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优秀指导老师葛飞:增加写作的文化内涵,不妨多读些经典

澎湃新闻记者 尹琳
2021-04-19 10:16
来源:澎湃新闻

葛飞是昆山上交南洋学校的语文老师,也是澎湃第七届寒暑假征稿活动中的优秀指导老师。由他指导的几篇作文都获得了优秀奖项。我们采访到葛飞老师,聊聊写作、聊聊师生关系,聊聊他喜欢的书。

葛飞

80后的葛飞热爱运动、做事沉稳。他的座右铭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尽力做到完美。”

虽然年轻,可葛飞已经在教学上斩获了不少佳绩——苏州市微课比赛二等奖、昆山市优秀班集体、区镇优秀班主任,此外,他还多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

做语文老师这些年,有哪些感受和心得?

“我认为语文教学要有足够耐心和无限恒心,同时要有博大爱心的工作。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于学生,要在启发引导的基础上,不断鼓励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语文素养的同时,塑造学生核心素养,所以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兼容了时代的需求,学生成长的需要,是人生向美好进发的基石。”

葛飞心目中的好老师是知名教育家、语文老师于漪,“因为她心中有大爱,不仅能授之以‘鱼’,更能授之以‘渔’。”

和于漪老师一样,葛飞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喜欢。同学们给他起了好多外号:老葛,葛爸,葛妈等。“可能和我对他们要求有关系,我经常和他们讲,玩要玩得开心,学要学得快乐。”

在你眼中,05后、10后的孩子有哪些特点?

“思维更活跃,学习能力强,大多都多才多艺,但是他们对于手机和游戏的依赖度更高,对于文字书本的阅读整体偏弱,对于时尚了解很多,对于传统知之偏少,兴趣也比较淡薄,需要合适的启发引导。”

对待这个现状,葛老师可想了一肚子法宝。

“写作教学永远离不开阅读和练笔。要多读有益的经典名著,要多写日记和随笔。阅读并不难,如何有效将输入的文字思想外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是一个蜕变的过程,记得有一位同学的随笔,足足写了有六十多篇,每篇字数也不少,写到最后,他来找我,说老师我实在写不下去了,我问他怎么回事,他不说。看完他的随笔,才明白竟有三四十篇,都写了妈妈带他去公园散步。我和他讲,其实这是你的一个写作瓶颈期,突破艰难,你就会发现广阔平原,就会发现大江大河的美。虽然都是散步,但是我看到的景致不同,见证的是时间的更迭;我看到的人的不同,目睹的是步履的匆匆或闲适的自由;我感受到的是内心的不同,领悟到的是成长的变化等等,就像莫怀戚的《散步》,简简单单,看似平淡无奇,却满含深意,发人深思,这就叫生活的感悟,写作的源泉。”

看了这么多孩子的作文,你心目中比较喜欢的文字有什么特点?

“平实、质朴,有温度。”葛飞说,好的文字应该是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此外,他总是强调孩子们应该多阅读经典,积淀文化内涵。

那给我们的中学生们列一份书单吧?

“中学生除了教育部的必读书目外,我觉得可以读以下书目:《庄子》《中国文脉》《人间草木》《寂寞圣哲》《美学散步》《莎士比亚喜剧五种》《莎士比亚悲剧四种》《人性的弱点》《人生不过如此》等。”葛老师放下手头上在读的冯至《十四行集》,给学生们划起了重点。

对写作感兴趣的你,收到了吗?

    责任编辑:李淑平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