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坠物之声》:恐惧是一代哥伦比亚人最常见的疾病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实习生 吴冕
2021-04-08 09:23
来源:澎湃新闻

在哥伦比亚,河马已成最大入侵物种。这种来自非洲热带草原的动物,最初只有四头生活在大毒枭巴勃罗·埃斯科瓦尔的私人动物园里。埃斯科瓦尔死后,庄园里的动物也归国家所有,河马因为体积太大被放任不管,因而到2020年,这个河马种群已繁衍到一百多头。2009年,一头河马在逃出动物园的途中被射杀,猎捕它的士兵们同这只死去的河马合了影,照片经媒体发表后引发轩然大波。这件事同样让哥伦比亚作家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深受触动,他一直想写一部以毒品战争为背景的小说,这个新闻就是一把钥匙。

2011年,由新闻钥匙打开的故事——《坠物之声》面世,小说自出版后获西班牙语文学最重要的奖项之一“丰泉文学奖”,并于2014年成为首部获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的拉美小说。今年1月,该书简体中文版由世纪文景出版。

小说中文名《坠物之声》可以被理解为“物体坠落的声音”,声音有轻有重。全书三处写到飞机坠毁,其中两起事故是故事最为重要的转折,更映照了书名。当飞机不受控制地坠落,发出巨大声响,大的历史走向得以改变,一个小小的家族也因此被刻上深深的悲剧烙印。

4月2日,《坠物之声》中文译者、南开大学西语系教师谷佳维与作家btr做客陆家嘴读书会,围绕《坠物之声》展开对谈。

4月2日,《坠物之声》中文译者、南开大学西语系教师谷佳维与作家、译者btr(左)做客陆家嘴读书会,围绕《坠物之声》展开精彩对谈。

聚焦充满暴力与恐惧的哥伦比亚

《坠物之声》也由那个真实的新闻事件开始讲述。河马逃走并被射杀的新闻让主人公安东尼奥·亚马多想到了他曾经的一个朋友——神秘的里卡多·拉韦德。两人在一家台球厅结识,那时的安东尼奥是年轻的法学教授,里卡多则是出狱不久的落魄中年男人,他们差点成为洞悉对方秘密的知心好友。1996年的一天,他们在街头遭遇枪击,里卡多死了,安东尼奥身负重伤,陷入创伤后应激障碍。直到两年以后,一个陌生电话让安东尼奥踏上了寻访过往的旅程,许多秘密也得以逐一揭开。

谷佳维表示,小说里有两代主人公,其中之一安东尼奥生于1970年代,是巴斯克斯的同龄人;而里卡多曾是飞行员,在1960年代曾参与过早期毒品贩运工作。巴斯克斯通过两代主人公勾连起一段非常大的历史——从196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初,整个哥伦比亚的毒品恐怖主义和城市暴力史。

回望哥伦比亚于1960年代陷入的那场长达半个世纪的内战,这场战争几乎是由毒品交易引发的,共造成22万人死亡,36万余人逃离本国,约670万人背井离乡。但不同于美剧《毒枭》,在《坠物之声》中,毒品战争只是一个背景,巴斯克斯以一个家庭悲剧切入,记录了暴力和混乱带给一个幸福家庭的深重灾难,它带来的阴影直到多年之后还挥之不去。

在谷佳维看来,《坠物之声》写的是人如何为他所不知道的力量摧毁。“里卡多不知道背后的力量,他只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自责,但各种各样的势力织成了一张捕杀他的巨网,像捕杀河马一样,这个巨网到底是什么,背后的权力运作是什么,这是小说探讨的。”

而另一边,作为《坠物之声》的叙述者,安东尼奥也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两点,一个是他追溯历史的动机,一个是他在追溯历史过程中获得的东西。”谷佳维说,在动机上,安东尼奥原本生活得不错,对于国家问题一直处于“不想知道”的状态。里卡多曾想向他敞开心扉,但他拒绝了,他的拒绝有一种胆怯在里面——因为里卡多的存在提醒着他,他的国家曾有这么一段不光彩的历史。

“一直到他自己也遭受无差别暴力攻击,他才没办法继续逃避,所以去追溯历史,这个动机写得很好。追溯过程中他遇到了里卡多的女儿玛雅,他得到了很大安慰,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不是孤独的,他终于可以正视这个国家的历史。”谷佳维认为,这也是巴斯克斯本人想要做到的事情,“安东尼奥在小说里说恐惧是他这一代波哥大人这辈子最常见的疾病,巴斯克斯也说《坠物之声》的叙述者是他的同辈人,从根本上讲一切文学都是自传,而他是用最直接方式书写他的忧虑。”

