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重建:一周城市生活

明星辰 陈若铭 陈鑫培 王越洲 Jady Liu
2021-03-12 16:52
来源:澎湃新闻

人类在遭遇灾难之后所采取的态度,或许能决定未来他们将走往的方向。日本311大地震已经过去了十年。最近,日本电视台NHK在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以遭遇地震与核电事故的4000余人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受灾地区复兴重建状况的感受。

调查结果显示,12%的人认为“复兴重建已经完成”;回答“比想象的有所进展”的人占33.7%;回答“比想象的进展缓慢”的人占43.3%;回答“完全没有进展”的人占7.4%。

这场地震已经过去十年,它所带来的影响却远远未被足够正视,要求真相和反思的声音不可或缺,它们能让灾难不成为单纯的一记阵痛,真正做到“痛定思痛”。

(本期主持:明星辰)

主题推荐

电影|《啊,荒野》:窥见个体在社会荒野中的自救

2021年是岸善幸执导的东日本大地震题材电影《啊,荒野》的设定年份。电影改编自寺山修司1966年出版的同名长篇小说,将经济高速增长肇始期的“霓虹荒野”新宿搬到了半世纪后。以暴力为联结、充斥着“活死人”和“死活人”的空间串联起了两个看起来遥远的时间。从昭和中期到令和伊始,日本社会的变迁就像是强震的一场场余波。

《啊,荒野》展现了这种绵延的变迁,战争亲历者家庭中不断产生摩擦与理解,经济腾飞的泡沫被一点点戳破,安保斗争成了反复的街头实践。同时,新的风暴也在出现,老龄化社会和各类无目的杀人案件挑战着人们对生命的敬畏,阪神大地震和地铁沙林事件的双重灾难唤醒了人们麻木的神经,而东日本大地震又引起了从广岛事件以来对核能的恐惧。这些无疑在人们身上留下了仿佛无法疗愈的痛症。

在以《啊,荒野》为代表的“后3·11”电影中,我们可以窥见个体在心灵和外部社会的荒野中漫长的自救。

《啊,荒野》电影截图

长达四小时的电影为观众展现了灾后个体的失落、挣扎和反击。在三位主角新次、健二和芳子的海边之旅中,象征着过去的粉红色布鞋被海水推回海滩。受灾者仿佛永远无法摆脱分裂的自我,就像人类无法抵挡自然的力量。尽管如此,生者仍在努力击溃过去的幽灵,就像新次和健二在拳击场上重击宿命,发出生之呐喊。

历史学家拉卡普拉(Dominick LaCapra)将大地震带来的生离死别等特殊历史性事件及其伴随的具体的失落称为“历史性创伤”,将超越历史的、绝对构成上的缺席总结为“结构性创伤”,比如婴儿与母亲分离、进入语言象征系统、不能完全融入一个集体等。对于结构性创伤的演绎体现了“后3·11”电影所共持的社会批判和介入维度。

《啊,荒野》中的三位子代主角,全部都面对着破碎的家庭和代际间的撕裂。芳子出生在不知生父的单亲家庭中,耻于母亲出卖身体的行为,自愿放逐成为寄物柜里的孩子,无论如何要以个人姿态在艰难世道里活着。新次先后见证了父亲的自杀和母亲的抛弃,在亦兄亦友的刘辉处感受到的唯一的温情也遭到了背叛。“恨吧”是他对世界的回应和呼喊。口吃者健二因为母亲逝世移居日本,从此生活在父亲家暴的恐惧中,行事谨慎为人软弱。后“3·11”电影以平等的眼光刻画了不同个体的生存经验,让观众窥见日本社会中普通人的沉浮与挣扎。

《啊,荒野》电影截图

后“3·11”电影中的人物,不论世代,往往都被笼罩在巨大的孤独感中,这正是原子化社会中个体的真实写照。日本小说家村上龙在《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后记中写道:“我写作时,不自觉地想表现的是一种‘丧失感’。70年代中期,日本完成了近代化,但与此同时又好像失去了什么。失去的不是日本自古以来的文化,而是实现近代化这个远大的目标”。

在持续的个体孤独和麻木,政府的自行其是和媒体的封闭话语中,日本社会危机的暗流也没有停止,最终爆发为逐年上升的失业率和自杀率、女性受压迫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奥姆真理教的狂热和新安保法案的推行等等。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增加了经济和精神压力,催化了人的焦虑感。据厚生劳动省数据,2020年日本自杀人数创11年来纪录,增长了3.7%,达到20919人,其中30岁以下增加最为明显,并且女性增比远高于男性增比。

当战争、饥饿和革命逐渐远离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更复杂的暴力记忆填满了日本战后文化。每一个家庭惨剧和每一桩杀人事件背后是客观的系统性的暴力。

“后3·11”电影中的人物总是寻找自己的方式抵抗沉重的生活和肮脏的世界,因为他们仍然坚信生命本身的纯真和高贵。弱者与强者抗衡的方式不是所谓美丽的、有意义的自杀,死亡也从来不存在美丽和卑贱的区分。就像《啊,荒野》中饱受战争和死亡折磨的健夫所说的,生命是不分轻重的,无论如何,要在这万恶的世界上继续活着。(文:陈若铭/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

