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⑥ ‖ 1926年北伐战争

2021-03-18 16:48
山东

“百年党史”

1926年

北伐战争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与北伐战争胜利推进同时,工农群众运动进入高潮,党的组织和党领导的革命队伍迅速扩大和发展。

△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举行出师北伐誓师大会

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北伐军势如破竹。到9月6日、7日,两湖战场的北伐军分别占领汉阳和汉口。10月10日攻克已被围困月余的武昌,全歼吴佩孚部主力。江西战场的北伐军也于11月初歼灭孙传芳部主力,占领九江、南昌。福建方面,12月中旬不战而下福州。北方冯玉祥部于9月17日在绥远五原誓师,挥军南下。

△北伐军攻克汀泗桥、贺胜桥

△北伐军攻克武昌后举行军民联欢大会

到1926年底,国民革命军已控制了除江苏、浙江、安徽以外的南部各省。冯玉祥的国民军联军也已控制西北地区,准备东出潼关,响应北伐军。北伐战争胜利的大局已定。

叶挺像和铁军标识

北伐战争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独立团,成为赢得“铁军”称号的第四军中英勇善战的一支部队。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工农运动以空前的规模迅速高涨起来。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广大农村,到处燃起革命的烈火。农民建立自己的政权和武装,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把统治几千年的封建特权和土豪劣绅打得落花流水,真正做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造成一个空前的农村大革命的局面。在城市,工人在工会组织的领导下,仿效省港大罢工的经验,组织武装的纠察队。一些城市相继举行罢工,大都取得胜利。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未能遏制革命阵营内部的危机。蒋介石进一步加紧对军队和政权的控制,实力迅速膨胀。

面对革命阵营随时可能发生分裂的严重局面,中共中央于1926年12月13日召开特别会议。陈独秀提出既要防止“军事政权”的“向右”,又要防止民众运动的“向左”。在迫在眉睫的危局中,这次会议没有能够解决党如何生存并坚持斗争的问题,反而决定对群众运动采取消极压制的方针,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会后,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方针开始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

原标题:《百年党史⑥ ‖ 1926年北伐战争》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