巴斯克斯  

被大历史丰碑遮蔽下的小人物的故事

在《坠物之声》结尾,安东尼奥和玛雅一起探访童年乐园。他们看到毒枭埃斯科瓦尔收藏的古董豪车已经锈迹斑驳,“我们共同的过去是无处不在的,仿佛氧化物般让我们瞧不见,却能当着我们的面将这些车门、车轮、仪表盘、方向盘一一腐蚀之殆尽。这个过去你不去想,也是存在的,而且它影响着你。”

2014年获得国际都柏林文学奖时,巴斯克斯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哥伦比亚仍然是一个复杂的国家,就像文学中常见的那样,冲突催生小说。“伟大的文学正在哥伦比亚被书写。在拉丁美洲,它几乎总会成为暴力的副作用——伟大的文学。”

他的成名作是写于2004年的《告密者》,写的是“二战”期间很多德国犹太人逃亡到拉丁美洲,当时针对德国犹太人有一个黑名单运动。小说主人公在年轻时出卖了一位他的朋友,这一出卖,等于给几个家庭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这本书也是第一本被译为中文的巴斯克斯小说。2011年,巴斯克斯来到上海,在复兴路的一家小书店接受了btr专访。当时巴斯克斯说,作家好像是总觉得未来是不确定的,过去是很确定的,但他觉得过去的经验或者说历史也是不那么确定的东西,取决于“谁去书写”。

据悉,继《坠物之声》之后,巴斯克斯又创作了以哥伦比亚现代史上著名自由党人豪尔赫·埃利塞尔·盖坦被刺事件为背景的《废墟之形》,以及最新的短篇小说集《为火而歌》,连同之前的以巴拿马独立为背景的《科斯塔瓦纳秘史》,以上作品都将由世纪文景推出简体中文版。

谷佳维表示,无论是哪一部,巴斯克斯的小说都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就是去追问国家历史大事对个人的影响,把宏大的官方历史变成一个人身上发生的故事。“他自己说的——现有的历史充满空白和谎言,有的作品是为了照亮现实中被历史扭曲和被阴影覆盖的地方。哥伦比亚一直处于动荡和暴力中,巴斯克斯希望自己的作品照亮历史,讲述被大历史丰碑遮蔽下的小人物的故事。”

《坠物之声》

从“文学爆炸”继承下来的重要遗产

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初,拉美文学的繁荣与辉煌造成了世界性的“冲击”,以至于有人用了“Boom”(爆炸)一词来形容当时盛况。那一时期拉美的代表作家包括加西亚·马尔克斯、卡洛斯·富恩斯特、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阿莱霍·卡彭铁尔等等。

巴斯克斯说过:“我这一代作家从‘文学爆炸’继承下来最重要的遗产,是一个它所塑造的拉丁美洲,从卡彭铁尔到加西亚·马尔克斯,拉丁美洲是一代代的拉美作家塑造出来的……这份工作现在轮到我们来做,我们与那被称为祖国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如此紧张,满载了爱与恨,我这一代的作家的使命是质问它,面对它的问题,揭示它的真相,从而走向光明。”

“巴斯克斯这一代距离 ‘文学爆炸’那一代作家已经过了几十年了,一般我们说孙子和爷爷是隔辈亲,我们在巴斯克斯这里看到的反抗有很温和的感觉。但在他之前,有一批坚决反抗的作家,姿态很激烈。”谷佳维说,马孔多是Macondo,而“麦孔多作家群”是Mcondo。1996年,18位年龄不超过35岁的作家发表宣言,要跟“文学爆炸”说再见,他们把马孔多改成了麦当劳的麦,口号是我们很热爱马尔克斯,但我们真的不想再模仿他了。“通过这个名字,我们也能看出它不但受到麦当劳影响,也有美国流行文化包括电影文化的影响。”

除了麦孔多,还有一个同样出现于1996年的“爆裂一代”(la Generación del crack)。那是一个由五位墨西哥作家发表的宣言,crack跟“文学爆炸”的boom对应,两个都有拟声的感觉。

“但巴斯克斯谈到爆炸一代的作家还是有很深的敬意,而且对他们有所传承。他承认自己从小就喜欢读马尔克斯、科塔萨尔、富恩特斯、博尔赫斯这些人,富恩特斯和略萨这样的前辈也公开赞扬过他,并且他说过他去欧洲、去巴黎就是追随马尔克斯和科塔萨尔的脚步,因为他们也是去巴黎的。”谷佳维说。

Btr也认为,巴斯克斯这一代很多去了西班牙或者欧洲,他们隔了一段距离来写国家。《坠物之声》的叙事同样有一种距离感,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局外人在写对方的故事。“无论是私人层面还是国家层面,巴斯克斯的写作都有一段距离,这一段距离是很重要的,让他可以清晰地从一个离散的,或者是外部的视角关注自己的国家。”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