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羯族人到底是什么人?
原创 鹰眼荷鲁斯 历史心发现

在谈到羯族和五胡乱华的历史时,一些网络历史作者总是会趁机借着高鼻凹目多须的记载,还有一一些内亚风俗,强行将这个混合族群定义为白种人或者高加索人种,然后将他们与两宋之交时期的两脚羊,不羡羊,饶把火强行挂钩,最后趁机输出强烈的民族情(垃)绪(圾)价值。那么,羯族人真的是古代高加索人种吗?

很多关于羯族文章的标题近乎造谣
我们可以看看亚历山大-沃文的论文:《谁是羯族人,他们使用什么语言》。这组有趣的研究为我们还原五胡十六国时代民族乱象,提供了别样的语言学思路。
作者搜寻羯族根源的历史依据,就是史书中记载的一句羯语诗文,也是揭示羯族文化背景的少有材料:

佛图澄
及曜自攻洛阳,勒将救之,其群下咸谏以为不可。勒以访(佛图)澄,澄曰:"相轮铃音云:'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此羯语也,秀支,军也。替戾冈,出也。仆谷,刘曜胡位也。劬秃当,捉也。此言军出捉得曜也。"
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意思是石勒要准备讨伐刘曜,诸多部将担心无法取胜,于是石勒拜访高僧佛图澄,来自西域的高僧佛图澄唱了一句谶语: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
只要开出大军,就可以捉住仆谷刘曜。作者的主要复原依据,就是佛图澄的这句羯语诗歌,作者首先根据《说文解字》,复原了东汉和中世纪早期的这几个字的汉语发音音值,并根据文献记载中的断句,复原了这句话的完整读音:


那么,这到底是哪个族群的语言呢?
在比对了古代回鹘语,古代突厥语,还有北亚的雅库特语,以及中亚的图兰语之后,发现以中古时代早期汉语对音复原的这句羯族语诗歌,最接近的是叶尼塞语系,这是一种分布在叶尼塞河流域的语言系统,其残余使用者在逃过了沙俄扩张的狂飙之后,还在今天苟延残喘。




叶尼塞语系使用者的长相和分布区域,其实部分人的长相也符合晋书中羯族的“高鼻深目多须”的特征。
但是在这个结论成立前,还有几个前置条件需要注意:这里分析的羯语,应当是羯族的主要人口使用的语言,而且一个族群使用的语言乃至宗教,和这个族群的血统-族源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纵然羯族有类似于崇拜拜火教的风俗,但是在各种文化元素频繁流通的中亚世界,宗教和语言之间的互相影响其实非常频繁,都是可以后天习得,被其他民族所影响的。历史上族源血统和文化面貌倒错乃至被置换的案例数不胜数,比如唐代来华的粟特人后裔,在体貌和文化面貌上最终华化,到了五代和宋代仅仅以姓氏作为为数不多的身份标签。所以语言仅仅是寻找羯族历史源头的依据之一,但是羯族的王族和核心人群究竟是什么种族,到底是从何而来,其实依旧悬而未决。
此外,在分析古代民族族源时,仅靠几个名字音转和对音的方式,考证族源和民族关系其实非常不严谨,否则就很容易出现晚清民国时代的达斡尔=大宛,印第安=殷地安这样的浅陋错误和有心扭曲。

事实上前赵和后赵,还有后来的冉闵魏国,其实都有汉人和其他胡族的汉人部属。但有人仅仅因为文献记载中似是而非,弹性极大,定义边界模糊不清的描述:高鼻凹目,皮肤白皙,就将所谓的“五胡”所有人都归纳为高加索人种(其实五胡中的确存在月氏人,吐火罗人和其他西域族群后裔),然后给“白种人”附加上各种恐怖而残忍的想象,趁机输出各种情绪价值,其实是虚构了一个想象中的共同体,竖立在了“古代汉族”这个想象中的共同体的对立面。
原标题:《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羯族人到底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