碳普惠等国际气候金融机制;六是拓宽中美投资渠道,通过绿色金融激励低碳技术创新。

报告的作者长期从事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问题研究,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反映了当前中美在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领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我们相信,本报告所提出的建议对于管理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拓展双方在环境气候领域的互信建设、推进能源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引领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实现零碳目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陈东晓,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本文为报告前言,原标题为“前言:以良性竞争与互利共赢原则推动气候转型”,现标题为编者所拟。)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