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幼小衔接不折腾,改一年级课标就对了

2021-04-09 17:52
来源:澎湃新闻

4月9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当下,教育已经成为了全民话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公平和未来。之前,幼小衔接成为很多家庭的现实焦虑所在:孩子入学前要认上千个字、要自学拼音、要自学英语拼读,成为很多孩子的人生第一次内卷,次生的高额培训费更成了民生痛点。

为缓解“抢跑”问题,2018年教育部公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坚决禁止提前教授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但是,不让幼儿园教了,是不是小学就能真正“零基础”入学?

事实上,之前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的效果并不理想,不少家长作为“过来人”,反而现身说法:“零基础入学”让自己的孩子吃了亏。甚至有的家长抱怨称:当初一进小学,老师问谁学了拼音,全班只有我家孩子没学过,老师几乎直接跳过了拼音教学。

所以,仅仅禁止幼儿园“小学化”是不够的,还得削缓小学低年级的学习坡度。这次教育部明确提出:“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这意味着,幼小衔接的工作不止于禁止幼儿园“小学化”,更得削缓小学教育的课程标准。

应该看到,小学的一年级教材在衔接方面的问题不少,饱受家长诟病。语文教材为追求所谓“大阅读”,一年级的教材从一开始就是带大量生字的课文,让孩子措手不及。以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课本来说,开篇处的课文是长达四五十字的《上学歌》,以及“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云对雨,雪对风”“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等《对韵歌》之类的内容,之后几乎每篇课文都有长达10多个字的“识字”,再加上四五字的“写字”。

“突然深水区”的一年级课程,对于刚刚摆脱幼儿园状态,告别了睡午觉、分饼干的小学新生来说,实在太艰难。老师教得累,学生更痛苦,家长最抓狂,很容易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引发社会性焦虑。

因为小学一年级的“突然深水区”,逼着无数家庭不得不“抢跑”“先飞”,其中很多是被裹胁。这背后的问题有很多,有家长“鸡血”的原因,也有培训机构和自媒体在制造焦虑,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幼小衔接做得不好,特别是在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之后,小学课程的门槛却没有做降低,让刚入学的孩子和家长摔得鼻青脸肿。

这一次,教育部明确提出修订课标、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无疑是找对了问题的关键节点。孩子学习的路还很长,一年级课程做个“缓坡”,才能避免拔苗助长。

    责任编辑:沈彬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