《啊,荒野》 前篇海报

《啊,荒野》后篇海报

书单|给孩子的防灾手册和给媒体的操作指南

《地震书:写给孩子的防灾手册》

本书根据日本阪神大地震亲历者的讲述和调查问卷的结果编辑而成,向孩子讲述了地震发生瞬间的状态及之后屋内和屋外的情形,告诉孩子提前做好哪些防灾措施,有效减少灾害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巨灾时代的媒体操作》

汶川地震后,南都首席记者南香红以亲身的经历和对相关当事人的采访,全面系统地回顾总结了南都“汶川”报道的经验,对于新闻媒体的巨灾报道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地震那一天》

日本9.0级大地震中,许多人失去了亲人和家园。在这本摄影集中,面对镜头,人们没有绝望的表情,没有诉说悲惨的境遇,只是淡淡地讲述他们的受灾经历,却带给我们无限的勇气、力量和感动。

《日本民宅的建筑法规与建筑技术》

311大地震后,日本建筑与城市管理的研究者、管理机构与有识之士,根据震后现实,迅速对民居建筑与城市规划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调查与反省。本书便是其中一部代表性作品,对日本建筑规划与法规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设性意见,是日本建筑界对防震建筑、地基加固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实战攻略。

片单|地震与核能源,纪录和剧情

《NHK影像记录:东日本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311大地震,海啸警报同时发布,敦促日本沿海居民迅速转移到高地。整个过程被新闻工作者、游客和众多人士拍摄记录下来。
导演: NHK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直击:日本大地震》

311日本地震后,本片通过那些经历过地震的人在现场录下的视频,重现地震和海啸发生时的情景。
编剧: Stacy Wolff / Sarah Pagura
类型: 纪录片 / 灾难
制片国家:美国

《BBC 地平线特别篇:日本地震》

BBC制作的纪录片带观众回顾311日本地震中触目惊心的时刻,探讨强震的成因,以及日本大地震给世界带来的刻骨铭心的影响。
导演: Ben Lawrie / 特里斯坦·奎因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英国

《走向永恒》

人类进入核能源时代不到70年,却产生了大约30万吨具有致命放射性的废料。如今,在地下深达5千米的地方,芬兰人正在为掩埋他们国家的核废料建造巨型掩埋场。这个名为Onkalo(芬兰语,意思为“隐藏之所”)的核废料存储处,是一个长达3英里的地下道。2100年,这个地下道将被封,至少10万年不允许被触碰。
导演: Michael Madsen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丹麦/芬兰/瑞典/意大利

《庸才》

前所未有的东日本大地震以及随之引发的海啸、核泄漏摧毁了无数人的生活,这其中包括15岁的中学生住田祐一。灾难过后,他们心甘情愿做一名毫无成就的普通人,却无法避免残酷的生活对他们无情碾压。本片根据漫画家古谷实的同名原著改编,并荣获2011年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新人奖。
导演/编剧: 园子温

线下活动推荐

上海·展览|安藤忠雄个展

被称为“清水混凝土诗人”的建筑师安藤忠雄个展“挑战”3月19日登陆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详情请关注 复星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我们都是机场人

上海首家民航特色的社区参与式博物馆。
详情请关注 长宁程家桥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京海观潮

详情请关注 上海久事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童昆鸟:三毫米上的金色恶托邦

详情请关注 Cc主义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非花:谢爱作品展

详情请关注 安簃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夜短梦多》摄影展

详情请关注 睿品影像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约书亚·纳塔森:生于野火

详情请关注 BROWNIE Project SH微信公众号

上海·剧场展览|让我们移动你的沙发

详情请关注 那行NMG公众号

上海·展览|《我们的故事》摄影展

详情请关注 粟上海微信公众号

上海·影像征集|SAVE UPTOWN 经历10年的地下空间

详情请关注 UPTOWN SHANGHAI微信公众号

上海·分享会|可能的往事

详情请关注 衡山和集TheMixPlace微信公众号

上海·参与|555 Project 三明治在地观察计划

详情请关注 三明治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当代生态艺术2021年度公益展

详情请关注 十分艺术订阅号

北京·舞会|一地鸡毛

详情请关注 BIE别的女孩微信公众号

北京·讲座|为中轴线申遗,北京需要做什么?

详情请关注 众志城市营造促进中心微信公众号

北京·影展|向南的暧昧2021

详情请关注 林象文化微信公众号

杭州·展览|大莫王·凡尔赛

详情请关注 信雅达文化艺术微信公众号

杭州·戏剧|情书

详情请关注 西戏微信公众号

武汉·涂鸦展览|街头交易

详情请关注 oh就是公众号

北京·参与式剧场|《我和22个她》

详情请关注 凹凸艺术现场微信公众号

乌鲁木齐·展览|“在群山、丘陵与湖泊之间” 瑞士当代摄影展

详情请关注 高台当代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推荐

舞蹈即存在:编舞、展览与生活

时间:3月17日 20:30-22:00
地点:线上直播
参与方式:免费须报名(活动行)
详情请关注 凹凸艺术现场公众号

线上读书会|《蒙古秘史》

详情请关注 Oyutan公众号

线上分享会|董宇翔——创作、写作和教学:综合性工作系统

详情请关注 木格堂微信公众号

线上分享会|性少数人群心理健康圆桌论坛

详情请关注 心声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shenjw@thepaper.cn)

    责任编辑:董怿翎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