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发论文称慰安妇系自愿,中日韩民间团体联合要求撤稿

上师大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
2021-04-06 15:41

2020年年底,一篇名为《太平洋战争中的性交易》(Contracting for sex in the Pacific War)的文章被发表在《法学和经济学国际评论》网站上,作者是哈佛大学法学院研究日本法律的教授J·马克·拉姆塞耶。该论文认为“慰安妇”是自愿签约的妓女,慰安所是战时妓院。该论文一出,引起国际社会一片哗然,各国学者纷纷谴责和抗议。

日军“慰安妇”的事实与真相

针对拉姆塞耶教授的论文,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于3月28日召开了“日军‘慰安妇’的事实与真相”为主题的线上国际研讨会。此次国际研讨会由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主持,与会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阿根廷的专家学者。

会议现场

首先,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人文学院外事秘书赵文文从该论文的发表概况、论文内容、作者简介、国际评论四个方面详细梳理了拉姆塞耶《太平洋战争中的性交易》论文的经纬。拉姆塞耶试图根据经济学博弈论的观点来证明,妓女与妓院的劳动合同签订是基于双方博弈的结果。基于这点得出“‘慰安妇’实际上是同意做‘妓女’”的结论,结合其他专家对这篇文章的论据来源和真实性的质疑,赵文文提出“这篇文章无视幸存者的证词、国际组织的调查和数十年的学术文献所确定的事实,而依赖于有问题和误导性的引用。这些所谓的‘合同’将因为无法律行为能力、胁迫、欺诈和不道德而无效”。而后赵文文结合拉姆塞耶具有日本底色的成长、研究背景以及他于今年1月12日在为以修正主义著称的报纸《产经新闻》的英文网站《日本前进报》发表题为《恢复慰安妇的真相》的文章的事例,指出“作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哈佛大学的法学教授,拉姆塞耶竟为这些粉饰的历史背书”。最后,她介绍了国际上的学者、媒体对拉姆塞耶论文的态度。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陈丽菲教授发表了题为《想象与推理的建构——略评〈太平洋战争中的性交易〉》的演讲。她认为“从本质上来说,这不是一篇讨论历史的论文,而是在观念先行基础上,对二战时期日军‘慰安妇’制度历史,发挥想象与推论的一种选择性观念建构”。陈丽菲认为,拉姆塞耶“玩弄经济学博弈论概念,用合同法来推论政治与军事运作,用经济逻辑来取代战争逻辑”,她指出,“慰安妇”制度是公娼制度在军国主义环境下服务于侵略战争的变异与转型。但是,拉姆塞耶完全不顾这个关键性的转型,完全规避受害幸存者的声音,“着意编织,从逻辑到逻辑,从文本到文本地推论出,二战时期的‘慰安妇’都是‘卖淫女’这个极其下流无知的结论”。陈丽菲从不公正的选材、错用公娼制度、偷换时间概念、以偏概全等多个方面,运用史料与田野调查最新成果,对拉姆塞耶的观点进行了批驳。她警告,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各国学界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慰安妇”问题为代表的战争罪行的追索和历史正义的申张,将是一个长期和艰苦的过程。

明治学院大学国际和平研究所客员研究员石田隆至是研究东亚战后的和解、新中国对于日本战犯审判相关领域的专家。他的发言从“日本社会对于这件事的基本反应与状况”切入,结合“日本社会对于朴裕河所著《帝国的慰安妇》一书的评价”,对拉姆塞耶论文所代表的历史修正主义认知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他认为,“拉姆塞耶和朴裕河等人的主张,意在颠覆上世纪七十年代由具有良知的日本历史学家提出的历史事实和侵略事实”。他重点介绍了历史学者郑荣桓教授的观点。郑荣桓认为,那些拥护《帝国的慰安妇》的左翼自由派知识分子全部陷入了历史修正主义之中,战后日本其实并没有选择彻底地否定所谓“大日本帝国”,而是选择了与“大日本帝国”共存。面对这样的现状,石田隆至提出了“面对反智主义,建立东亚学问的联合”的观点。

