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上的那些船

2021-03-05 19:52
北京

船只作为人们日常出行的工具,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勤劳而智慧的国人就“刳木为舟”,从而使人类的足迹从陆地迈向了河流与海洋。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文明的演进,船只的制造工艺与科技水平也不断改善,其发挥的功能也日益广泛,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船文化。

明清时期,大运河上的船只以漕船为主,明代漕船数量多于清代,为一万到一万二千只,清代为六千到一万只。除漕船外,明清时期的运河更是南北经济、商业、文化交流的大动脉,航行于其上的民船、商船、货船不可胜计。

这些非官方船只一般由民间自行打造,运载量不如漕船,但装载的货物却纷繁复杂,既包括粮食、水果、棉花,也包括瓷器、丝绸、布匹、杂货等,南来北往的船只不但满足了京城市场对各类商品的需求,而且刺激了通州、天津、临清、聊城、徐州、淮安、无锡、苏州、杭州等运河城市的兴起与繁荣,使各地的经济与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

其他还有预备大黄船,停泊于通州,装饰豪华,制作精美,专门供皇帝巡幸所用,大黄船与小黄船负责皇宫御用物品的采购,如瓷器、海鲜、珍珠等,马快船因速度较快,既可以作为传递官方信息的哨船,又可以作为进宫器物的运输船。

其他如捞浅船,专门负责运河的疏浚,红船负责救生,驳船则将大船上的货物或漕粮运往岸边。各种不同的船只都具备不同的作用,这既是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发展演变的结果,同时也是大运河强化了南北方的交通功能所导致的。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