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当上门“铲屎官”,是什么体验?

周威
2021-03-26 21:15
来源:澎湃新闻

我养了快二十年的狗,最担心的事情,是我不在家时,狗子怎么办?

2008年冬天,我在外地,妻子在上夜班,就留了狗子小肥在家。本以为就一个晚上,没什么,结果第二天妻子到家,发现地上满是混着鲜血的排泄物,狗子得了急性肠炎,多半是自己在家乱吃东西中毒了。妻子抱着它,冒雪跋涉了两个小时,到了宠物医院,总算捡回了条命。

小肥活到16岁,已是高龄犬了。当它大小便失禁、肢体半残时,我和妻子便不敢外出旅游,因为就算我送它去宠物店寄养,也没有哪家店敢收。

如今我正在养的一只狗,曾经在寄养时跑丢过,多天后才找回。从此,家中无人时,如何安顿它,又成了难题。

或许是有了这些经历,后来的我,从宠物行业的消费者转型成了从业者。我深知,宠物这一行有太多的需求,在市场中还得不到满足。

就拿临时托管来说,如80后、90后在养宠人群中占比达到46.3%和20.3%。宠物之于他们,是家庭成员和心灵伴侣,他们也更重视宠物在饮食、医疗之外的照料、陪伴需求。而这些年轻人又容易流动,出差、回老家,包括加班,都会造成与养宠物的冲突。最近看新闻说,北京出现了宠物上门照看服务。这或许意味着,宠物行业的一个新机遇来了。

在国外,这种服务被称为“Pet sitter”,最早在美国出现,并有了行业标准。替人上门遛狗,简单照看,是青少年和女性挣外快的途径之一。到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对服务要求更高,美国出现了全国专业宠物保姆协会(NAPPS)和国际宠物保姆协会(PSI)这样的专业团体。加入这样的团体,“铲屎官”们可以获得宠物照顾相关的技能培训,还会掌握一些财会、经营方面等知识。通过资格认证测试后,可以获得协会授予的专业证书和推荐信,然后就能以专业人员的身份执业了。

在日本,在“泡沫经济”的1980-1990年代,宠物数量迎来了爆发性增长。当人们外出,宠物需要托管,又不便送往寄养时,能提供上门照看服务的门店就大受欢迎。2009年,日本成立了“宠物保姆协会”,并举办了“宠物保育师”资格考试,让这个行业逐步得到规范。

日本作为一个人均高寿的国家,很多宠物也同样高龄,近些年甚至出现了专门针对老年人饲养的高龄毛犬的上门或者托管护理服务。我在日本留学时的同班同学佐野小姐,毕业后除了在一家警犬训练所工作外,也考取了“宠物保育师”的资格。她的服务对象之一,就是一位85岁的独居老人,和她饲养的一条15岁的瑞士伯恩山犬。那条狗狗几乎已经不能走动,每天需要为它清理排泄物,喂药,做一些关节按摩护理,还要定期洗澡。工作量很大,但是收费也不菲。佐野作为需要攒钱的独身女性,这类兼职对她也很重要。

在我国,这还是一个新兴行业。它是需求端激活出来的自发性供给,也必然会走向市场规模扩大,然后逐步形成体系,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最后形成规范化的服务。作为一个从事宠物行为训练和人才培训的人,我看到了机会,也看好行业前景。

令我遗憾的是,我所在的城市,还没有这类服务。这让我不禁感慨:再好的理发师,也没法给自己剪头发。我和妻子明天要去上海,晚上很晚才能回来,没法寄养的狗狗怎么办,有点头疼。

设计 祝碧晨

    责任编辑:甘琼芳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