阿根廷萨尔瓦大学东亚问题研究专家María del Pilar Álvarez博士从女性主义、口述的利用、科学出版物的作用三个方面,对《太平洋战争中的性交易》进行批判。她认为,拉姆塞耶的推论是一个不合逻辑的推论,没有提出任何证据来证明他的说法是正确的。她还指出,关于“慰安妇”历史的研究与调查,有来自多国包括日本被奴役妇女、也有忏悔的士兵和医生,以及目睹绑架的公民的证词,但拉姆塞耶作为一个研究法律的专家,竟然否认和无视了这些证词。最后,她对这篇问题论文在学术期刊发表的事实,提出“如果学术不尊重科学知识生产的规范,我们就面临着学术的终结”的严肃批评。

韩国学者、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文蕙贞从法学角度,介绍了今年年初韩国法院判日本应向日军“慰安妇”受害者做出赔偿判例的法学争论和法理依据。文蕙贞对首尔中央地方法院的判决审判过程、判决内容以及该判决的意义进行了明确的分析。2013年,12名日军“慰安妇”受害者向首尔中央地方法院申请民事调解,要求日本政府给这12位受害者赔偿1亿韩元。2021年1月,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对该案件作出了判决。她指出关于这次判决大致上有两个争论焦点,分别是“韩国法院能否行使审判权”和“韩国法院对该事件是否拥有国际审判管辖权”。文蕙贞认为,此次韩国法院的判决,是遵循了“国际强行法”上位法、尊重人权原则的一项进步性的判决。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贾铭宇在拉姆塞耶论文的基础上,结合了今年1月作者发表的另外一篇报纸文章,讨论与批评拉姆塞耶在认知体系和学术态度方面存在的缺陷。她指出,拉姆塞耶论文中始终存在着抽象的研究对象和史料依据,以及他与现实脱节的逻辑体系建构这两个典型的问题。拉姆塞耶无论是面对日军“慰安妇”问题所关涉的具体人群,还是他对史料等论据的理解,都将其完全等同于历史真相,但通过几十年间不断的调查研究,真实的“慰安妇”制度受害者所经历的苦难与拉姆塞耶的想象完全相反,且史料作为一种文本,其表达与记述的背后有诸多历史条件,但拉姆塞耶抛却了特定的社会情境,对所引资料片面理解、断章取义。在认知上,拉姆塞耶认识历史真相的方式是纯粹以抽象的理论出发,在今年1月的文章中,他通过例举韩日两国围绕“慰安妇”问题的曲折以及日本《朝日新闻》曾经的错误报道等,试图完全否定来自受害幸存者们的声音,并希望通过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种种问题来打击、驳斥“慰安妇”问题的真实性。而学者应该做的工作则恰恰相反:追溯问题与真相之间的关联,并接近真相。由此,贾铭宇认为在讨论与历史相关的学术问题时,研究者只有回归现实,端正态度,做好挖掘历史真相的工作之后,才能形成一个全面的理解。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如意从她多年进行的湖南省“慰安妇”制度实证研究的角度,反驳《太平洋战争中的性交易》中作者所认为的“慰安妇”是妓女,慰安所是妓院,尽力否认日本政府和日军是“慰安妇”制度施行者的罔顾事实的论述。张如意采用了战时报刊、日兵自供和“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的口述等史料,驳斥拉姆塞耶这篇文章存在预设结论、以名乱实的问题。

国际关心中国慈善协会青年辅导员、沟通专员赵书琪,曾于2018年在中国“慰安妇”历史博物馆担任志愿者。在担任志愿者期间,她接触了与“慰安妇”制度相关的第一手资料,还曾去往广西探望当尚在人世的“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韦绍兰老人。她在线上研讨会上分享了这些故事与感悟,并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听到“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真实的声音,并关注相关的历史研究。

在会议的最后,苏智良教授从“证据”和“史学研究”两个方面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从金学顺老人站出来到今年已整整三十年了。这三十年来,针对日军实施军事性奴隶制度的历史,各国学界积累了至少有五个方面的证据,分别是:日本官方的有关档案;日本官兵的自供状和回忆录;战争时期的报刊书籍相关内容;受害者幸存者的口述证词;世界各地各个团体进行的实地调查。这些证据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以拉姆塞耶为代表的历史修正论者想要否认二战时期日军军事性奴隶制度的存在,首先要能够推翻这座证据的大山。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拉姆塞耶的论文完全是业余水平,是想象与推理,实际上拿不出证据,用“无知”“无耻”来评论他的论文,完全不为过。学术是天下之公器,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做学术需要抱有严谨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为《法学和经济学国际评论》刊载了拉姆塞耶这篇论文感到遗憾。

由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办的“日军‘慰安妇’的事实与真相”国际研讨会,是《太平洋战争中的性交易》这篇文章风波出现以后,中国学界第一次举办的相关主题会议。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联合多国学者从历史学、法学等多个学科着眼,对目前国际上围绕“慰安妇”问题出现的新动向,尤其是哈佛大学拉姆塞耶教授所发表《太平洋战争中的性交易》一文,展开讨论与批评,在支持国际学界联名对这篇文章的谴责并呼吁将其撤稿行动的同时,也力求为“慰安妇”问题的未来研究与规范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和空间。

中日韩三方发表联合声明

2021年4月5日,中日韩三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表题为《坚决要求拉姆塞耶撤回“种族主义、殖民主义”主张》的联合声明。中日韩三方发起团体分别是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日本的儿童与教科书全国联合21和韩国的亚洲和平与历史教育联合会。

中日韩发起团线上新闻发布会现场

会议由韩方发起团的李信澈主持,他先介绍了“拉姆塞耶事件”的前后经过,并指出“拉姆塞耶教授从1991年起就经常发表歪曲历史的论文,包括日本国内少数人群的问题、殖民地问题、美化战争犯罪等问题”,为此中日韩三国团体共同制作联合声明并召开今天的记者会。

在会上,中方发起团代表苏智良教授、贾铭宇和赵文文先后发言。贾铭宇介绍了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于3月28日召开的主题为“日军‘慰安妇’的事实与真相”国际研讨会的情况。会议上来自中、日、韩、阿根廷的学者,从历史学、女性主义、国际法学等多个研究方向对拉姆塞耶教授的论文进行批评和探讨。与会学者认为拉姆塞耶的论文是“预设观念的一种想象和建构,根本不能称其为历史学的探讨文章”。贾铭宇代表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提出对拉姆塞耶的论文撤稿的呼吁,并且希望学界能在尊重证据的原则上进行“慰安妇”问题的研究。

赵文文在发布会上表示“拉姆塞耶论文的发表不是一个单独的事件,而是一个持续的、大规模重写历史的事件”。她强调,“在中国大陆现在还健在的‘慰安妇’制度受害者只有12人。将有一天,这些妇女将不再能传递她们的声音和分享她们的经历,传递和维护历史真相将会变得更加困难。”

在会议的最后,中日韩三方用三种语言宣读了联合声明。韩国发起团体表示,在接下来一个月,将继续在朝鲜、菲律宾、荷兰等“慰安妇”受害幸存者所在地以及使用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展开签名、合作活动。最后会将联合签名交予哈佛大学和拉姆塞耶教授,并向全世界公开。截至今日已有中日韩39个团体签署了联合声明。

联合声明

此次中日韩三方共同发表联合声明,以期望拉姆塞耶教授撤回具有“种族主义、殖民主义”的论文。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联合声明向世界传播日军“慰安妇”问题的历史真相,共同努力让反种族主义和反殖民主义成为历史教育的普遍价值。

(本文首发于“上师大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现标题为编者所拟。)

    责任编辑: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